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厉打击拐卖人口犯罪是我国政府长期坚持不懈的政策,但是拐卖人口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屡打不绝。其发生的根源有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需求旺盛的买方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缺乏"打拐"长效联动机制等原因,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发展经济、建立"打拐"长效联动机制、利用新技术"打拐"、做好被解救妇女儿童的善后工作等,以有效预防、打击此类犯罪,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拐卖人口尤其是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在国际上广泛存在 ,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甚至有可能取代贩毒而成为犯罪组织的主要财源。尽管这种犯罪现象在我国现阶段还没有达到如此程度 ,但拐卖人口犯罪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公害 ,成为关系到民心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以新型人口管理模式和拐卖人口犯罪市场消除为核心 ,构建我国拐卖人口犯罪防控的模式 ,是打拐斗争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拐卖人口犯罪和毒品犯罪日趋猖獗,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身心健康,为严厉打击和制止这些犯罪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有关部门先后拟定《关于惩治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和颁布《关于禁毒的决定》,以完善刑法的有关规定。贵州省刑法学研究会和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科研处在有关领导的重视下,为配合立法、司法的需要,邀请我省有关部门的部份刑法学教学、研究人员、司法实际人员,律师工作者,先后于1991年5月16日、6月6日分别在省司法厅和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召开了“打击拐卖人口犯罪活动理论研讨会”和“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理论研讨会”。现将两次专题研讨会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公安机关对该类犯罪始终实施高压态势的打击。新时代拐卖人口犯罪具有低发、隐蔽,利益链、技术链、方法链复杂等基本特征,常规方法难以从源头上杜绝,警务合成作战模式应用于打拐行动中,拓展了情报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指挥信息,健全了指挥机制,提升了打击合力,打通了部门壁垒,实现精准指挥处置,加强了快反能力,增强指挥执行效果,为高效打拐,维护人民利益,构建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内地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新疆形象"和民族感情的社会问题,自治区开展的"接流浪儿童回家"行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救助工作还面临很多困境和挑战。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机制保驾护航: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尤其要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加强有关流浪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立法,制定对违法流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的地方性法规;另一方面,要严厉惩治拐卖人口犯罪,完善《刑法》关于拐卖人口犯罪的规定:取消拐卖妇女、儿童罪,恢复拐卖人口罪,取消拐卖人口犯罪中"以出卖为目的"的规定;加强内地与新疆公安机关的协同合作,做好关于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的幕后犯罪团伙的情报分析工作,使打拐惩处机制制度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6.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看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问题。各国政府和警方都十分重视对有组织犯罪的打击和研究,近10多年来,我省有组织犯罪随着拐卖人口犯罪、毒品犯罪、车匪路霸和地方恶势力犯罪活动的猖獗也日益突出起来。 对什么是有组织犯罪,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司法实际工作者中,都有不同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有组织犯罪可从动态  相似文献   

7.
拐卖人口,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拐卖人口,是封建社会滋生的恶瘤,人民群众早已深恶痛绝。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了果断措施,清除了人贩子等社会渣滓,拐卖人口的现象已经很少发生。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拐卖人口的犯罪活动又有所抬头和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自1989年11月至1990年10月,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共计  相似文献   

8.
