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语境与实践指向,也是判定其不同阶段理论成果价值与历史地位的基本尺度.科学发展观以五个方面的理论创新,谱写着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实现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世界文明进步潮流的内在统一;完善建设目标布局和转变发展模式,使社会发展进步真正成为全面、和谐、稳定与可持续的文明变迁过程;重塑文化力量和推动自主创新,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创新型国家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向世界展示和平、文明,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创新领导格局和社会治理模式,从政治上确保民族复兴走一条既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曾经向人类贡献了一种国家制度文明,也曾经向西方学习,把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吸收转化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曾因苏联的失败而遭遇了合法性危机和“往那里去”的挑战,资本主义文明也正因全球化赤字等问题而遭遇发展困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回答“应该建设什么样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问题十分重要又充满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能否解决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面向未来共同提出的“文明更新”的课题,向世界贡献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将成为衡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治理中,研究者和实践者往往更关注制度和技术的作用。然而,作为文明结构的核心要素之一,文化对于治理的作用是深远和持久的。公共治理的价值和目的是塑造文明,实现善治,而文化在文明体系中起到了文明之魂魄的作用,其提供了社会普遍的基本价值体系和行为约束,也驱动控制着制度和技术的演化方向。纵观古今中外,好的公共治理无一不以积极向善的文化为内在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依然要以构建积极的文化精神为必要。从中西方的文化比较而言,中西文化中皆有勤劳、勇敢、简朴、节制、追求美德等精神。中华文化形成了崇道向仁尚和的同心圆结构,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理性分辨抗衡,这驱动了数千年以来的文明和治理演化分野。从未来人类发展来看,在现代经济社会科技的驱动下,人类文明的大交融是一种历史必然,中华文化和谐包容向善的精神对于形成多元交汇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治理模式,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韦有多 《理论月刊》2003,(10):10-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思想,三个文明并举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者在内涵、所回答的问题和所奋斗的目标上都相统一、相一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促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三个文明并举.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7,(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了生态文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理论意义。针对我国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的现状,我们该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主义战略布局中的"五位一体",体现了党在新时期战略发展的整体性思维。同时,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精髓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明系统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型的"临界点"。生态文明和社会治理同属于这一系统下的子系统,它们之间应该存在协同的基础。从以协同论为视角进行的研究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治理必然发生转型,生态文明所倡导的多元共存、合作共赢和和谐共进是治理转型的基本价值导向;社会治理转型将较大程度上落后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步伐;社会治理将表现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理念的和谐性,治理方式的合作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判断.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全体国民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客观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梦视域下生态文明素养的内涵,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大国国民素养和民族心态,加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妇女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对妇女的尊重程度和男女地位平等程度,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妇女的发展进步是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的。广大妇女的梦想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内容,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提高妇女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新概念,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西部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对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与实现各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西部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工作,不仅需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狠抓"特色",切实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乡村绿色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加强生态评估,建立生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理论涵盖村风文明、环境治理、经济发展,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固本之策。西部地区历来是我国具有独特历史发展脉络的民族聚居区,西部地区的乡村发展既与全国乡村振兴发展存在"共性",也具有自身发展的"个性"。研究好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共性+个性",对推进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创造的伟大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也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价值立场,全面统筹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特征与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重塑了人类文明的格局版图,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文化兴盛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走进"新时代"的国家实力较量,其高端形式是文化与文明的较量,因此文化建设的成色与品质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改革发展向前推进,既需要文明自觉的不断反省,更需要文化自信的精神引领。中国在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和挑战时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符合全球化良性发展的时代潮流,体现了携手同行、共赢共享、造福世界的天下情怀、中国智慧和文化自信,也向世界传递了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新时代的中国亟需通过制度正义、体制调整与实践创新等充实中华文化的实力和提升中华文明的水准,推动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最大程度文化认同与文明共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3.
事实证明,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是事倍功半的,我们要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必须转变发展模式。要确立生态文明理念,克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明确各个国家、组织、个人的道德和法律责任;创建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同时,借鉴国内外生态文明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咸丰县麻柳溪村人在开放开发中弹响生态文明建设美妙的变奏曲,对整体推进咸丰生态文明建设启示颇大。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的文明观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社会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起的社会变化的深入认识。社会实践是恩格斯文明观的阐释基础,日常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叙事空间,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恩格斯文明观揭示了文明发生的历史性及时代表征、文明内容的导向性和道德表征、文明进程的主体性和现实表征、文明表现的层构性及多样化表征。在新时代,认识恩格斯文明观,对于推进"五位一体"文明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民公安》2021,(1):24-2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擘画了"十四五"发展蓝图。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加快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为公安机关履行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开启新征程,追逐平安梦;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生。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治理国家中,法治是治国方略的基础,德治对法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培育法治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法治与德治交融并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新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奋斗目标是振兴中华的"三部曲":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分析了第三个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内涵,强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球角度来审视"一带一路"战略,更具有文明对话融合的意义。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当使中文成为沿线国家重要的中介语言,以之促进文明间的对话沟通,真正实现"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20.
李宗尧 《群众》2014,(3):52-53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以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深刻意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融合"五大建设"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五大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