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13,(22):28-29
1.大学生走向社会后拼什么? 上世纪50年代大家在拼搏,更多的是拼“血”……再后来大家在拼“碗”。有人说这个社会可能已经进入到了拼“爹”的时代。走向社会以后到底要拼什么?今天我最后要讲的话是,  相似文献   

2.
徐孜望 《前沿》2008,(12):167-169
新新闻主义是20世纪中期诞生于美国的一个新闻理论流派。新新闻主义的发展高峰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新新闻主义逐渐衰落。然而新新闻主义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学者提出了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新新闻主义的复活”。事实上,新新闻主义的发展趋势并不是咸鱼翻身式的“复活”,而是经过理性修正后的“改良”。  相似文献   

3.
吴琳 《学习与实践》2009,(11):156-163
我国城市从改革开放前以“工业生产为主”转变为今天“以人为本”、“宜居城市”建设为主导,其间在城市管理理念上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前,发展工业主导城市;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发展经济主导城市;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即新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管理理念经历了从“发展工业的城市”到“发展经济的城市”再到“和谐发展的城市”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4.
1985年,贵州省羊艾女子监狱年轻好学的女警宋丽华参加了东方速记函授班学习速记,因学习成绩突出,学校把她树为典型介绍给一起参加函授学习的所有同学。就这样,许多素未谋面的同学便来信与宋丽华探讨学习方法。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笔谈”,在通讯落后的年代,”笔谈”是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交流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共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廖承志在公开信中呼唤:“廖廓海天,不归何待”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90年代,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在日本社会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事发后日本社会紧急动员,迅速控制局面。通过完善社会控制系统、制定新的法律、修补现行的法律体系去治理邪教,这些做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春风送暖的美丽时间,我们去探望在荷兰工作的女儿,恰好赶上荷兰的全国读书周活动。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到了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荷兰在每年3月上旬举办的全国读书周活动,也是响应这些倡议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本世纪20年代,我国迎来了一个难得的人口发展机会——“人口红利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必须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时期”,收获“人口红利”,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鸿宇 《乡音》2015,(4):11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双引擎”之一,并13处提及创业。有媒体评论,“大众创业”将推动形成继上世纪80年代“个体户”创业潮、上世纪90年代“网络精英”创业潮之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创业潮。对正在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河北来说,如何抢抓机遇,打造创业创新高地,如何改善创业环境,形成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的格局,我省委员认为,需要社会、政府“再加一把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10.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工业反哺农业是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党曾提出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运用这一概念。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赋予它新的思路、新的标准、新的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在于用全新的理念指导“三农”工作。50年代“新农村”的概念,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述职评议如果局限于“议”,无异于隔靴搔痒,评议不能少测评。票决制植入评议产生了“边际效应”,如杠杆撑起人大评议的效力。“隔靴搔痒”的拷问上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开始了对官员进行述职评议的探索和尝试。述职评议作为地方人大创造的监督方式,在实践中悄然改变着人大的监督形态。上世纪80年代,人大有一句“流行  相似文献   

13.
<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批香港货柜车司机在深圳包养“二奶”以来,不但是沿海经济特区,包括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包二奶”现象都成了一种社会痼疾。然而,这个现象延续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婚姻伦理问题。因为有不少“二奶”的私生子女,因为身份的尴尬与特别,已逐渐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这些孩子中,已有一些慢慢长大,无论在学习、就业还是婚恋上,都面临着更多的人生考验。因为非婚所生,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甚至都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 柯桥在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开始在镇上设摊卖布,至1985年建成了单一的化纤纺织品轻纺市场。1988年发展成综合性的绍兴轻纺市场。到了90年代初,县委、县府适时地提出了“兴商建市,兴市建城”的总体思路,至1992年6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国轻纺城”。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荟萃国内外名优新品,上市布匹品种万余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在我国逐步受到了重视,并曾引起热烈的讨论。多年来我一直关注高教的发展与走势,现就高教大众化及其相关的平民化、实用性等问题谈些看法。关于“高教发展阶段理论”众所周知,美国马丁·特罗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高教发展阶段理论”。其基本思想就是将高教发展划分为精英化、大众化与普及化三个阶段;并把青年人口(或适龄人口)的毛入学率15%-50%作为高教大众化的标准,而低于15%为精英化,高于50%则为普及化。这一理论于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后,有些研究者便将它奉之为圭臬,但有更多的研究者却对…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处于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型过程之中,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冲突成为必然,并且体现为日益增多的各类信访活动。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断增多的大规模群体和个体信访,引发了信访“水位”高涨,频繁触及“警戒线”,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信访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背景,顺应科技革命、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学习型社会应运而生。一、惟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学习社会”的提出和教育理论的创新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技术的惊人跃进和对教育的新的迫切要求迅速在教育领域、教育理念上得到反映。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会议,著名教育家蓝格朗以《论终生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1968年,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在《学习社会》一书中提出“学习社会”的理念,他指出,学习…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世纪50年代直到如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心中始终没有变。曾经在毛泽东身边担任过近4年贴身警卫员、现年78岁的老人张剑明,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却默默地尽己所能为社会无私奉献着“夕阳余热”。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09,(11):6-12,30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碧溪农民开创了在全国引起很大影响的“碧溪之路”。碧溪农民30年来的持续开拓创新,为“新苏南模式”着上了浓烈的色彩.为经济发达县市的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新鲜的经验。如今的碧溪镇,已经成为常熟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镇域典型.苏南地区农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除了粮票与我国居民性命攸关之外,油票、肉票和布票也不可或缺。植物油与粮食同时在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很多城镇1955年印发粮票的同时也印发了油票,起初面额有“半市斤”、“1市斤”、“1市两”、“4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