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事实上.民间放贷早已有之,只是在以往未得到正名的情况下.只好以“地下金融”的形式存在。央行表态将在四川.贵州、陕西和山西进行“只贷不存”的民间贷款公司试点.这意味着过去处于地下状态的民间借贷行为将有望合法化、正规化,但其前提是“只贷不存”,即允许发放贷款,不能吸收存款。  相似文献   

2.
事实上,民间放贷早已有之。只是在以往未得到正名的情况下。只好以“地下金融”的形式存在。央行表态将在四川、贵州、陕西和山西进行“只贷不存”的民间货款公司试点,这意味着过去处于地下状态的民间借贷行为将有望合法化,正规化。但其前提是“只贷不存”。即允许发放贷款。不能吸收存款。  相似文献   

3.
2005年,江口县许多农户反映,贷款难、融资难使新农村建设后继乏力,养殖户反映尤其强烈。但金融部门也是一脸的无奈:信贷业务向城市倾斜,可贷资金杯水车薪;呆账、坏账过多。为扭转局面,江口四面突同,多方寻求突破口。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8月15日,江口华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在江口县挂牌营业。江口县小额贷款试点是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全国五个试点之一。“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进入,为江口县乃至铜仁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体制、“水土不服”等原因.华地公司经营不善,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东卫 《中国发展》2012,12(2):20-24
小额贷款公司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只贷不存"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该文梳理了中、美两国小额贷款发展现状,揭示了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及改制面临的问题,提出规范发展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一) 记者近日在浙江、福建、广东三省部分地区明察暗访时了解到,沿海发达地区民间资金相当充裕,其流动量也相当惊人,各种形式的企业民间融资、地下钱庄、“标会”等不仅屡禁不止,且日益活跃,已经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地下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6.
正一段时期以来,"套路贷"成为热门词汇,无论是各地曝出层出不穷的诸如"借3万要还800万""到手9万却要18万赎车"的新闻,还是各地公检法等职能部门严厉打击"套路贷"的各项举措,抑或是"套路贷"掺杂的暴力、威胁、虚假诉讼等索款手段,都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都指向了"套路贷"这一新型的犯罪行为。笔者以为,所谓的"套路贷",即披着民间借贷的外衣、  相似文献   

7.
《协商论坛》2016,(4):61
在校园信用卡叫停之后出现的校园贷,唱主角的是近两年大行其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特别是一些P2P、网络小贷公司等,纷纷将市场开发的目光对准了校园,以至乱象频现.而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金融市场发展以后,特别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盛行以后,对于贷款平台的监管审查不严,监管部门在校园贷刚刚兴起之时,未能发现其潜在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公安的价值     
下班时,女儿沮丧地告诉我:“真倒霉,自行车又丢了!”“怎么回事?”“我到超市买东西,车子停在路边。进去只一会儿,出来就没了。”“停在路边,存了没有?”“没。那里只存汽车,不存自行车。”女儿骂着,懊恼着,扔着车钥匙,喊着“我再也不买新车了!”这辆自行车...  相似文献   

9.
《今日浙江》2013,(21):F0004-F0004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的“循环贷”系列小微金融服务产品,包括一般循环贷,“民泰随意行”手机自动循环贷和“随贷通”自助循环贷,操作便捷,服务贴心。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北京会议”确定了山西、陕西、四川、贵州4个省试点民间借贷,为中国日渐兴盛的民间金融寻找到了“合情、合理、台法”的突破口。2005年年底,两家民间贷款公司在中西部诞生,但高达9500亿元的地下金融资本,远非这些小额信贷公司能消化得了的。  相似文献   

