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党派是一支国共两党之外的重要中间力量。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的政治代表,民主党派以其独特的地位与身份,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民主党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历史贡献,对于当前促进多党合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包括民主爱国人士、中间党派和地方实力派在内的中间力量,不仅是统一战线的响应者,抗日救亡运动的践行者,而且还是统一战线的首倡者,促进并维护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3.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一个重要法宝。抗日战争时期,杨尚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建树,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正确分析实际情况,以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贯彻优待俘虏的政策,以增强统一战线工作的示范性和策略性;争取中间势力,以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团结地方实力派、坚持独立自主,以实现合作抗日;正确认识和进行反磨擦斗争,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历史上中国政党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这种党际互动合作具体表现是: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民党蒋介石被动回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共合作;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并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奔走呼号。党际互动合作的原因是:政党社会作用与历史机遇的契合、政党政策主张与民族意志的贴近、政党利益与民族利益的一致。这一经典案例发人深思,带给人们多方面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5.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对蒋介石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打退了这次反共高潮,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中间力量左转,国共力量此消彼长,最终确立了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皖南事变是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6.
王稼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巩固、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他指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比较了两次统一战线的不同点,为党的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如何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上,王稼祥认为,必须制定好对地主阶级的政策,处理好统一战线内的摩擦,对国民党实行必要的让步,只有这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巩固。  相似文献   

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学界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研究热情一直都很高,近几年来更是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学者们所关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中国共产党和中间力量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地方的贯彻实施以及人物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作一归纳和述评。  相似文献   

8.
抗战的胜利与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之际再度携手、实行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密切相关。潘汉年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舞台上首唱主角,是中共方面在西安事变前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最高领导人。西安事变爆发后,他作为中共与国民党的联系代表,积极奔走于京沪之间,为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事后,他又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国共两党在西安、杭州、庐山等地举行的谈判,最终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潘汉年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对抗列强的行动中获得的第一次最大的胜利。在此过程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得抗日战争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而毛泽东同志,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陈毅作为新四军第一支队支队长,皖南事变后的代军长,在领导苏中、苏北抗战期间,统战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宣传贯彻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注意內部统一,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則,团结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尊重和团结爱国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11.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经过国共两党曲折和复杂的斗争,终于促使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之建立。为了更好地巩固、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好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地阐明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三支重要的政党势力。一是当权的国民党,二是共产党,三是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第三党、救国会、职教社、乡村建设派等中间党派。这些中间党派后来联合组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成为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大政党。团结、抗战、民主,是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抗战第一,团结是抗战的前提,民主又是团结的重要条件。在团结抗战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另一方面,国民党执政当…  相似文献   

13.
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与地方实力派建立统战关系的典型,也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国民党内部集团之间的冲突、群众运动、阎锡山本人的守土观念和爱国情怀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阎锡山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促进了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形成。  相似文献   

1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共两党由十年武装对峙再次走向合作共事的形势下形成的。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的政治代表的民主党派,曾以其独特的地位与身份,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解放中华民族起了决定性作用。在今天,学习和研究周恩来为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参加新四军的华侨兵进行一些计量分析,说明华侨兵们在新四军中的重要作用,从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统战工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壮大抗日力量、争取抗战胜利有着重大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南方局始终作为海外统战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与推动者,在举措上,制定政策指导海外统战工作;在实践中,积极完备海外统战机构、开展海外抗日宣传、加强侨领交往工作、推动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参与抗日救亡活动等。这些工作,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早日取得抗战胜利以实现民族独立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新时代坚持统一战线法宝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中国共产党倡导成立的、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包括所有爱国政治力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和基本保证,为抗战胜利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在于:正确处理当时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把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统一战线学说和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继承和坚持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策略和政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把抗战和民主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条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总结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坚定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提出"三三制"政权建设原则,这不仅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权建设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为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多党合作、基层选举等制度建设提供了历史实践经验,对当前党领导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