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诚信”的“法治”,就是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等各个“法治”环节,都要讲“诚信”。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加入 WTO的日益临近,如何迎接“入世”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企业界正在以积极的姿态,加紧准备,迎接“入世”的挑战。企业要做迎接“入世”的挑战,那么,政府有没有必要做好“入世”的准备呢? 遗憾的是,目前有为数不少的政府机关干部对“入世”并不关心,多数政府机关干部以为,“入世”是企业的事,与政府没有多大关系。一些政府人员不是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改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而是把自己当成了“入世”的“观众”。 “入世”真的与政府部门没有关系吗?“入世”对我们国家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除了经济贸易等…  相似文献   

3.
赵艳生 《政府法制》2011,(29):40-40
当前,很多地方都在尝试让群众参与对政府部门和党政干部的考核评议。让群众当考核干部的“评委”,打破了以往干部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既是“选手”又是给自己打分的“评委”的尴尬局面。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一些地方,让群众当“裁判”、当“评委”给“选手”打分,往往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常常是“大众评委”的分数被打折了,占总成绩的比例很低,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书场”为书法表演场所的简称,顾名思义,“官场”也就是官员表演的场所的简称。现在“书场”有句话,叫“流行书风”.也称“时风”。笔者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书场”与“官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书风”也就类同了“官风”。  相似文献   

5.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网》2009年6月4日刊登郑家林先生撰写的题为《“人大代表”改称“人民代表”为好》的文章,主张应将“人大代表”改称为“人民代表”。此文引发了广大读者和人大工作者对这一话题的热烈探讨,“人大代表”改称“人民代表”到底妥否?有人认为,称谓应靠相关法律的规定来判定;有人认为,“人大代表”不宜改称“人民代表”,还是沿用“人大代表”较妥。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的长河中,“魔”与“道”是旅途的伴侣,更是拉力赛的对手。有时,“魔”在前面领跑,给“道”留下处处难关;有时,“道”在前面带路,给“魔”设下重重障碍。一路走来,“魔”吃了不少苦头,也长了不少本领;“道”费尽了苦心,也练就了一身功夫。到头来,“魔”力劝“道”早日退休,“道”催促“魔”尽快下岗。于是,双方互道一声“辛苦”,然而那声音听起来很有些言不由衷。  相似文献   

7.
新官上任伊始,要取得群众的拥戴,泽及后世,必须要干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时下,一股为“政绩”而“政绩”的浊流已冲淡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原始意味。有些“新官”奉行“自己栽树自己乘凉”的哲学,追求“吹糠见米”的短期行为;有的为官一任,只管一任,不管长远。“造福一方”成了只管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不管他方,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地方和国家利益;有的为“政绩”而搞“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斩断经济发展的后劲;有的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大投入,给国家集体造成严重损失;有的“新官”做表面文章,招商会…  相似文献   

8.
“这次当了‘最差’,我服气。那么多群众投票选了我,真得好好反省,好好整改了。”山东省诸城市交通局一位执法人员在被群众评为“最差交通执法人员”后这样说。评选各种“最佳”,已是司空见惯了,但由服务对象投票评选“最差”还很少见。近日,诸城市纠风办、交通局和文明办等单位开了一个“最佳”、“最差”评选总结会,在揭晓了上年度“最佳客运出租车”、“最佳客运班车”、“最佳交通执法人员”名单的同时,也揭晓了这些项目的“最差”。评上了“最佳”,发荣誉牌、发奖金;评上了“最差”,限期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或连续两年被…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和“专业化”是近年来我们在探讨律师事业发展时常用的概念,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但又属不同的考评标准。“规模化”主要是量的标准,“专业化”完全是质的标准,当然“规模化”的量是指达到一定专业水平的量,不是简单的低水平的数量相加。一个能被业界认可的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规模化”律师事务所,一定是由合理专业分工的多个子系统而构成。可以说“规模化”必须以“专业化”为基础,而“专业化”并不必须依赖“规模化”而存在。“专业化”的形成一般不受事务所规模大小的制约,每一个律师事务所都应追求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公民与法治》2012,(17):50-50
平时读史书,时常看到“三秦”、“三晋”和“三吴”等的称谓,那么,何谓“三秦”、“三晋”和“三吴”呢?他们的来历又是如何呢?又都是指的哪些地方呢?现根据有关史籍的记载,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由于自身所处的地位,常常会陷入“包围”之中。许多领导干部因“围”而疲、因“围”而怨,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身在“围”中不知“围”,甚至乐于被“围”,最终被“围”所误,因“围”而败。从某种意义上说,“识围”、“突围”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之一。首先,要善“识围”。概现时之“围”,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为“谀围”。“谀”者,视领导圣明而阿谀奉承者也。世人多爱听好话,自有恭维者送上门。某些领导干部正是不识此“围”,坐惯了别人抬的轿子,被捧得晕头转向,失去了自知之明。二是“顺”围。“顺”者,视领导干部好…  相似文献   