国际恐怖主义是当前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它严重危害了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尤其是近几年来,国际恐怖犯罪活动猖獗,以“本·拉登”为首的恐怖组织,更是制造了几起震惊世界的恐怖犯罪活动。这也使这种特殊的犯罪形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也因此,研究这种犯罪的特点、成因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贩卖人口在解放前的旧中国盛行。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严厉打击,到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贩卖人口犯罪在我国已基本绝迹。70年代初,拐卖人口犯罪又死灰复燃,开始发生在少数几个省,以后逐步蔓延到十几个省区,最后涉及到全国的许多县市,到80年代初,拐卖人口的犯罪发案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率,据统计,1983年全国逮捕的人贩子比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明确界定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有利于从司法适用角度惩处恐怖活动犯罪。但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恐怖活动犯罪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查处具有暴力恐怖性质的犯罪活动时,刑法的缺位使得对于恐怖活动犯罪往往只能按照普通罪名加以定性处理,甚至还存在难于作为犯罪定性处理的情况,难以体现反恐怖活动的特殊性。因此,在刑法立法上有必要增设规定“宣扬、煽动恐怖活动罪”、“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物品罪”、“拒绝提供恐怖活动证据罪”等新罪名,并增添规定相应的财产刑以更加有效地防控恐怖活动犯罪。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若干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有组织犯罪,该犯罪具有犯罪活动的组织性、犯罪目的的特定性、犯罪活动的腐蚀性、犯罪行为的破坏性等特征,社会危害性极大。我国1997年刑法首次对其进行规定,使反“黑”终于有法可依。然而,由于经验的不足,反“黑”刑事立法和对策设计尚有许多缺陷。根据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从实体法与程序法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英国伦敦“7.7”、“7.21”两起爆炸案,给闽北公安机关预防、控制和打击恐怖犯罪工作敲响了警钟。全市公安机关要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武夷山“双世遗”旅游胜地安全保卫工作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对恐怖犯罪活动的研究,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反恐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打击恐怖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3.
拐卖妇女、儿童罪及相关犯罪主要包括拐卖妇女、儿童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以及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妇女、儿童罪等。当前 ,拐卖人口犯罪屡禁不止且异常猖獗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新《刑法》所规定的这些犯罪仍存在着立法缺陷。文章阐述了拐卖妇女、儿童罪及相关犯罪的立法缺陷 ,并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诸多因素助长了“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滋生发展,其犯罪活动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类别多元化、犯罪手段公开群体化的特点。同时,侦防“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过程中存在线索摸排不深不透,多警合成不力没有形成打击合力,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管控不够等问题。因此,亟需通过强化侦防“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工作组织领导、加强犯罪线索摸底排查,精强侦办“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的专业队伍、提高侦办水平和质量,建立侦防“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的长效协同机制等策略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日趋猖撅,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公安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作者深入河南各地,对这种严重的犯罪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撰写出《河南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趋向、成因及对策》一文。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一、我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趋向;二、我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成因;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拐卖人口犯罪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拐卖人口是一种极为恶劣的犯罪行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拐卖人口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我们的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一定缺陷,没有很好地应对拐卖人口所表现出的新特点,使惩治这种犯罪行为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我们应当尽快完善立法,加强国际间刑事司法合作并加大普法力度,以期实现对拐卖人口犯罪的防控,求得社会的良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拐卖犯罪是我国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近些年来仍然呈现居高不下的态势,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理方法.彭文乐事件和随手拍照解救儿童行动的事件,让社会见证了微博社会行动的奇迹和力量,微博打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证明了微博打拐是一种有效地解决拐卖犯罪的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过程分析揭示微博打拐虚拟社会动员的影响因素,探究微博打拐行动是如何被动员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犯罪”与“转轨期犯罪”的概念有利于科学解释我国现阶段的犯罪高潮现象,有利于发现犯罪活动升降的规律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有利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安学、犯罪学、社会学理论,在科学研究的角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边疆民族地区拐卖妇女犯罪的显著特点为 :人贩子常以“招工”、“介绍工作”为名 ,在车站、集市、劳务市场等公共场所实施犯罪活动 ;犯罪方式正逐步朝着集团化、职业化、暴力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被拐卖到色情场所的妇女人数和比例迅速增多 ;拐卖对象趋向幼龄化等。大量事实表明 ,拐卖妇女犯罪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如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铲除 ,必将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对拐卖人口犯罪侦查模式的研究主要是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按照国际上的通用标准。拐卖人口犯罪侦查的模式分为回应型、主动型、扰乱型三种。平行财务调查模式是拐卖犯罪侦查的一种有效模式。由案到人与由人到案是我国侦查模式的传统分类,由人到案模式是拐卖犯罪侦查的发展方向。各种拐卖犯罪侦查中模式分别有不同的针对性,采取什么模式应注意对具体侦查情势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