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里萍 《人民论坛》2014,(6):152-154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我国是高等教育大国,高度集权和行政干预对高校自主发展影响较强,完全实现高校由“行政化”到“去行政化”的蜕变意义深远。文章回顾了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沿革,借鉴国外高校发展成功经验,藉此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珍 《就业与保障》2023,(5):151-153
随着近些年我国立德树人理念的全面落实,对我国高校阶段的思政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学生“德”的养成,也要提升对“智、体、美、劳”的关注,进而为高校阶段学生的全方位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文章就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性与融合性展开研究,以期能够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刘晓平 《前沿》2013,(13):73-75
高校行政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掣肘,业界学者专家一致认为“去行政化”是高校回归学术本位的必由之路.如果把高校行政化作为一个果来看,那么政府对教育过度的行政干预和90年代初在各领域出现的“泛市场化”则是高校行政化的因.在法律层面构建政府、高校、市场之间的三角协调抗衡机制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社会保障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历史,认为“无偿救助”、“权利和义务相关”、“竞争”是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主要原则,在对这些原则的优点和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耦合三种资助原则,重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设想及思路。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校在多元化学生结构背景下,以“每个人都是人材”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成功”为目标,以“自律性”.“责任感”的培养为着力点,形成了先进、科学的学生工作理念和”教育干预”、“学生发展”的理论。这些对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具有借鉴作用,也对我们公安院校的学生警务化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拓展了新的广阔前景,同时也给高校尤其是农业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对待和安善解决好农高校“招生难”和学生“择业难”的“两难”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不仅是“两课”的中心内容,而且是指引我国走向振兴、走向现代化的正确的理论,对高校的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因而“邓小平理论概论”在“两课”中处于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相适的分配模式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原有分配制度已不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必须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分配制度。我国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相结合的工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我国现实情况,作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高校是人才基地,建设高水平的科技队伍,以科技实力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高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的形势不仅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高校统战工作面对新形势要有新举措,要从更高更深的角度深入搞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他们在“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我国公安高校管理的实际,结合知识经济的需要,把公安高校内部传统的以行政命令的经验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数据“说话”、以公安高校内部各种管理指标量化的“看得见”的管理模式,对实现这种管理的各种定量指标及其体系的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这为公安高校进行内部量化指标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可供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从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看,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高校课程体系具有必然性。我国高等教育原有的“层级构造模型”课程体系形成于20世纪中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虽然经历了8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素质教育”取向的课程改革,但仍没有突破原有的框架。要使我国高等教育真正从专业教育模式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就必须重新改造高校课程体系,构建全新的“板块构造模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逐步由“精英”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呈现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相较于公立高校的学生,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竞争优势较弱。文章对民办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现阶段民办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旨在提高我国民办本科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确保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3.
澄清择业的六个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改革,大学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让当代大学生真切感受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革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近两年来,面对取消“统包统分”的就业分配制度,大学生的心态既有焦虑又有欣喜,既有困惑又有兴奋,既有迷茫又有清醒,既有无奈更有一份从容。不少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新的就业分配制度比较认同,也比较赞成。但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对大学生择业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少,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指导尚处于或缺少、或敷衍、或蜻蜓点水、或只是初步探索的阶段,因而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河  陈勃  欧璠 《青年探索》2003,33(6):24-26
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发展迅猛,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冲击。为了了解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应用SCL-90量表对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测量,将其与扩招前相应的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扩招后大学生的SCL-90各项因子分及总均分高于扩招前的大学生,尤其在“总均分”以及“强迫”、“恐惧”、“焦虑”等因子上差异明显。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两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与扩招前有所不同。同时,农村与城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也反应了扩招产生的效应。这说明扩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带来了影响,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兰亚明 《群众》2011,(8):68-69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策略,此后随着“就业促进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通知”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扶持,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我国高校发展迅速,形成人才培养领域的一股新的热潮。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当前,高校大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掌握的程度究竟如何?存在哪些思想问题?对此,笔者在不同专业大学生中展开了调查,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思想认识、学习形式、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考评体系等方面对高校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上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段淳林  刘嘉毅 《前沿》2013,(15):15-18
在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愈发成为高校教育国际化着力点的当下,学界对国际化校园文化的研究却尚显不足.从跨文化交际的视野出发,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仍然存在形象传播造成刻板印象、管理制度忽视文化差异、教学设置缺乏跨文化视野三个主要问题.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可依据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学的相关理论,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注重消除“陌生人的不确定性”,在制度文化建设中重视“权利分配距离”的差别,在精神文化建设上着力提升主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此改善当前我国高校国际化校园文化的现状,并促进其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两课”是我们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两课”教学的得失成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起着关键性影响。在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应当从分析“两课”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特点入手,深刻理解并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从而在“两课”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党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主渠道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反华势力在其叵华策略中曾毫不讳言的叫嚣“要以大陆高校为目标”,“‘以大陆知识分子为重点”。可见,高等院校已成为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重点觊觎目标,已处在反“和平演变”、隐蔽斗争的前沿阵地,已成为敌人与我争夺年轻一代的主战场。众所周知,高等院校是人才基革,信息密集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政治问题敏感性、科研项目广泛性、涉密事项多元性、外事活动频繁性、学术和思想氛围宽松性等特点十分明显。而敌对势力对高校的渗透、策反和情报窃密等破坏活动也愈演愈烈。但我们一些师生们敌情意识淡漠,缺…  相似文献   

20.
李博 《前沿》2012,(15):41-42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被蒙上了强烈的行政化特点,高校行政化的形成有其内外原因,高校行政化也有其内外的表现特征.“去行政化”应该客观地对待这些内外的原因,真正做到“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