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2018青年中国行"是由中华青年精英项目组、《中国周刊》杂志社发起,CYCAN(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承办的,以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自发起以来吸引了逾1500支团队报名提交调研方案,30强名单将于近日公布。CYCAN作为承办方,始终秉持着"青年缔造零碳未来"的使命,致力于推广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引领青年在环保领域做出行动和改变。"The greatest threat to our planet is the belief that someone else will save it"  相似文献   

2.
正青年中国行项目已评选出三十强团队,7月举办的"青年中国行2018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能力建设工作坊",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从青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田野影像、访谈方法及技巧、田野调研报告撰写、设计思维工作坊等理论模板指导和主题演讲、浙江上海考察参访等能力建设实践出发,提高青年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青年从本土实践回应可持续发展目标,鼓励青年人开拓国际视野,关注全球议题、承接时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周刊》2018,(大学生暑)
正触摸活的中国,汇聚年青力量。青年中国行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于2018年3月正式启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基于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服务青年成长的公益性使命及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周刊》杂志社培养优秀青少年的愿景,双方于2013年4月合作组织发起了针对高校优秀大学生群体的公益性活动——“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青年中国行     
正触摸活的中国,汇聚年青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力,中华青年精英项目与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周刊》杂志社秉承着服务青年成长、培养青年人才的使命与愿景,在连续六年合作的基础上,将于2018年共同举办面向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的公益活动——"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青年中国行"2017南京师范大学暑期社会调研实践,走进江苏,就中国现有的农业保险机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和保险财政补贴的问题,以江苏地区农作物自然灾害损失为案列,对江苏不同地区提出相应可行性方案。江苏地区因地域特点,主要种植水稻、小麦,但常因旱涝、低温灾害而大面积减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寻求解决方案,南京师范大学团队成立了"让农民不再受天灾  相似文献   

6.
秦永超 《前沿》2012,(3):151-153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能力的机会。两者对接在一起的实践教育,无疑是一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开展“阳光”支教、社会调研、普法宣传、新闻实践等与专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需实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化、项目化和基地化。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肩负着推动国家“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的使命。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社会感受和内地融合三大维度,尝试建构针对香港青年“感受—认知—行为”的研究模型,为解决香港青年激进行动问题,引导香港青年价值观提供有益参考。研究发现,内地及主观社会阶层为中上阶层的香港青年社会心态更正面,也更愿意融入内地,正面的社会感受有助于促进香港青年的社会态度和融入内地的行为,对中上阶层的负面感受进行有效引导也可促成其改变态度而融入内地。最后,对国家政策的正面认知能提升香港青年融入内地的可能性。香港青年会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及对国家政策的效果进行综合考量,进而做出是否融入或者深度融入内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曾志敏  宁悦 《青年探索》2020,(1):97-104
探索香港新生代青年对内地的社会心理演变历程是促进内地与香港青年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相通进而实现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为基础,从历时态维度分析了香港新生代青年对内地的社会心理及心理动机的发展变化,从现时态维度分析了现今内地的发展对香港新生代青年社会心理的影响。本文认为,殖民统治的深刻影响、国民教育的缺失以及在内地的学习工作生活体验是影响香港青年对内地社会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应从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双向开放"新平台;完善政策保障;加强国民教育,开展有效引导等方面探索增强香港新生代青年身份融合的有效政策路径,进而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相通与融合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日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关注特殊教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开展了一场"无声"的语文课,和这里的聋生一起学习,分享知识带来的快乐。在活动之初,志愿者们就接受了手语培训,确保有效地和这些聋哑学生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文化课水平。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0.
交流     
《政协天地》2010,(7):37-37
香港青年暑期实习团 由20余家香港和内地机构合办的香港青年暑期实习团开办4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香港在校生的报名。实习团从第一届的30人增至今年近300人,实习的目的是了解国家最新发展,熟悉内地环境和文化,增加自身发展的“内地经验”。今年香港8所高校2000余名在校生报名,近300人经严格选拔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香港青年运动近年来有局部极端化和泛政治化倾向。香港非法"占中"事件对香港政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消除非法政治事件对香港的影响,关键是要处理当前香港青年的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方式和路径的不断创新来增强香港青年的身份认同。香港的人心回归以及香港青年一代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是香港回归内地母体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长期、繁杂、系统的工程,所以我们需要在指导方针上坚持"统筹兼顾、创新交流"的指导方针,完善协调机制、创新方式方法、重视对港研究;在战略的顶层设计中坚持增强器物粘性、强化制度刚性、凝聚价值共性;在具体实践中要坚持抓住重点、突出实体、深耕项目、引导舆论、重塑史观。只有创新内地与香港青年交流模式、不断增强他们国家认同,不仅关乎"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实践能否成功,更关乎未来香港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14)
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地,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来内地创业、就业,市场广阔、开放包容的广州成为他们的逐梦之地。港澳青年在创业的同时,也为粤港澳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两地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香港的市场太小,局限了我们的发展。"在香港的科技公司赚取了第一桶金后,香港青年萧振麟经过一番考虑,并没有选择在香港创业,而是将目光瞄准了内地市场。  相似文献   