11.
由“温贷危机”引发的民间借贷风险与防范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了民间借贷的风险及其根源,认为我国民间借贷风险主要来自于包括金融体制、经济政策、法律制度、社会诚信状况等金融生态环境的失衡,因此通过建立普惠制金融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征信与担保体系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等手段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与化解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军  叶慧  翁志鸿 《今日浙江》2010,(17):50-51
在缙云县大洋镇八尺村,"穷可贷、富可贷、不守信用不可贷"的大红标语醒目地写在村委会楼房的外墙上。晚饭后,村民们聚集在村中心广场,大家习惯性地相互询问:“你家的信用等级是2A还是3A?”“凭你的个人信用,银行会贷给你多少钱?”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大》2009,(8):29-29
“现在很多民间借贷都是‘地下’的,不如设立法律使之阳光化,也便于监管。”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表示,民间借贷应该浮出水面,在金融危机下,给中小企业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4.
"校园贷"看似为学生提供资金帮助,实则隐藏着高额利息陷阱,以无形之手将学生拖入信贷黑洞。面对"校园贷"乱象,政府、借贷平台、高等院校必须联合采取整治行动,充分保护学生合法利益,将不法的"校园贷"彻底清除,重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5.
对于被害人明知套路而选择配合的合意型“套路贷”行为,司法实践常认定为诈骗罪。但通过对此行为的深入分析,发现该行为其实包括合意“确权”和非法“索债”两个阶段,不能因为“确权”行为带有欺骗性而径直得出合意型“套路贷”行为均成立犯罪的结论。合意型“套路贷”行为是否成立犯罪判断的关键,不在于“确权”行为,而在于“索债”行为或者“确权”+“索债”复合行为。因此,在评判合意型“套路贷”行为性质时,应先依据“一般索债”、“诉讼索债”、“暴力索债”等类型特征进行考查,再结合“确权”行为的欺骗性与明知性进行“过程+结果”判断。事实上,实践中合意型“套路贷”行为在行为性质和类型上,可能存在民事欺诈,也可能构成诈骗罪,需要从类型化分析的视角予以审判。  相似文献   

16.
贾樟柯曾是中国著名的“地下导演”,至今的作品只有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和《任逍遥》,虽然数量不多,且都是“地下电影”,却也在国际电影节上拿了不少奖项。相比过去十年来其他数名“地下导演”,贾樟柯可谓幸运。2004年7月底,他的电影《世界》通过了中国广电总局的审批,正式代表华语电影参展威尼斯电影节,并初步决定将于年底在中国国内公映,这标志着这位“地下导演”已经“走出地面”。  相似文献   

17.
张宏武  梁转琴 《前沿》2012,(14):173-175
“民国四公子”是近百年来流传于坊间的一组豪门后裔,其说法在北洋军阀时期出现.“四公子”的产生是反对曹锟而结盟的果实.“四公子”指四名当时大名鼎鼎的政军显贵的后代:张学良、孙科、卢筱嘉、张孝若.“民国四公子”不含前清宗亲红豆馆主溥侗,“民国四公子”将袁寒云、张伯驹列入纯系民间误读.  相似文献   

18.
“套路贷”犯罪层层递进式敛财模式已招致广泛的社会危害,罪数判定的妥当性系最终刑事处罚公平公正的关键。规范性文件中“建贷”与“索债”的罪数评判规则模糊、矛盾,司法实践亦存在较多偏颇。若欲弥除抵牾,应结合行为的总体性和阶段性特征予以类型化界分。一方面,两种行为整体性成立牵连关系;另一方面,应对“索债”行为进行多维解读和细致剖析。单一手段索债时仅成立牵连关系,可择一重罪论处;复合手段索债时按照同种数罪数额犯、同种数罪非数额犯、异种数罪分别“累计数额”“从一重重”“数罪并罚”,真正实现“套路贷”刑事案件中“建贷”与“索债”行为罪数处断的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瓶颈之一是农村基层融资能力不足,缺乏通畅的融资渠道。商业金融机构由于农村中小企业、农户贷款的风险大,收益小,正不断地退出农村领域,其县级分支机构因“只存不贷”反而成了农村基层金融的“抽血机”而不是“造血器”。这种情况,为国家开发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以开发性金融支持“三农”建设提供了舞台。  相似文献   

20.
“套路贷”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定性该罪存在着很大的疑难性和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此类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呈现出刑民定性难、程序选择和转化难、既判力标准适用难和涉案财物的认定与处置难等多重困局。分析“套路贷”案件中刑民交叉困局出现的原因,从“套路贷”案件罪与非罪的判断、涉案财产的范围和处置以及案件诉讼程序选择等方面提出破局之建议,为“套路贷”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