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的分析理论对影片《憨豆先生的假期》中的幽默进行分析,不仅仅分析影片中的言语幽默,还分析伴随着言语的手势,动作,神态,图像等非语言因素所产生的幽默。语言模态与非语言模态的使用在影片的幽默生成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非语言模态信息可以促进语言模态信息的理解,强化、补充、调节、协同,达到更加充分或者尽量充分表达意义,使得幽默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解读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态呈现形成的隐喻,以多模态形式表征的民族纪录片是民族形象在话语层面的重要承载。运用多模态隐喻探析壮族纪录片《那坡那坡》中的隐喻及其认知动因,发现《那坡那坡》中多模态隐喻存在石具隐喻、节日隐喻及服饰隐喻三类,其中源域常示以语言模态,目标域由图像、声音及语言模态结合呈现,该片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是多民族文化共性和黑衣壮文化个性相结合的认知产物。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探究黑衣壮文化的认知构建,不仅揭示黑衣壮以黑为美、勤劳朴实的民族形象,且有利于促进黑衣壮原生态文化活态传承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公开课教学视频为分析语料对课堂教学话语构建从模态视角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1)口语模态是课堂教学的主模态;(2)课堂教学是多模态化的;(3)在多模态下的课堂教学中,模态间是协同配合来实现话语建构,不同话语的交际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态或者多个模态组合来实现;(4)所有模态都对意义和交流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在一定的交际事件中,可能会使某种模态前景化。  相似文献   

4.
文中从语用学顺应论视角对二个大学英语微课获奖视频进行了多模态话语的定性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视听类微课的主模态为口头模态和ppt组合模态,其他模态相互协同,同一模态产生异化.通过对多模态英语视听类微课进行顺应性分析,有助于教师更为合理地开发和设计微课资源,对大学英语视听课程实施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多模态成为话语分析新导向的背景下,在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EFLT)这一典型的多模态语域内,基于对象语言(OL)为英语的元语言(ML)的多模态分析既重要又必要.EFLT多模态元语言可用特征表达式描述,具有语符与非语符表现形式,其实现需经由简单复制向表层描写及深层解释推进的路径.今后研究者需关注元语言优化及程序化研究,将EFLT多模态元语言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多模态宣传教育类语篇中,前景化是用来突出主题的主要方式,与多模态化共同传达语篇意义。虽然此类语篇普遍采取设置前景的方式实现宣传教育目的,但前景与焦点的不一致性却表明,前景化仍要进行改进和研究,需在意识上充分重视主题前景化,在内容上精准把握差异化的前景内容,在技术上积极探寻可转换式前景的设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多模态视角作为理论依据,对于因特定需求而设定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进行多模态性的初步探讨。通过引入乘务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实例分析,力求构建出适合在校大学生及专业方向英语人才的多模态隐喻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相声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幽默不仅是相声内容的特点,也是相声语言的特点。文章主要探讨相声幽默言语的语用策略,试用指示语、言语行为、会话含义、礼貌原则等语用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相声中的言语幽默,旨在深究语用规律和幽默的关系,揭示相声言语幽默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资源开发应注重发掘资源的多媒体性、多模态性和多环境性(3M)。文中在新闻英语资源开发的原则与要求下构建基于3M的新闻播报模式:即基于教师多媒体指导、多模态示范及多元智能评估标准基础上,学生进行高效新闻播报,旨在拓宽输入输出渠道,优化知识结构和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收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在新闻采访中,收集语言符号所表达的内容固然重要,而非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也是不容忽视的。但长期以来,在新闻领域中,非语言符号常常被部分忽略,本文重点探讨在公安新闻采访中非言语信息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非语言符号顺利采访并抓取采访对象的非言语信息,从而使新闻素材更加全面和真实。  相似文献   

11.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具有极强的解释力,也有不足。本文指出对幽默言语的成功解读不仅有赖于关联和推理,同时也有赖于概念整合和新显结构。关联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在对幽默言语的解读中具有互补性,两者结合起来对幽默言语的交际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交流,特别是人际交流是由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手段共同完成的。谈到语言,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语言语(口语和书面语),而忽略了对非言语语的认识。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非言语语的概念、功能和分类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实例阐述了非言语语在交流,特别是人际交流中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要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必须同时掌握语言语和非言语语两种交际手段。  相似文献   

13.
犯罪现场的潜态信息是指隐藏的、不暴露在表面的犯罪信息,是犯罪现场各种表面现象下隐藏的不容易被发现或发掘的信息,是根据明态痕迹分析得出的一种客观性结论。正确分析和判断案件潜态信息不仅能够帮助侦查人员准确地刻画犯罪行为人生理属性、心理属性等五大属性及行为特征,少走弯路,而且可以缩小排查范围,节约人力资源,降低侦查成本,及时破案。  相似文献   

14.
幽默言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具有魅力。中文幽默语出现时间早,历史悠久,但是系统研究起步较晚;英文幽默语理论研究起步较早。中文幽默与英文幽默在致笑机制以及取笑对象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中英幽默语融合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5.
侦讯中的非言语交流是侦讯双方发出的可能在对方那里产生意义的行为暗示语的加工过程,一般有副言语、体态语、界域语、环境语、物体语五类。侦讯交流中,言语和非言语相互渗透。非言语的信息量大,利用价值大,具有证据价值。非言语在侦讯中的运用,需要正确理解疑犯的非言语线索。非言语行为的影响,有双方和环境三大因素,其表征具有相对性。用其识别谎言时,需要从非言语群的角度分析,还可运用监控、测谎、录音录像等记录、分析非言语行为,其科技含量高,证明效果也好。侦查人员对自身非言语的运用。配合侦讯手段和对话内容,可以营造侦讯气氛等。  相似文献   

16.
语境,是指与某一具体的言语活动密切相关的言语环境,包括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或曰“语流”,是指具体语句置身于其中的上下文。非语言环境,是指言语活动过程中与言语的表达和理解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说写的时间,地点,场合,社会背景、文化传统以及听读者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交际过程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言语形式可以辅助说话人明示交际意图,明确语义所指,排除歧义,补充交际中的隐含意义,增强语境效果,也可以作为主要交际手段。本文试图用关联理论分析非言语语在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讯问、询问、辩论等侦查言语交际中,为了解决自然语言的不完善性导致的语言单位意义的不明确等问题,必须首先考察预设因素。侦查语言交际中的预设是一个语用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语义问题。根据语用预设的最初含义,侦查言语交际中的预设是人们在侦查交际过程中,双方共同相信或接受的认识、知识或者信息,因此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侦查言语交际中的预设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侦查言语交际中运用预设时需要遵循一些恰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的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也意味着每一个国家都处在一个多种模态文化并存的大环境下,文化渗透也成为西方大国企图改变我国意识形态、推行"和平演变"阴谋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多模态文化共存的大环境下,"文化统战"必然成为统一战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小议英语幽默中的修辞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莉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158-158,162
英语文章中的修辞技巧多种多样,尤其是英语幽默中的修辞技巧。主要有夸张、反语、仿拟、比喻和矛盾修辞等等一些。修辞格的运用使语言内容新颖独特,有效地增强了幽默效果。本文着重分析了这样一些幽默修辞技巧的效果,并加以例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