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职场人来说,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不仅保障了物质上的需求,还吸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可又有谁知道在光鲜的外表下,他们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和苦楚?曾经的理想,却被现实吞噬。面对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既不能对单位的同事诉说,也不能增添家人的烦恼,此时,职场人选择了"有事自己扛"。同时,情绪焦虑、失眠、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也接  相似文献   

2.
李张光 《工会博览》2013,(35):11-13
被忽略的角落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员工边缘化现象的确在我们所处的职场上存在。一方面。由于每一个员工的成长环境、受教育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员工对一个组织的适应度不同.有些员工可能很快地就融入了一个团队的角色。有些员工则相反。而迟迟无法融入团队的那些员工。则成了职场中的“隐形人”。另一方面。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主动地边缘化。这其中有员工个人的原因。也有企业本身的原因。而衡量边缘化的标准是什么。学术界并没有给出明晰的界定。它可能更多的是员工一种心理上的感受。但不管怎么样。员工边缘化现象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个人来说。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3.
《工会博览》2024,(6):50-51
<正>工作遇到难题,环顾四周竟无一位同事愿向你伸出援手;部门组织团建,你最后通过朋友圈聚会照才“被通知”……不知身为职场人的你,是否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这种境况。如果是的话,你很可能遭遇了“职场排斥”。所谓“职场排斥”,是指员工在工作场所感到被他人忽视、排挤甚至是拒绝的现象。尽管“职场排斥”是个体主观判断,但凡只要有了被“排斥”的感受,便会对身心产生负面影响,继而影响工作。  相似文献   

4.
张锦 《工会博览》2008,(22):60-60
如同每个人的成长需经历“婴幼期”、“少年期”、“青年期”一样,职场中的人也同样要经历“职场新人”、“职场中人”、“资深职场人”三个阶段。如果能够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定位和重点,就一定能交出一份自己满意、他人羡慕的职业答卷。  相似文献   

5.
在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各种人群中,有一些人是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出现的。如果他们不能被归人权势阶层(the estalishment),也毫无疑问是美国社会精英的一部分。卡尔·多伊奇认为,所谓“精英”,指的是为数非常少的人,他们在某一个基本价值方面所拥有的至少比其他人要多得  相似文献   

6.
时光 《法制博览》2009,(9):74-75
胡林翼,一个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的“问题”青年,忽然间变成了大清帝国的顶梁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可以偶尔放松一下自己,但是千万不要把放松变成放纵,更不能以此为寄托,聪明的人懂得适可而止,懂得找准自己的方向。在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之前,这种“荒唐”的游戏只不过是一种调剂,一些有趣的经历而已。但是这也往往需要一些天分,如果你没有,那还是稳当一点好。  相似文献   

7.
绰号也叫外号,或者叫浑号,古已有之,并非新生事物。古代的绰号中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绰号有自己所起和他人命名两种形式,一般而言,自己所起,蕴涵丰富而含蓄;他人所命,嬉笑怒骂、诙谐幽默。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一个有意思的绰号,而绰号也使历史名人追本溯源,绰号最早见于汉代,如严延年、郅都、董宣是三个酷吏,他们用法严酷,世称之为“屠伯”、“苍鹰”、“卧虎”;杨震因为博学,而被人尊称为“关西孔子”。  相似文献   

8.
佚名 《法制博览》2010,(20):22-22
有位编辑得知我生活工作极为紧张,问我忙些什么。我忙些什么?问自己,竟然答不出。全是因为同行的热情,误认为我临近退休,成了边缘人物甚或患“恐退综合征”,总是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工作.这就使我累得喘不过气来。有一阵由于碍于情面,竞连续五个星期日被邀请出席各种活动,一个也没敢拒绝。每个人请你出席的理由都很充分,得罪谁也不敢,只能一再地对不起自己,  相似文献   

9.
美国思想库与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各种人群中,有一些人是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出现的。如果他们不能被归入权势阶层(the estaIishment),也毫无疑问是美国社会精英的一部分。卡尔&#183;多伊奇认为,所谓“精英”,指的是为数非常少的人,他们在某一个基本价值方面所拥有的至少比其他人要多得多。政治精英占有更多的权力,经济精英占有更多的财富,传播精英占有更多的信息,而这些人占有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20)
正在这个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的社会,异性恋者的未来都难以预测,同性恋者更是如此。而他们要承担更多,这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任何一个人都有选择和同性恋爱、结婚的权利,尽管这一权利缺乏社会政策配套还不能完全兑现,但必须承认,在现在,这样的话语已然是一种“正确”。攻击同性恋或剥夺他们的权利,被认为是一种在道德上并不正当的行为。于是,有一部分“同志”不再隐瞒,而选择了勇敢做自己,向父  相似文献   

