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一、和谐社会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构建的和谐社会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伟大工程。它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体中,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努力争取外部环境的和谐;既要促进区域的和谐,又要维护各民族的和谐;既要注重微观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又要促进宏观整体社会运行机制的和谐;既要经济、政治、文化各要素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和谐。总而言…  相似文献   

2.
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发展进步。和谐就是矛盾着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协调、调和,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多样性的东西共存而达到平衡,才能形成和谐;如果多样性的东西彼此冲突,达到平衡,也就无所谓和谐。  相似文献   

3.
王克婴 《前沿》2003,(9):170-173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由于这一过程主要是由西方引导的 ,因此 ,全球化过程也是一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 ,基于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而集聚和强化矛盾的过程。寻求一种新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系统 ,调和和化解这一矛盾 ,是全球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华和合精神以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 ,在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人对和谐社会的定义和看法也会不尽相同。秩序论认为:和谐社会是基于人类实践而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和谐有序、协调一致的有机社会;结构功能论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诸社会子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内部关系协调、结构合理和功能优越的社会;冲突论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能不断化解矛盾和冲突从而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的良性运行、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综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谐社会实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或差异协同,是一种动态变迁中的平衡与和谐,是一个能不断自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良性运行机制,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和社会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结合体。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强调:“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和谐与不和谐就是社会矛盾运动过程中两种相互对立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是在和谐与不和谐两种因素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因此,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掌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法,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处理好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尽最大努力增加和谐因素,尽最大努力消除不和谐的因素,但又决…  相似文献   

6.
王伟 《新东方》2009,(3):8-12
从哲学上来说,是要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的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经济利益纠纷导致社会环境被破坏的事例呈上升趋势,出现了所谓“黄金发展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现期”并存的状况。究其原因,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伴随着新的或从未出现过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加之这些矛盾、利益冲突在一定的情况下又尚未得到解决,从而形成社会不稳定、不和睦的因素。关于和谐,中山大学蔡禾教授有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7.
和谐的本质是事物发展的平衡,和谐社会的发展是矛盾统一的动态过程。由于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是人的活动在一定时空系列的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熹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协调好以人为主体的三方面的关系,即: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矛盾如果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有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与应然性分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概念和新观点的提出,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已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其“新”体现在党和国家对社会冲突的正视与重视。因为“和谐”的背面就是“矛盾”或“冲突”,没有“矛盾”与“冲突”也就没有再提“和谐”的必要。矛盾与冲突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它们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但如果冲破一定的界限,就只会阻碍,甚至破坏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了掩盖矛盾创“和谐”、排斥竞争保“和谐”、否定革新求“和谐”等三种形而上学的倾向。我们必须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既要坚持团结和谐又要正视矛盾问题,既要坚持互利共生又要鼓励正当竞争,既要坚持社会稳定又要激发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视域审视有两种不同的和谐观:一种是形而上学的消极和谐观,一种是辩证思维的积极和谐观。形而上学的消极和谐观害怕和排斥矛盾。抽象地“以社会为本”,忽视人的发展,强调和突出的是社会整体秩序的绝对优先性,以单纯的社会稳定利于统治为目标。辩证思维的积极和谐观合理地科学地看待和谐与矛盾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的共同进步为目标。我们所要倡导和奉行的是辩证思维的积极和谐观,即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建立一种能够正视社会矛盾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正向功能的思维方法,在实践层面上,则表现为能以最小成本和代价来化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构建能达到长治久安并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他们在讲矛盾规律时,都是既讲对立面的对立,又讲对立面的统一的,所以矛盾规律又称对立统一规律。提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前提就是承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两对矛盾,所以才产生改造的问题和在改造中要注意和谐发展的问题,因为这种改造,并不是为了破坏和毁灭自然或社会,而是为了把自然和社会改造得更加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三个和谐发展,不但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而且符合实践的需要。翻开邓小平改革开放年代的著作,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除“改革”、“开放”两个…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视域下人的虚实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日益交融的社会环境下,人的虚实和谐发展指的是在发展外延上,既要寻求在现实社会场域中的发展,也要谋求在虚拟社会场域中的发展;在发展内涵上,力求人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中发展各要素与结构得到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因此,探讨网络化社会视域下人的虚实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必然,也是探索人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就是个人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并保持协调有序的发展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全国人民正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时却冒出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健康不和谐就是其中之一。健康不和谐是指当前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其他系统的发展不协调,人民健康状况发生分层,呈现区域性或城乡间不和谐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健康投资与经济发展不和谐,政府的公共卫生支出“缩水”;其次,健康水平与社会发展不和谐,部分健康危机困扰人们;最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失衡,人民健康状况呈现分层。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构建和促进和谐,既要靠法治,更要靠德治。当前全社会的道德建设、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显得迫切而艰巨。  相似文献   

15.
政治和谐是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其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关系的良态表现。和谐的政治必是公正民主、稳定协调的政治。实现政治和谐,既要以经济和谐发展为基础,又要立足政治发展的实然状态,逐步消除政治腐败,增加政治信任、政治沟通与政治参与,最终实现政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循环型社会的内涵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型社会是循环经济思想的发展和深化.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社会系统的支撑.构建循环型社会是循环经济真正实现的前提和保障.本文系统阐述了循环型社会的概念和内涵,并从理念、价值观、伦理、经济、技术等方面论述了循环型社会的特征以及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志勇 《前沿》2011,(7):67-71
发展与和谐看似一对矛盾,实际上是对立统一,发展是实现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和谐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制度是为了规范人们的交往活动,协调人们的社会关系,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序,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对于当前中国来说,实现和谐,促进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民生问题,将社会和谐与发展定格在完善民主、改善民生的制度创新中去。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就需要有效地协调我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充分发挥思想导向机制在化解社会利益矛盾中的作用,才能保证从源头上化解社会利益矛盾,构建社会和谐的思想理论基础,确保化解利益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整个进程的顺畅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广东的指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广东,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和人与人的矛盾,使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王慧  莫淑坤 《前沿》2012,(9):124-126
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网络教育由于其灵活性的优势,成为促进人和谐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在网络沟通、网络课程、支持服务体系、网上教学资源、学业评价方式等方面难以满足每一位学习者多学科的综合发展需求,对人的和谐发展也有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