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贫历来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的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今后进一步落实扶贫工作的指示、推动扶贫工作的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新工作机制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不断完善政策条件,依靠全民创业,推动贫困县打造优势产业,使贫困群众成为扶贫开发的主体我国的扶贫成就为全世界所瞩目。近几年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正在显示成效,并成为大多数贫困地区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4)
开展扶贫开发,是甘南藏区搞好"三农(牧)"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抓手和实现途径。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贫困集中区,虽然政府的扶贫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甘南州经济的发展,但甘南州的开发式扶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介绍了21世纪头10年甘南州扶贫开发的成就,分析指出了甘南州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的扶贫开发调查和定点贫困调研,从我国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缘性特征以及贫困群体构成以劳动力人口为主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1986年以来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重点分析了扶贫资源瞄准和使用偏离扶贫目标群体、扶贫工作重点集中于就地开发建设物质资本以及就业援助政策缺失的问题及其后果,进而结合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探寻了扶贫政策取向,提出国家的扶贫资源和项目必须瞄准地缘性分布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把能力建设置于新扶贫开发战略的优先地位,把就业援助政策作为扶贫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扶贫开发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发展中国家减贫问题,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思想,现实依据是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扶贫开发道路的内涵是依靠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区域发展战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尊重贫困群众主体地位、争取国际社会对扶贫开发的援助;中国共产党扶贫开发道路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它所蕴含的价值导向、发展理念、减贫方略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共产党通过构建减贫交流合作平台同发展中国家共享减贫经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贫援助等途径对国际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继五中全会之后再次强调扶贫开发重要性,对扶贫工作作出部署。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和本次政治局会议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扶贫开发成为了当下贫困地区的重点工作。助推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路径选择可谓具有多样性。而文化扶贫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一种选择。立足贫困文化理论的学术视角来解读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思想观念滞后、受教育程度较低和价值观念消极等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当地民众的脱贫致富。因此,当地的文化扶贫工作需要从制度的建构、民众观念的改变、文化产业的开发以及教育资源的供给等方面进行理性审思,方能有助于整体扶贫开发终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殷耀 《瞭望》2004,(4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解决了2.2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发生率从30%下降到3%,堪称世界奇迹,国际社会也高度赞扬。但当前扶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要高度重视新阶段的扶贫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000美元,走出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开始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通过25年的扶贫开发,一些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人口素质相对较高的贫困地区,都逐步摆脱贫困甚至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剩余的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致贫情况变得十分复杂,扶贫攻坚越到最后越难。要完成到2010年2900万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形势紧迫。  相似文献   

9.
县一级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从改革初期集中连片贫困重点片区和贫困县扶贫开发到21世纪初"国定贫困县"实施参与式扶贫,再到新时代"贫困县全部摘帽",县域贫困治理构成了中国减贫实践的独特进路。当前,在我国"三农"工作任务发生历史性转移的新阶段,仍需要以县域治理的独特进路持续巩固拓展"县域"脱贫攻坚成果、接续衔接"县域"乡村振兴实践。然而,既有研究成果未能从"县域治理"维度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性以及揭示增强"县域"乡村振兴自主性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因此,在新发展格局决策导向下,亟须找准县域乡村振兴突破口和切入点,塑造基于城乡经济社会大循环的"空间结构共生型"县域乡村振兴进路,完善乡村振兴县域治理框架。回顾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乡村振兴政策取向,推进县域乡村"产业—生态"协同振兴已成为地方政府的优选方案。这就要求深化新发展格局下县域乡村"产业—生态"协同振兴的逻辑框架、实践模型、实施原则和集成路径研究,为形成县域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贫困标准上调与扶贫开发思路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扶贫开发需要面对的新挑战是:农村贫困人口与其他人群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相对贫困问题日益严峻;农村贫困人口的发展成本迅速增加,发展贫困问题日益突出等;为应对这些挑战,2008年底国家上调了贫困标准。农村贫困标准的上调要求扶贫开发思路实现重大转变:从扶贫出发点看,不仅要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赋予他们公平的发展机会;从扶贫任务看,首要任务已从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转向实现脱贫致富等。