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人的社会本质、人的实践四个层面探寻"人的根本",旨在揭示政治价值的深层根源。政治价值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根本前提,以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为主体内容,为人的社会本质所规定,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并衍生出各种形态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4,(9):95-96
田志文在《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撰文认为,从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人的社会本质、人的实践四个层面探寻“人的根本”,旨在揭示政治价值的深层根源。政治价值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根本前提,以人的存在形态及其内在尺度为主体内容,为人的社会本质所规定,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成、发展并衍生出各种形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是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对实践生活中的需要的能动反映。作为行为动力的需要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客观需要到目的有一个转化的过程。目的形成的辩证过程及其内在的规定包括:目的形成的客观根源——实践生活中的客观需要;目的形成的中介——意识;目的设定的逻辑起点和内在尺度。  相似文献   

5.
熊明 《理论月刊》2005,(12):55-57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科学实践观包括两个基本原则,即现实性思维的原则和价值原则。现实性思维原则是本体论原则,为理论认识提供正确的出发点;价值原则反映人的活动的根本性质,是理论建构的起点。两者紧密联系、相互补充、不可分割,共同成为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价值     
崔昆 《桂海论丛》2006,22(1):58-60
对道德价值本质的揭示要以“价值”根本规定性为逻辑起点。道德价值客体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其主体是社会整体。参照“价值”规定性,道德价值就是伦理行为事实对社会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形式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满足。道德价值既有相对性、精神性又有绝对性、功利性。另外,它和“道德的价值”作为两个字面相似的概念截然不同,需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的起点,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目的是政治经济学的行为分析基础,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念基础。在这些范畴基础之上,马克思构建了宏大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人民主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人民主体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明确了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揭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必然性,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夯实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贺海仁著《法人民说》结合中国法治进程对人民主权论进行了法哲学阐释。作者用法人民这一术语整合自由、人权、民主、公正、平等、法治等现代性概念,确立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最高地位,构建国家权力来自人民、通过人民并为了人民的法理学。一、"法人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立场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政治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哲学概念。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法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的核心和精髓,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原则,也是一种法律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国家治理理  相似文献   

9.
库恩范式理论的三大功能及其人文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作为科学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高原则,在科学研究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通过其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三大功能影响科学研究主体的具体行为。这三大功能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把主体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心理因素等特质合理地纳入科学活动范畴,在颠覆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价值无涉等观点的同时,赋予了科学以主体性和人文性,开创了科学哲学界历史主义流派的新篇章和科学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哲学层面上彰显了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四部分内容的有机结合。只有从哲学层面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结构,即逻辑起点、逻辑终点、逻辑媒介的有机整合,实现价值理论和价值实践的统一,才能够抓住核心价值体系意蕴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而在现实的历史中生成的"社会"概念,已成为考察唯物史观的崭新视角."现实社会"是马克思的早期"社会"概念及其原则的具体落实和实现.通过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并对"社会"进行现实性、实证性和具体性考察,马克思发现并阐明了"现实社会"的"两大起点":现实的个人是社会的逻辑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的历史起点.唯物史观体现了"社会"的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马忠泉 《理论月刊》2024,(3):122-13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人民主体性原则落实到执法实践中就是要在执法过程中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包容性执法是行政执法经历“有法必依”“严格执法”阶段后必然要求的原则,是行政自由裁量范围扩大和实质平等、实质法治观念普及的必然结果,是人民主体性原则在执法过程中的体现。包容性执法原则有着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其体现的是实质的法治观和平等观,并不违背法治原则和平等原则。在严格执法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倡包容性执法原则无论对发展法治中国理论还是推动法治中国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象学、存在主义以及结构主义对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的解构有其自身的逻辑和根据。结构主义尤其具有代表性,它基于语言的存在,通过二元对立差别原则,摄时空入主体,摧毁传统的主体原则,寓意义于符号,意在建立非本体论形态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此决然不同的本体论哲学。西方哲学流派对本体论的解构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在根本上是相悖的,但它们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思想成果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社会组织思想以马克思所开创的社会组织理念为逻辑起点,经由葛兰西、哈贝马斯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继承和发展,成为颇具现代性价值的科学思想体系。纵观该思想体系建构的全过程,其逻辑生成围绕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等问题展开,从个人主体性、国家代表性、社会历史性等哲学话语中析出基础性的理论观点。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社会组织思想的方法论价值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性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为不同社会形态领域的社会组织问题解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社会整体功能的客观尺度,是构成一切实践活动的机制和根本标准,也是人们观察和评价一切社会现象的客观标准。但是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和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虽然具有决定意义,但并不是唯一的。尤其在今天看来,社会进步的具体尺度应该是多样的,我们同样可以把主体地位的提高,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和一切社  相似文献   

16.
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价值的界定和理解方式在哲学界早已饱受诟病。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这一视角出发,价值不仅是一个表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范畴,也是表明主体与主体关系的范畴,是这两种关系的产物。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很好地揭示了"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内涵对人的拒斥和消解,还价值以"属人性"——价值就是人的价值。依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术语体系"和"解释框架"都值得商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确切的表述应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是否有利于价值的开发和提升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哲学思维逻辑的根本对立,这种对立贯穿于哲学思考问题的前提、思路、结论以及旨趣等思维过程中。在传统哲学思维逻辑下,哲学所认识的世界是一种抽象的本体世界;而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思维逻辑,则把关注的目光从抽象王国返回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以人的生成性特点为依据,完整体现了主体性、客体性、历史性的辩证统一,科学回答了人与世界的历史发展。因此,马克思新世界观与唯物史观是内在统一并相互规定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逻辑必然性与现实道路纳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原则,内在地规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与人类开拓型实践活动的发展保持密切的联系,决定了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性。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立足时代,从时代以及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19.
王里 《前沿》2010,(8):24-26
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核心,社会正义是以人为本的政治价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的和谐统一,必须坚持机会平等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起点公平;必须坚持规则公正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坚持结果合理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价值·生命价值·生命价值观: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英 《求索》2010,(7):87-89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价值范畴是一个存在于由主体、客体、实践所组成的三维结构中的关系范畴;生命价值就是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命的存在和属性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尺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生命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处理生命价值问题所持有的根本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