13.
人心回归尚有过程 相对西藏而言,同处中国西南的贵州省在香港青年心目中是一块生疏的地方。这并非贵州没有太多引人注目之处,而是香港青年对祖国内地的了解既少又浅。  相似文献   

14.
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跨境惠民政策措施,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研究以香港青年跨境购房为切入点,分析影响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的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和福利措施提高了香港青年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意愿,但由于行政管理系统在基层缺乏衔接机制和配套公共服务,香港青年难以融入内地生活;亲朋、同乡、校友等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式制度的缺失,为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的跨境生活提供支持与援助;拥有良好经济条件和内地社会关系的香港青年更容易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研究认为目前跨境惠民政策主要在“进入”环节着力,而对“适应”环节关注不足,形成了“经济机会驱动、社会网络支援”的迁移模式,对社会阶层较低的香港青年群体产生“挤出”效应。为了吸纳更广泛的香港青年,研究建议,应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完善政策支持系统,弥补政策短板。  相似文献   

15.
香港青年的形象在内地青年的心目中是形形色色的,有人认为他们是生活优裕,自由自在的摩登骄子;有人认为他们是随心所欲,放荡不羁的新潮骑士;有人认为他们是终日劳碌,身不由己的挣钱机器;有人认为他们是忍气吞声,人格低下的资本奴隶;有人认为他们是胡作非为,五毒俱全的社会败类……。无论所抱印象准确与否,人们的确是以此来决定对香港青年的好恶的。笔者曾在内地居住多年,对此并无异感。后来转至香港生活,与各阶层  相似文献   

16.
香港警察部队是一支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香港市民所普遍爱戴的香港纪律部队。它在警察人员招募制度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分析和探索香港警察招募制度以及与我国内地警察录用制度进行比较,对我国内地警察招募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两年一届的"穗港台澳新青年辅导"五地研讨会于7月11-15日在新加坡举办,今年会议的主题是"预防青少年犯罪",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五地的50多位青年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洗刷上世纪中叶以来一百多年的一段民族耻辱,标志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重大事件。为了了解这一事件对内地和港澳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我们在内地和港澳部分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了座谈。我们发现:香港回归,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关心祖国统一,关心香港发展 历史进入九七年,青年学生谈论着香港,关心着香港,“香港回归”是青年学生共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李祎妮 《青年探索》2017,(5):107-112
香港新生代青年是香港社会最敏感、最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他们肩负着21世纪建设香港的历史重任,他们的人心所向和政治理想追求直接关系到香港的繁荣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香港新生代青年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继续做好香港青年的人心回归工作、进一步壮大和凝聚爱国爱港力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概述了香港新生代青年的成长背景、群体特征及成因,分析了当前香港新生代青年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对如何加强和促进香港新生代青年的统战工作进行了思考:加强香港青年的国民意识教育,强化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发挥广东地缘优势,加强粤港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粤港两地青年交流;重视青年领袖的塑造和培养,建立健全香港青年人才资源库;加强香港青年内地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充分保护其合法权益;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辟网络统战工作新阵地,通过线上、线下两个"统战阵地"的融合,不断增强香港新生代青年统战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正>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联合行",1938年成立于香港,1948年更名为"华润"。经过七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和锐意进取,今日华润已经发展成为香港和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多元化企业之一。截止2012年年底,华润集团总资产9,393亿港元,营业额逾4,000亿港元,位列"2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