贫困标准上调后,扶贫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准确识别扶贫对象,做到应扶尽扶、科学分类;拓宽扶贫资金投入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扶贫格局等。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是国家实施扶贫战略的一个分界点。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后扶贫时代并不意味着彻底消除了贫困。即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依然会有贫困人口的存在,后扶贫时代仍会存在相对性、结构性、集中性的贫困问题。针对后扶贫时代的贫困特点,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应转变减贫思路,将扶贫为主的治理机制转向防贫为主的针对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监督机制;建立分级预警监测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强化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减贫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长效减贫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7)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湖南省龙山县补洲村为例,总结了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即精准识别缺乏多维标准、精准扶持难以达到贫困户受益最大化、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机制不健全。对此,应从改进精准识别标准,完善建档立卡机制;健全精准管理和目标考核机制;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探索贫困地区的受益机制三个方面加以完善,以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先后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扶贫开发、扶贫攻坚、综合扶贫开发、精准扶贫等五个阶段。经过40年的扶贫实践,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的扶贫实践不仅惠及中国人民,对世界减贫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取得这一成就的基本经验包括:立足贫困状况,适时调整瞄准对象,注重开发式与救济式、保障式扶贫相结合,注重党的领导下贫困群众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注重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是我国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的必然要求。华西村作为发展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的典范,坚持"先富带动后富",认为"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在创新扶贫路径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精准扶贫模式:实施"帮带扶贫",方式由间接向直接转变;实施"智力扶贫",目的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实施"产业扶贫",行为由短期向长期转变。华西村正在拓展一条精准精确、扶智扶人、产业驱动、合作共赢的扶贫新路,为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新经验。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广灵县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定点帮扶以来,应急管理部派驻两县的扶贫工作队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无私奉献,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谋实招,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决不让一名老乡掉队,为当地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在于人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扶贫工作的出发点。扶贫开发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扶贫工作的庄严使命,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依靠人民是扶贫工作的动力源。扶贫开发不仅要政府与人民协同发力、合力脱贫,更要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三是人民共享是扶贫工作的落脚点。表现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人民获得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增强人民安全感;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增强人民幸福感。习近平扶贫思想的人民性遵循以为了人民为出发点、以依靠人民为动力源、以人民共享为落脚点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7.
一个财政强县不愿、也不能摘下贫困县的帽子,是资源分配公平机制缺失一边是昔日的“国家贫困县”经过国家多年扶持,由穷变富成为经济强县,但至今仍然享受“贫困帽”下的各项优惠;一边是如今的穷县嗷嗷待哺,却因为没贫困县帽子,享受不到政策支持。《瞭望》新闻周刊近日采访了解到,由于缺乏扶贫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8,(12)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抓手。按照国家贫困标准,浙江省已于2013年底解决了贫困问题。到2015年底,浙江省通过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等措施,进一步解决了双倍于国家贫困标准的贫困现象。因此,梳理和总结浙江在反贫困过程中形成的创新、包容与共享并举的扶贫与抑制返贫经验,对于中国其他地域的反贫困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集中扶贫资金,加大扶贫力度,扶持西部县域经济,推动西部穷县尽快摆脱贫困面貌受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以及行政、财政、金融及整个宏观管理体制的制约,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记者在宁夏、青海、甘肃等国家级贫困县采访发现,县政府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扶贫开发开展的,但由于当地自我发展能力十分低下,  相似文献   

20.
正一、扶贫多维透视1.扶贫主体方面。贫困,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扶贫工作,从最初的解决温饱到当下的为实现全面小康而不懈努力,从区域扶贫到现今的精准突破,我国的扶贫政策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进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纵观我国的扶贫历程不难发现,一直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都是由政府主导、国家财政支撑的、一种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