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旅游规划制定上要树立战略意识。一是确立大规划的理念,自觉站在全市旅游经济总体框架中思考本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秦淮历史久远,是金陵古老文明的摇篮,集中了南京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俗文化的精华。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秦淮风光带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40佳",荣获首批全国4A级风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和优势。但要把这种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把旅游名区变为旅游强区,必须正确把握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导向和走势。要主动把本区旅游发展规  相似文献   

2.
《群众》2004,(6)
南京市秦淮区以夫子庙建设与发展作为秦淮发展的第一方略,以“文化立区、旅游必区、商贸富区、品牌强区”为工作思路,以吴敬梓故居、中华路、长乐路、健康路围合区域为着力点,筹措资金近亿元,实施夫子庙扩容升级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夫子庙景区从0.21平方公里扩展至1.12平方公里。秦淮区深入挖掘秦淮旅游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实施景区扩容工程,建设桃叶渡遗址公园,建成瞻园路牌坊,推进夫子庙景区“东拓、西延”;实施平江府路景观改造,出新道路、桥梁、沿街建筑立面,夫子庙核心景区与白鹭洲公园基本对接;下气力实施景区提档工程,对景区进行美化…  相似文献   

3.
正全域旅游是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南京历史文化积淀最浓厚的核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神采气韵的展演地,南京市秦淮区拥有明城墙、秦淮河、夫子庙、老城南、新街口等特色旅游资源。推进秦淮全域旅游建设,要坚持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确保全面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标志区。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4.
陈渝 《群众》2023,(5):51-52
火树银花不夜天,灯彩璀璨贺新春。秦淮灯会是南京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淮灯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顾叶亮,自从入选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培养对象后,更加注重非遗技艺的有序传承、创新发展、经济带动和品牌塑造,推进秦淮灯会品牌国际化输出,为推动非遗与旅游、创意、科技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作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近日在南京夫子庙泮池,大型浮雕《秦淮流韵》创作安装完成。在展现的25位历史人物中,“秦淮八艳”也占了一席之地,这在当地引起很大争议。有人认为,“八艳”虽然是风尘女子,但大都才貌双全,玉洁冰清,尤其是在明清改朝换代期间表现出的民族气节令人佩服,是值得利用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金宝强 《群众》2023,(4):18-19
<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金陵文化的摇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我们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深耕文商旅融合,在擦亮文旅新名片、布局文旅新产业和培育文旅消费新模式等方面不断发力,全力建设最具人文历史品位的街区。近年来,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先后获得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多项“国字号”荣誉。  相似文献   

7.
省情     
《今日海南》2013,(3):4-4
2月28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第一家吲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该先行区将设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所在地的中心地带,规划面积约18.9平方公里。先行区有着三大发展战略定位: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21世纪新的国际组织聚集地和全球领先的低碳低排放生态社区,  相似文献   

8.
月报     
《今日海南》2013,(3):4-7
<正>省情>>>·热词·先行区国际旅游岛建设又一大利好消息全国首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落户海南2月28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第一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该先行区将设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所在地的中心地带,规划面积约18.9平方公里。先行区有着三大发展战略定位: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21世纪新的国际组织聚集地和全球领先的低碳低排放生态社区,享受包括允许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逐步取消中外合资和合作医疗机构对境外资本股比的限制等国家赋予的9大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9.
秦淮花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经宋元发展,灯种达300多个,与福灯、粤灯、京灯并称四大流派。明清时期,渐有"秦淮灯火甲天下"的美誉,秦淮灯会亦成为南京地区最具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之一。每年正月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以来,新疆旅游业以提高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全面提升旅游业的质量与效益为目的,以落实“中国乡村旅游年”和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综合功能,使我区旅游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发、行业宏观管理、市场治理规范、旅游教育培训及行业工作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政协的主要职能。只有加强组织,切实履行,注重质量,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城区政协,要根据区委、区政府的中心任务和全区两个文明建设,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精心选题,多献善策。夫子庙和秦淮风光带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实施"旅游商贸兴区"发展战略,是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在4月召开的八届二次常委会议上,听取了关于夫子庙旅游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组建运行情况的通报,进行协商讨论,提出了注意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和重视软环境建设等建议。我们还把专委会的调研、视察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的议题,转化为协商监督和参政议政的成果。如《关于扩大税源、增加税收的调研报告》、《中华路景观街的繁荣与管理的几点思考》等,都从实际出发,坚持少而精、专而深  相似文献   

12.
李宏斌 《桂海论丛》2012,(6):127-130
旅游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广西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面临着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构建起完善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以新的战略举措,推动广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建设广西旅游强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王雅荣  张璞 《前沿》2012,(1):4-6
少数民族"五区三省"的民族自然风貌和民族文化风情旅游资源开发,形成区域特色的主要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形成了基本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提升,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经济产业。但旅游产业规模发展面临的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旅游生态意识协同下旅游产业规划与旅游行业管理,寻求旅游产业生态效益基础上经济效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云南旅游业已逐步走向成熟和稳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极大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增多,作为旅游区基础设施之一的导视设计也急需在挖掘区域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整合方面进入新的日程。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秦淮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从秦淮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出发,大力实施“旅游商贸兴区”发展战略,“富民强区”取得新的进展。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上半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13亿元,同  相似文献   

16.
张颖 《江苏政协》2014,(2):20-22
<正>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新成立的南京市秦淮区深度融合全面并轨、推进综合改革的攻坚之年。区政协将突出改革创新主题,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民生意识,发挥政协优势,践行协商民主,积极为秦淮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核心区建言履职。一、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改革正能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对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  相似文献   

17.
坐落在南京夫子庙大成殿旁的晚晴楼,青砖小瓦,回廊挂络,是一座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建筑,得名于李商隐的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这里开设的独具特色的秦淮风味小吃宴,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接待了30多万中外宾客。秦淮小吃在民间素有口碑,为保护和发扬传统的秦淮饮食文化,带动夫子庙地区的旅游事业,近十来年,在恢复重建“秦淮风光带”的过程中,秦淮区政府开展了别具一格的夫子庙小吃美食节活动。每年都在晚晴楼等地对民间风味小吃进行评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秦淮区政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为构建和谐秦淮作出贡献。一、充分发挥政协民主议政、平等协商的优势,突出一个"诚"字,处理好政党关系,为"人文秦淮"服务  相似文献   

19.
邵颖萍 《群众》2022,(9):21-22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明确“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发展目标,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创新能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应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推进融合发展、促进提质增效,探索形成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全面实现文化强省建设新的跃升。  相似文献   

20.
赵狄娜 《小康》2024,(6):29-32
<正>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近年来,荥经重点打造“五游荥经”特色文旅品牌,大力发展农旅融合新模式,已初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了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旅和商业消费是一对“亲兄弟”。《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鼓励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依托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休闲露营地,打造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