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物权平等保护主张者的原意,物权平等保护就是对不同主体的物权实行无差别保护,由此,该原则的内涵应当是对所有物权的保护,不仅在法律适用上而且在立法规范都是平等的。但是,物权法草案推不出这样的物权平等保护,而且,草案对私人物权的保护似有偏向。一般地主张物权平等保护不仅依现行宪法,存在问题,没有充分的法理支撑,与一些现行规则也有矛盾,而且不存在充分的社会客观依据。无疑,无论是谁的物权都应当依法保护,但将物权平等保护强加于物权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程保栋 《传承》2010,(12):146-147
经过激烈争论和认真斟酌,2007年通过的物权法最终将平等保护原则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对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的内涵和确立理由作有关论述,指出平等保护原则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过激烈争论和认真斟酌,2007年通过的物权法最终将平等保护原则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对物权法平等保护原则的内涵和确立理由作有关论述,指出平等保护原则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10,(7):32-33
陈道英在《东南法学》2010年第2辑上栽文《农民宪法权利的平等保护初探——兼论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认为,农民宪法权利的平等保护是农民人权的核心内容。农民人权的实质内容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应该享有的作为人的平等权利和公平对待权利,以及为抵消其固有弱势带来的不利影响而确保与其他群体(市民)平等的享有人的尊严,要求国家、  相似文献   

5.
《辽宁人大》2007,(5):9-9
最近通过的物权法,宣布依据宪法和法律对公产和私产给予平等保护。这是不是与我们过去所强调的国家集体利益至上的理念相矛盾?还有人说物权法对公产和私产的平等保护,会不会造成或者纵容国有资产的流失?请帮助解答。  相似文献   

6.
保护私有财产在政治和法律上是一个敏感话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趋发育,依法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亦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护私有财产权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承认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私有财产法律保护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根据十六大  相似文献   

8.
刘金燕  王丽华 《前沿》2012,(8):61-62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保护体系。刑法是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部门法之一,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刑法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力度,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与公有制经济相比都存在"厚公薄私"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性别平等是指在尊重生理差异基础上,男女两性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机会、权利和责任的平等。(1)加拿大性别平等是宪法制度,它是规定在《加拿大人权宪章》的第15条第1条平等权条款的重要内容。为保障性别平等制度的落实,加拿大进行立法、制定政策和一些项目计划,设立专门的机构等。探索加拿大性别平等制度能为我国宪法平等权有关的性别平等的规范与保护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非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刑法在保护国有经济的同时,也应保护非国有经济不受侵害,刑法对非国有经济进行保护时应坚持平等保护的原则,但平等保护并不是对侵害不同类型经济的同样的行为规定为一样的罪名、一样地予以犯罪化。对非法经营同类营业、为亲友非法牟利等六种行为,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经济单位的工作人员实施,都应予以犯罪化,规定为一样的罪名;不同类型经济主体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非法占有单位财物、受贿、挪用公款(资金)行为,应异罪异罚;私分非国有经济单位资产的行为无需犯罪化。  相似文献   

11.
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说明,目前我国公民的就业平等权保护不足。这种情况不利于维护我国法律的权威,不利于维护稳定的法治秩序,也不符合就业平等权保护的国际化潮流。应当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加强对公民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为此需要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深入分析我国商标法在高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保护范围、保护地域问题,指出商标法保护高技术不利的一般原因是科技发展水平、利益平衡等因素,根本原因则在于商标权的法律特征无法较大程度上体现高技术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将个人信息的保护带入了一个新纪元,其与《刑法》的规范衔接问题应是当下理论与实务关注的重点“。两法”的衔接面临法律责任条款的虚置化、罪名涵盖的法益保护不周延等规范供给困境,以及基于内容错位带来的基础性概念、规制个人信息违法处理行为方式等规范冲突,需要予以重点关注和化解。但《刑法》也需与时俱进,立法上需改变传统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流转规制观念,转向使用规制,且细化立法与增设行为类型以促进法益保护周延性,刑事司法也应总结以往实践,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法中对搜查主体、搜查人员的奖惩和职责、搜查的执行和规则都有明确的规定。传统搜查制度包括有效保障原则、令状原则、合理根据原则和针对性原则。传统搜查制度体现了国家利益至上和人本主义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有。”可见,共有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同一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所有权。  相似文献   

16.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f sound enough, normally comprises two dimensions, namely, equal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special protection for fights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While following different principles, the two types of protection are locked up as an integral whole while constraining each other. In China, there have been twists and tur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ights protection to the two dimensions. To review the historic experiences for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rights protection will be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ffort to improve the country's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s and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相似文献   

17.
李静 《青年论坛》2006,(6):83-85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涵之一。如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准确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当前司法工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平等原则要求司法工作必须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坚持公平与正义的目标;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适应平等原则的要求,司法实践中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包括程序平等与实体平等的关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刑法的女性主义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我国刑法一方面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设置了一系列的罪名惩罚对女性的犯罪,平等的保护所有的女性,尊重女性生育的选择权等;另一方面在立法者的潜意识里,存在着歧视女性的倾向:女性是弱者,只有女性(包括儿童)才能被拐卖、被收买,只有女性才能被强奸。文章对以上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改刑法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LI XIN 《人权》2007,6(5):25-26
After more than a quarter-cen- tury of market-oriented eco- nomic policies and unprece- dented economic growths, China on March 15,2007 enacted its first law that provides equal legal safeguards to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prop- erties.The 247-articl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perty Law,which is due to come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刑事司法中种种利弊得失作总体考量,结合学者有关重塑中国犯罪论体系的主张,可考虑在刑法总则的排除犯罪事由之外,增设特定的、因为适法期待不能或适法期待可能性较小而启动的“阻却责任事由”或“减轻责任事由”,即将期待可能性设定为法定的、非超法规的阻却责任事由或减轻责任事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