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民商新秩序是不同于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崭新法律概念。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公法性质的法律秩序,而国际民商新秩序是具有私法性质的法律秩序。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际民商关系的基础性地位日益明显,国际民商秩序作为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反映,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国际私法则是国际民商秩序赖以建立的法律基石。国际民商新秩序概念的提出,对于国际私法的功能转换和重新定位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并把国际民商关系的研究引向了微观的、实证的民商事关系领域。  相似文献   

2.
尽快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这是当代中国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深入研究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这是现时代向广大法学工作者提出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对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法律特征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商品经济是一个有规则、有秩序的价值体系。没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商品经济活动就会  相似文献   

3.
作者指出:法律调整在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中居于主导地位,有着特殊作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赖于民法、经济法的完善和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特别是经济领域法制的健全。作者还就此指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法律秩序所应着重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法制必将健全和完善。法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首先,法律确认商品经济新秩序。新秩序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各种经济活动、有关政府经济行为规则,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国家与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关市场的建立和运行、既要保护发展公平竞争、又要反对垄断和封锁,有关各种经济关系的存在,有关物价、税收等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都必须以法律形式加以确认。只有经过法律的确定,才能明确各自的经济地位和法律地位,才能够存在和发展。其次,法律调整商品经济新秩序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同时面临的、内容和要求均有差异的问题。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与国际经济新秩序既能统一,也有冲突。在二者冲突之时,理论上应当更注重新秩序。在实践中,新秩序与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国际规则、国际法律行为可以互相促进,但也存在很多的矛盾。在简要分析了二者的矛盾之后,本文指出,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最主要的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法律上的积极行为。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尽快形成和正常运行,以及繁荣和发展法学理论,1988年7月4日,本刊编辑部邀请华东政法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以及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的经济法律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二十余人,围绕“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法律控制”这一课  相似文献   

7.
<正> 法制建设如何才能适应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的要求,是摆在法学界面前的一个既具理论意义,又具应用和对策价值的新课题。本文仅就其中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一、要充分认识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对法制建设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商品经济在历史上曾经对法律的产生起了催化作用,对法律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而法律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有力地保  相似文献   

8.
1988年9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邀请首都部分政法院系的民法、经济法学专家及政法实际工作部门的一些同志座谈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法律问题。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核心问题是法制问题,包括加强民商、经济立法和司法。  相似文献   

9.
《法学》1989,(7)
法律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服务,这是法学界人士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如何修改民法通则,完善民事立法的视角谈些认识。一、民法通则总体上的两大不足之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集中表现在从单一的产品经济体制逐渐转向多元化商品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混乱愈见严重,出现了“百业经商、全民皆商”、“官倒”、“不正当竞争”等现象。这就对我国一切法律部门都提出了完善立法发挥法律功能的要求。目前法律部门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被动局面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民法作为调整商品关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下简称“企业法”)已公布施行。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法律总结,以调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计划商品经济关系为任务,是规范商品经济新秩序体系中极为重要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今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从而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破产制度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没有破产法的局面,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改革发展到现在,客观上提出了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总课题。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形势的现状,认为:现行经济秩序的紊乱,有着深刻的法制方面的原因,而要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目标,唯有在法制的基础上才能成功。为此,在治国方式上,应当由现在的“既靠政策又靠法律,两种手段并重”,及时转变为“以法律手段为主,以政策手段为辅”;在立法思路上,应当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总体要求,尽快向以民商法为重点的、调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律体系的方向转变;同时,当前应当结合政治体制改革,认真重视立法工作体制、行政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反垄断立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中国反垄断立法的必要性中国目前正处于拆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樊篱转而新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法制建设的任务既在于缔造经济新秩序,又在于维护经济新秩序。制定反垄断法正因应了对缔造与维护市场经济新秩序的需要。(一)从缔结经济新秩序看制定反垄断法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有政府宏观干预的经济运行模式,是以强化市场机制作用的经济体制。以企业作为法人利益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以法律为规范方式,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没有单纯的经济放任自流,更没有单纯的国家计划…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而道德建设重在落实.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实践呼唤相适应的道德建设和法律保障.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应从哲学家的课堂和研究室走出来,积极参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实践中来,促进反腐倡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形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5.
袁忍强 《法制与社会》2010,(30):294-294
以人为本的法律观,是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结晶,同时又有深刻的现代意蕴,它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理念,特别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中国,为形成新的和谐法治新秩序,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与国际法律秩序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集体安全制度、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国际经济新秩序、国际人权法、国际法的发展与编纂等方面着手,分析了联合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建立新的国际法律秩序上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并探讨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联合国存在的问题与危机,同时肯定了联合国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它未来将继续在国际法律秩序的改善与发展上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如何认真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借助法律形式操作改革过程,从而建设一个和谐的经济和法律秩序,即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已成为决定中国改革成败得失的关键。下面,我们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社会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法律环境是企业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能否良性运行,而且关系到“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调控系统能否从整体上发挥出最佳调控功能,关系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我们对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小说:“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我们主张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一新秩序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一、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并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并以五项原则为基础,这首先是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提出来的。1988年9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斯里兰卡总理拉纳辛哈·普雷马达萨时说,在当前国际发展的形势下,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且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同年12月2日,在会见日本前外务大臣樱内义雄为团长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代表一  相似文献   

20.
论南中国海共同开发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未来的时代是海洋时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制定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特别是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的建立,把沿海国的海洋资源及管辖权扩大到200海里或更远。所以,共同开发这种海洋重叠区域的资源或跨境矿藏的国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