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冯正斌 《前沿》2010,(10):136-138,155
本文借助"目的论"及接受理论,通过对变译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及影响其主体性发挥的目标语读者及译者自身素质等因素的系统论述,得出译者主体性在变译中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为此,译者在变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翻译的"目的"及读者的接受力,而且要提高自身翻译能力,采用灵活的变通手段和变译方法,在译前与读者达成共识,译后与读者达成共鸣。  相似文献   

2.
景点翻译变译的审美理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中国景点介绍的美学特征,提出朦胧意象是吸引游客的审美基础,从中西语言文字差异性视角探讨了景点翻译中变译的必要性,同时也分析了景点翻译中变译的审美理据以及变译的度。  相似文献   

3.
魏家海 《理论月刊》2007,(2):142-144
间性协作大致包涵主体间性、文化间性和文本间性之间的协作。间性理论进入变译理论研究的视域,将丰富翻译研究的方法。文学变译需要综合顾及译者、原作者、原文、译文、译文读者、语境和超译文等因素,变译在“间性”实现,变通的结果是变译,译者的意图或加在译者身上的意图通过文学间性的运作,生产了各类变译文本。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4,(7):92-93
刘敏、张伶俐在《理论月刊》2013年第12期撰文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当翻译实践遭遇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时,就产生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及文化的不可译性。作为不可译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翻译领域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对于准确、完整地传达原语的语义和文化特色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详细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化不可译性的根源及种类,并达到等值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公共英语辅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参照英语专业,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多方面能力,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调整度自然是以英语专业课程为基础。英语专业诸多课程中,翻译课程的设置最为陈旧,无法紧跟时代潮流,满足专业学生的需求,以之为基础的公共英语辅修翻译课程自然多受学生诟病和批评。本文分析公共英语辅修翻译课程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种犯罪也日趋智能化、国际化,这对公安干警的外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题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外语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这对公安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注重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目前我校学生英语的实际状况是: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写能力,但说、听。译的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加强…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积极的再造过程,一般认为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译品的优劣关键在于译者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同时翻译原则的选取也会影响译品的质量。本文依据汉英互译功能对等原则,指出异质文化各有特点,文化间的对等应具有一定的参数,翻译过程不可避免地伴有参数调整。  相似文献   

8.
语际交流中的可译性是学术界不断探讨的话题,以概念图式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该话题可以带来新的启示。依据概念图式来审视翻译中的可译性,不难看到,不同民族的语言、思维方式既有相当程度的共同性,又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特殊性。两种属性的交互作用,导致了翻译中的可译和不可译的悖论。然而翻译实践已经昭示我们,可译和不可译并非截然对立,相反是可以在对立中统一的。正是可译与不可译的对立统一,使得翻译在实践中不断前行,成为人类语际间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西翻译理论有着明显的差异,归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语言、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的区别中找到答案,其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译论的影响尤为重大.思维方式是指人们进行特定的哲学研究所选择和具有的思维类型或思维模式,它是哲学观的来源.探讨哲学观对译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中西哲学思维的差异来揭示中西译论相异的根源.由此能够更好地回答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生活世界中的一种人类交往实践,翻译研究亦不能脱离生活世界.然而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译学研究范式都遗忘了生活世界,背离了翻译活动的实践性和翻译活动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各自所选择的作为语言学基础的理论割离了语言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回归生活世界,必须诉诸理论的途径.马克思主义实践语言观符合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以它为理论指导将能引导翻译研究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1.
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中大量使用拟声词,不仅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原文语境,同时使小说具有音韵之美。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总结葛浩文在英译《天堂蒜薹之歌》时采用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并从宏观上把握葛浩文的翻译观,以期为拟声词英译提供指导。葛浩文在英译拟声词时主要采用直译法,对于不易译、不可译以及表意含糊的拟声词,采用意译、增译、减译以及造词等翻译方法和技巧,尽可能使译文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12.
不 可译 现象 在 翻译 界一 直 是一 个值 得 争议 的问 题 ,在 我国 翻译 教 学 中 往往 忽 视 了 不可 译 现 象 的存 在 。本文 试 图从 翻译 理 论和 实践 的 角度 ,通 过对“ 不可 译 ”现象 的分 析 来引 发对 翻 译教 学的 思 考。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然而,目前专科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如应试教学和重精读轻泛读等.一定要转变这种局面,改进教学,全面贯彻《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玄奘在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与鸠摩罗什、真谛、不空四位高僧,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这四人中,玄奘译书最多,译文最精,是有史以来翻译家中的第一人.玄奘在翻译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除了他个人的资质、勤奋和敬业精神外,还有统治者的支持、译场职司和门徒的努力等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英语专业翻译课的教学环节中,应该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翻译实践机会。从对学生翻译基础能力的调查、理想的授课方式及教学环境的应用,到考试方法的设置的各个环节,应强调翻译任务要面向真实的生活和语言环境,使学生们知道如何分析源语材料的内容,进而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并且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语言测试的目的是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 ,反映教学中的长处和短处 ,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通过对公安大学 1 993至 1 999级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测试有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 ,学生在听力、翻译、写作等方面能力稍逊。如果能在大纲的导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与教学方法、语言环境、测试的作用等方面加以改进 ,公安大学的英语教学有望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7.
安萍  胡明亮 《理论月刊》2010,(4):119-121
英语语法的刚性和汉语语法的柔性形成鲜明对照,这对英语长句的汉译起到了启示作用。英语长句大多结构复杂、层次众多、形式严密,表现出很大的刚性;而汉语多使用流水句,层层交待,句式灵活,表现出相当的柔性。如果在翻译时对此差异认识不够,"刚"愎自用,以"刚"译"刚",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翻译腔。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把握"刚"与"柔"之差异,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以"柔"克"刚"才能在翻译英文长句时,摆脱洋腔调,译出地道得体的中文。  相似文献   

18.
雷超 《前沿》2012,(8):131-132
翻译既是跨语言又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受着语言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翻译是一种有限度的活动,不可译现象是翻译活动本身无法突破的,可译度受着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制约。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的限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译度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张岚  郑达华 《前沿》2012,(16):133-135
警务公示语的英语翻译正确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本文选取多个警察机构的公示语英译语料,对警务公示语英译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警务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文本类型,指出公示语翻译可以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并从警务公示语翻译的准确性、统一性、文书语体、文化性、强制性等几个方面对所收集的公示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规范警务公示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语言表征危机认为现实是语言建构的,没有客观现实可供语言来再现,属于语言学转向的范畴;而文化表征危机不否认现实的客观性,只是在权力的操纵下文化已失去客观再现现实的能力,属于文化转向的范畴.后殖民译论是语言表征危机论的产物,认为翻译不可能;它同时又是文化表征危机论的产物,主张对边缘文化群体进行反表征,纠正被西方扭曲的形象,因而翻译是可能的.两种危机论的转换造成后殖民译论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纠正后殖民表征危机的途径在于摆脱对权力的恶意操纵,摆脱自我中心主义,以他者为上的心态,努力做到近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