12.
华锋 《公民与法治》2009,(10):48-48
当前,各种矛盾凸显,群体上访不断,有些部门和单位不是采取诸如“便衣”全程“陪同”回家、将“刁民”关进“学习班”,就是采取“铁腕”打压使其不敢再“找事”等手段,虽然把上访群众给拦截回来了,但他们反映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这种“接访”变“截访”的做法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3.
商红日 《政府法制》2009,(16):47-47
翻阅历史人物传记时,不时能看到有关“左”和“右”、“左”倾和“右派”的是是非非。不过,对于“左”和“右”是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抑或引自西方这一问题,还是有点让人搞不明白。“左”和“右”的说法到底出自何处?  相似文献   

14.
徐焰 《政府法制》2014,(35):13-13
蒋介石很爱开办军校和训练班,又经常亲自讲课,他的一句名言是“打仗就是打将”。毛泽东同样也注重开办学校讲课,但他强调“军队的基础在于士兵”、“兵民是胜利之本”。一个是注重“将”。一个是注重“兵”。结果“兵”赢了“将”。蒋介石一直非常注意笼络军官。可是,他没有那么多钱收买兵,抗战前募兵时便常常欠饷,到抗战期间和随后的内战中主要用绳子捆绑的方式“抓壮丁”。  相似文献   

15.
高福生 《江淮法治》2009,(15):50-51
众所周知,“红头文件”是行政机关实施法律法规、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重要载体和方式,传达着党和政府的声音,彰显法制政府所具有的公开、公平与公正特性。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老百姓对“红头文件”可说是情有独钟,将之视为政府送给民众的“定心丸”和“方向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神”。比如,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连续6年锁定“三农”问题,就给老百姓带来了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相似文献   

16.
徐恒足 《政府法制》2014,(32):31-31
“姓”的本义是“生”,本来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族号,“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氏”冠在男人的名前,表露着一个男人的封地、爵位、官职以及追谥,代表了男人的荣耀、功业和尊严。譬如武王的四弟叔旦。由于其采邑为周,被称为周公。其实。周公为姬姓,周只是他的氏。  相似文献   

17.
“治已病”不如“治未病”。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原则和根本举措。落实这一原则和举措,就要高度重视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工作。真正让党员干部知道“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干部失足,确保权力行使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写过一篇文章,讲当下的一些学会、协会、社团,热哀于编织各种各样的荣誉帽子出售,变成了“帽子公司”。只要你愿意出钱,什么“英才”“名人”“脊梁”等等的“帽子”,可以任你挑选。尽管一些“帽子”与“头寸”明显不合,比如将“百强县”的“帽子”戴在贫困县的头上,但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买方愿买,卖方是照卖不误的。出售假的荣誉“帽子”,玷污了真正的荣誉,是精神领域的一种严重的假冒伪劣,应严加查处。  相似文献   

19.
傅燕 《中国司法》2001,(6):46-47
在公证制度高度发达的大陆法系国家,公证人的身份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国家公务员;另一方面又是自由职业者。这种“公”“私”兼具的“二重性”,肇端于拿破仓1803年颁布的“风月法令”。1845年法国政府颁布《公证机关条例》进一步规定,“公证人是从事辅助性司法活动的公务员,不领国家薪金.实行个人或合伙开业”。之后,  相似文献   

20.
“刑事处分”应改成“刑事处罚”余嘉泽在刑法条文中,有“刑事处分”和“免予刑事处分”之类的用语,笔者认为这个准确,应将其修改成“刑事处罚”和“免予刑事处罚”从字面上来分析,处分和处罚者是对人的处理,只不过是处理的方式方法和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处罚比处分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