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帆 《社会主义论坛》2008,(3):F0002-F0002
石洞村墓地位于距云南省泸西县县城附近的石洞村,早年已被发现,近年来有农田建设,水土流失及盗墓等原因,墓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管所、泸西县文管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相似文献   

2.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了。6000多万荆楚儿女与全国人民一道,热烈庆祝,欢欣鼓舞。中央指出,学习宣传和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省委要求.把全省人民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加快富民强省进程,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掘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在富民强省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促进湖北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7年工作总的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构建“和谐湖北”,以“迎接十七大胜利甘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做好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有关准备工作、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重点,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为构建和谐湖北、把我省建设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4.
在全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整体部署中,六盘水市要率先发展,为全省作出表率。要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六盘水市被国务院列为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区试点以及全省实施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把工业强市作为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战略、核心战略、根本战略。做强做优煤炭产业,加快发展电力产业,支持冶金建材等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论坛》2013,(2):I0004-I0005
2012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公安边防支队按照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边境地区社会管理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边防管理局、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深化爱民固边战略的工作要求,把创新边境地区社会管理作为服务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深化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作为创新边境地区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四川的省情,四川最近制定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建设生态大省。把这个新思路付诸实施,既需要统筹规划,又需要科学论证,还需要有计划、高质量的进行。一、扬长避短,四川有着建设生态大省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工业是财富之源、发展之基。工业又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全力推动“黄金十年”的发展,工业必须要有更大的担当,要提供首要支撑,奋力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论坛》2008,(7):I0001-I0001
云南省永善县大毛滩古代文化遗址地处在建的向家坝电站库区范周内。于1991年对向家坝电站淹没区进行的文物考古调勘中发现.当时在大毛滩台地上曾采集到石斧一把。2007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淹没区范围进行了复查,并对永善县大毛滩古代文化遗址予于确认。为不影响向家坝水电站的如期截流,同时有效保护库区内重要历史文物古迹。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4月至6月,对团结乡大毛滩古代文化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将甘肃努力建设成为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的战略目标。因此,甘肃应按照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抢抓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国家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机遇,申请将甘肃设立为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试验区,并以此为载体,全面推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生态化方向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从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云南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出发,确定投资千亿元,建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这是深入实施桥头堡建设战略,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推进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深化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而且,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白恩培同志在省第七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把畜牧业培育成一个大支柱产业。”这是从我省实际出发而作出的科学抉择,是农民增收的战略选择。所谓支柱产业,一般是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消费结构变化的新趋势,而加快发展的那些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大力实施环境立省战略,坚持把改善环境作为立省之本,提高发展环境的竞争力。实施环境立省战略,对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优化我省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云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把“突出重点抓生态”摆在了更加显著的位置,明确提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牢固树立生态立省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省第十二届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贵州要"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这是贵州后发赶超的实践选择"。大扶贫可以发展生态产业,大数据可以守好生态资源,大生态可以提升生态质量,将加快推动"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省第十二届党代会将"大生态"上升为战略行动,是我省持续追求绿色发展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再次奏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强音。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自古就是我国西南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陆上通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通省达边的对外通道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帮助和支持,全力推进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云南对外通道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7.
河南位于华夏腹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以来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漫长的历史岁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迹、遗物,是全国文物大省之一。截止1994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有价值的文物点约3万处,公布文物保护单位4171处,文物保护、研究机构发展到200个,收藏文物近130万件,约占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西峡、浙川等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品种之全、原始状态保护之完好,举世罕见;贾湖遗址出上的甲骨契刻号和七孔骨笛,将中华文明史推前了数百年;距今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是以河南渑池仰韶村文化遗址命名的;安阳…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文物犯罪活 动激增,走私文物、盗掘古 墓葬、盗窃馆藏文物、倒买 倒卖文物的犯罪活动十分 猖獗。祖国文物遭到的巨 大摧残和破坏,令人触目 惊心。例如,1988年5月, 湖南省邵阳市被盗古墓葬 3,000余座;1988年至 1990年,内蒙、陕西等八省 区就有25,000余座古文 化遗址、古墓葬被盗掘;另 据不完全统计,1983年至 1991年,全国共发生馆藏 文物被盗案450余起,丢 失文物近6,000件。又如, 1992年9月18日,开封市 博物馆被盗文物69件,均  相似文献   

19.
大发展的云南渴望人才,大开放的云南呼唤人才,大开发的云南急需人才,做好人才工作是我们的共同责任。2004年以来,我们坚持把科教兴滇、人才强省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来抓,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紧缺人才引进工程”、“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振兴工程”,加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力度,统筹抓好党政人才、  相似文献   

20.
当前,贵州全省都在为贯彻工业强省的战略部署而努力,作为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贵阳市,怎样发挥其带动作用,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贵阳市在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如何建设与完善自身法制环境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贵阳市地方环境、BOT投资模式、地理标志保护、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调查研究,就其法制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