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委会选举问题是目前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从村委会选举制度本身、村委会选举的影响因素、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问题、村委会选举与基层政治主导力量之间的关系、相关行为主体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心态和行为、村委会选举中的弱势群体等六个方面对村委会选举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大批学术成果。要全面把握村委会选举问题,还需进行全局性、多学科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民主选举的发展,组合选举逐步引入了农村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并得以推广。文章主要探讨组合选举的定义及其在农村选举中的民主实践过程,分析组合选举相对传统选举的优势,突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组合选举完善的方式和途径,对组合选举的发展前景及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选举民主的有限性是指选举民主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所导致的最终结果的非正义问题。对选举民主的有限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选举民主主体的有限性,二是选举民主运行机制的有限性。主体的有限性是指选举民主中的主体——选民——能力是有限的。选举民主运行机制的有限性是指选举民主为保障其顺利运行所遵循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所导致的局限性,包括多数裁定的不完善性、程序性原则的弱点、委托—代理的困境三个方面。因此,在实践中首先要加强选民的政治教育,提升选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其次要在选举民主运作时增加人民直接参与的内容,弥补选举民主运行机制的缺陷;再次,为了提升选举民主的品质,需要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曹骏  李伟 《统一论坛》2012,(2):64-66
频繁的选举是台湾社会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台湾一次接一次的的选举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了解、分析台湾社会政局发展演变、政治生态变化、政治力量消长的诸多看点和条件,也促使人们对台湾的选举制度和历史作出深入、准确的了解。 一、台湾选举的分类 i.“中央公职”选举 这一层级的选举分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央”民意代表即“立法委员”和“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  相似文献   

5.
【课标要求】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选举方式的多样性,学会评价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等方式,从我国国情出发,能够理性选择选举方式。2.方法与过程:通过分析政治现象,比较选举与世袭、差额与等额、直接与间接、提名候选人与海选等异同,明确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在  相似文献   

6.
姚亮  桑丽 《理论月刊》2004,(11):94-96
理性的经济人在采取行为时,都追求效用最大化。同样,现代的城市居民也是理性的经济人,精于计算预期收益与成本,当收益大于成本时就会采取积极的行为;反之亦然。本文以柴东社区直接选举为例,分析了居民的选举需求、选举行为及选举需求对选举行为的影响,最后得出任何选举的背后都是利益的博弈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对破坏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行为,要把预防和查处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认真落实对破坏选举行为的防控措施。选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法第五十五条对制裁破坏选举行为进行了规定。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初,Z省90个县(市、区)、943个乡镇进行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在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中,查处了57件破坏选举的行为。现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并与2006年下半年至2007  相似文献   

8.
选举作为一种政治实践,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与核心内容。实现民主的选举,确保选举的民主价值,有赖于法治的规制,有赖于与法治的互动与均衡。在选举制度的发展谱系当中,存在动员型选举、法制型选举与法治型选举等形态,其中,法治型选举是理想形态的选举。所谓法治型选举,就是用法律制度来规范选举程序,强调严密的选举程序和科学的选举技术,尽量排除人治因素的影响而确保选举之民主价值的选举模式。迈向法治型选举,有其现实逻辑及推动力量,是我国选举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彭江 《人大研究》2006,(7):40-42
有人说,比较法学犹如旅行一般,旅行让旅行者脱离其原有的日常生活,去体验以前没有体验的,去了解以前所不了解的[1]。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世界两大主要选举制度,兼以英国现行的选举制度为重点,对此两种选举制度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鉴别其长处和短处,以达到“体验”和“了解”的目的,相信对我国选举制度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一、世界主要的两种选举模式世界最主要的选举模式(本文主要指议会议员的选举)有两种[2]:一种是“简单多数票当选”(first-past-the-post),这种选举制度一般把全国划分为若干选区,每个选区从候选人中选出一名议员,一个…  相似文献   

10.
以国民党之政党品牌为观察重点 ,通过台湾四次选举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对选战策略、选举结果与政党品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选举文化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举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选举态度、信仰和感情.选举文化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即选举体系文化、选举过程文化,以及选举政策文化.正确系统地了解当前我国的选举文化,可以使选民们更加清楚地内省自己的选举态度、信仰和感情,从而为逐步完善我国的选举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新书信息     
《小康》2012,(1):133
正《选举中的谋略与博弈》庞德斯通中央编译出版社定价:39.00元美国的总统选举和地区选举,常常会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所操纵,让选举误入歧途。作者由此入手,分析了美国现行多数投票制存在的弊端,并对种种投票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1958年选举工作的决定"后,省选举委员会即根据这一决定精神,制定了我省1958年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对全省选举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2月底,省选举委员会召开了全省选举工作会议,对今年选举工作的目的、要求,选举的时间、步骤、作法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统一了认识,并对各县、市  相似文献   

14.
将近4年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过程中发生的“3·19枪击案”,一夕之间彻底改变了选情。从此,台湾的选举埋下了不可预测的变数,民意调查也好,选情分析也好,都敌不过选前的突发事件——台湾媒体称之为“选举奥步”。随着2008年两场选举投票日期的临近,陈水扁当局抛出“冲突、戒严、延选”等方案进行试探。可以预期,民进党更多的选举花招必将逐步出台,台湾选举的所谓“民主游戏”还能玩得下去吗?  相似文献   

15.
刘红 《统一论坛》2013,(6):60-62
台湾政局以及政治力量的变化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台湾政局态势如何,取决于选举结果;观察台湾选举,有必要分析—下影响选举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宜昌市点军区选举委员会采取五项措施,确保选民登记不漏、不重、不错。层层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各选区、各选民小组根据选举委员会要求,落实1至3名登记人员,全区共落实选民登记工作人员386名。对选举工作人员,采取由区选举委员会培训到选举工作指导组、选举工作指导组培训到选区  相似文献   

17.
吴展 《人大研究》2006,(12):38-41
印度是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国家,议会选举制度是其议会民主制的核心。通常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选举意指一国公民选择代议机关代表以及该国特定公职人员的政治活动,它是代议制度的基础,印度议会选举是印度人民普遍参加的重要的政治活动。本文对印度议会选举制度的基本程序和经验做一简要介绍。一、印度议会选举的基本民主程序(一)选举机构设置印度议会选举操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机构是独立选举委员会,它“由四级选举机关组成,即选举委员会、邦选举机关、县选举机关和选区选举机关”[1]。该委员会是根据宪法于1950年1月25日设立的常设机构,对印度…  相似文献   

18.
一、选举的本质 选举问题说到底是公职人员的选拔问题。历来从事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公职人员不外乎世袭、任命、考取、选举等办法产生,选举只是其中之一的选拔手段。 民主选举制度有广义、狭义之分。在我国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和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一切公职人员称为广义的选举;狭义的选举是指全国和地方各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相似文献   

19.
曹骏  李伟 《黄埔》2012,(2):13-15
频繁的选举是台湾社会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台湾一次接一次的的选举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了解、分析台湾社会政局发展演变、政治生态变化、政治力量消长的渚多看点和条件,也促使人们对台湾的选举制度和历史作出深入、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抽调和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时间性很强的工作,抽调和培训选举工作人员非常重要。在选举开始之前要依法设立选举工作机构,选举工作机构由党委、人大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同时要在政府的财政、公安、司法以及工、青、妇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临时抽调一些了解法律、懂政策、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选举工作办公室,负责选举的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