11.
方泽海 《工会博览》2013,(35):37-37
细想参加工作17年来,我身边听到的看到的还真有一些人凭借“灰色技能”飞黄腾达了,也不乏有一些人因为过度追求烟酒人生、润滑关系、职场八面玲珑的“灰”,到头换来的是一个灰色人生。在我看来,“灰色技能”让人欢喜让人忧。先说一个我表弟的例子吧。我这个表弟比我小三四岁,他上学时不爱学习,但体育绝对优秀,而且能说会道会来事儿,是那种不吃饭也能拿嘴把你拱出二里地还得让你感觉酒足饭饱的主儿。在我费劲拔力地考学离开农村以后,他以200多分的高考成绩上了一所体育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方一个县城中学当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职场女性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职场女性仍然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受到阻碍,这种障碍就像是透明的天花板一样,仿佛看不见,但却真实地阻碍了女性的职业前景。女性的职场“天花板”,究竟是由什么决定?客观来讲,迷茫焦虑是职场里永恒的话题。我们总把职业的“天花板”归咎于年龄、性别或外在环境,可这种习惯性却常常让我们更加不知所措。说到底,可控的从来都只有自己。虽然外界有很多声音,但真正影响我们的,还是自己选择听到的声音和做出的反应。那么女性究竟该如何打破职业成长的“枷锁”,找到自信呢?本刊邀请六位不同职业的女职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案例,激励女性充分发挥潜能,勇敢地面对人生挑战,在不断的学习、提升中,拓宽自己的边界,登上新的“大陆”。  相似文献   

13.
《工会博览》2014,(35):44-44
2014年度地勘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196队沙县队部拉下帷幕。活动时间持续三个月,竞赛项目有地质、工勘、测绘和机械四个专业。沙县总工会 胡津津 林炜杨 摄 职工微评下期话题 人在职场就要面对加班和奉献。许多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事迹都是用“加班加点、无私奉献”来赞扬的。如今企业中一些年轻人给工资也不愿意加班。对此,有人认为是缺乏奉献精神的表现,也有人觉得八小时之外的加班应该自愿,不能“被加班”。  相似文献   

14.
职场中有这样一类人:平时行动独来独往,在工作场合总是很闷,不愿意和任何人多说话,这是"职场自闭症"的表现.有调查显示,职场中有将近60%的人,因环境、压力等原因,而产生"职场自闭症". 感觉跟他们不是"一拨的"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合群’了."小林在广告公司做策划,性格比较内向,总是不太习惯与别人打交道.小林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办公室里的"透明人"了.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3):78-78
网上很早就流传着现代人关于工作和职场的三种态度。人有三图:一图工作舒服,挣钱多少无所谓;二图能被重用,挣钱少点无所谓;三图高职高薪,苦点累点无所谓!很巧,《孟子&#183;告子下》里也记载有这样一段关于职场去就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孙霞 《工会博览》2013,(32):35-35
如果你想过要掌控自己的人生,规划适合自己的职场之路,那么个人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大多数公司组织的企业培训主要侧重在企业文化、一般业务知识普及、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为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企业培训会考虑到大多数参加培训者的情况,没有足够的针对性,和个人所设定的职业规划也有偏差。  相似文献   

17.
<正>职工对美好生活有什么向往?当然是“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快乐与健康是每一个职场人所追求的工作生活理念。一项有关倡导“快乐工作”的调查表明,有为数不少的职场人工作着但“不快乐”。近年,我国上班族群体健康调查表明,诸如亚健康、过度劳累、心理疾病等现象已不是个案。为了不断提升职工身体素质,营造健康、快乐的工作及生活氛围,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有益职工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和心理关爱活动,让职工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获得一种疏解情绪、张扬情怀、放飞自我、追求理想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同时推动职工以更加健康的体魄、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乐观的心态和更加进取的精神,为各单位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成为时髦并被广泛接受的名词,原来的人事部已纷纷改称人力资源部,如果你去应聘,人力资源部的人也早已不再是高高在上地审视你,他们非常谦和,非常尊重你,甚至还会倒杯水给你,如果你的求职被拒绝,你也许还会收到一封告知信,信上会先感谢你对公司的信任,然后例行公事地夸你两句,最后做一些“由于名额有限”之类的解释,并说如果以后有机会希望能与你合作等等,虽然你几乎不能指望对方真会再来找你合作,但这种态度还是让我们感到非常舒服,因为我们终于感到自己是受人尊重的“人才”了,我们不再是任人挑来选去的砖头,我们成为了企业重要且急需的“资源”。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成资本,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你可曾想过,你日复一日起早摸黑地外出工作,是为了钞票还是为了梦想?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是为了实现自我?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你在职场中一路前行?职场支点,你找准了吗?支点:职场生涯的有力支撑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对于在职场中打拼的现代人来说,"支点"除了是支撑你自我展现的理由,更多的是自我能力的肯定.无论选择哪个职场支点都各有利弊,对于个人来说,在不同的职业阶段,也有不同权衡要点.如何"量体裁衣"般做好自己的职场规划,找准自己的职场支点,或许是职场人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只有找到明确的目标,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才能换来自己所渴望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李张光 《工会博览》2013,(29):10-12
被忽略的角落 现代化的进程稀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稀释的作用也从社会蔓延到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单位——家庭。双职工家庭,特别是职场上的年轻父母,在我们的职工群体里已不是少数。而社会的变迁,使他们背负着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特殊责任和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