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互联网上出现了诸多社会思潮,诸如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互联网的这些思潮既有技术的基础,更有社会的根源。互联网思潮是网络技术的特有产物,与网民的特性密切关联,是社会思潮在网络上的折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几种突出的错误思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复杂化以及全媒体时代新兴媒介的参与,为错误思潮的传播、发酵、流行提供了时代境遇。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结构中承担的"中介"角色以及当下错误思潮在理论建构、传播载体、受众聚焦等方面的改良,很大程度上造成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信任缺失和认同危机。文章从社会思潮的功能和错误思潮消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方式入手,分析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本质,对抵制和瓦解错误思潮对社会成员的思想侵蚀,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成忠 《人民论坛》2012,(23):194-195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消费主义思潮等西方的主要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观念影响越来越大,并且影响途径较以往已经有了明显变化。高校要从构建大德育课程、加强新理论研究、重视大学生利益诉求和发挥新媒介作用等方面积极引导西方思潮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方付建 《电子政务》2012,(12):76-79
网络空间已逐步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空间和新载体。从社会思潮传播主体的构建、传播对象的吸纳、传播内容的改进和传播载体的运用等层面对网络空间社会思潮传播策略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研究表明,当前网络思潮传播者综合运用多种策略传播社会思潮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平 《人民论坛》2022,(2):26-28
国内社会思潮既受国际社会思潮的影响,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社会思潮大致经历三波转变:井喷期、回落期、潜伏期。进入后疫情时代,各种负面社会思潮的战略战术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四重向度:其斗争策略从阵地战转向了游击战;其叙事逻辑从宏观叙事转向微观叙事;其游说对象从知识群体转向非知识群体;其攻击对象从体制攻击转向个人攻击。后疫情时代,带有强烈西方色彩的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太多市场,但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内出现的一些新的思潮形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规范与引导,扎实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警惕五大社会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社会文化领域客观存在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以及公共知识分子等社会思潮.这些思潮的存在、传播和蔓延,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带来严重冲击和消极影响,进而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因此,客观、全面地分析这些社会思潮的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是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是影响青年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思想来源,青年是社会思潮的重要建构力量。社会思潮的形成有其必然的社会原因。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不同性质的话语体系,对青年思想道德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面临社会思潮汹涌而来的新语境,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要从话语双方身份定位、话语内容、话语场域这些话语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来进行,以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网络社会思潮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如注重依托素材和目标放大宣传,注重成长策略和传播方式,关注组织状况和思潮对象等。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社会,只有充分了解网络社会思潮结构动向,掌握网络社会思潮特征和运作规律,才能有助于政府引导和管控网络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传到我国,迅速在建筑、文学、艺术、美学、广告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尔后涉足哲学、史学、伦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政治学等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一种较有影响的文化思潮和社会思潮。经过30余年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成为当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有较大冲击和影响的思潮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记者:郑先生,听说您去年年底曾给中国人民大学全校第一学年的博士生讲过一个题目:“从前沿思潮看马克思主义”。您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郑杭生(以下简称郑):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人民大学为第一学年的博士生开设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这一课程。该课程主要结合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所涉及的当代社会思潮,着重讲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社会学及其各个分支学科所涉及的前沿思潮,主要有社会分层思潮、国际人权思潮、建构主义思潮、现代化思潮等。它们也都这样那样涉及马克思主义,同样也有一个如何正确对…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条件下,社会思潮传播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即传播话语的明快化、"科学化",传播内容的现实化、碎片化,传播方式的立体化、个性化,传播路径的网状化、裂变化,传播时效的高效化、国际化等。这些新特征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科学引领社会思潮,必须立足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的跟进式引领,推进社会思潮传播内容的治理和研究,延拓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媒体平台,强化社会思潮传播路径的规范性调控,切实培养正能量的网络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2.
杨军  轩艳 《观察与思考》2014,(12):39-42
引领社会思潮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是社会思潮的构成、发展态势和引领工作的客观要求;在引领社会思潮中贯彻群众路线,主要体现在坚持群众观点和运用群众工作方法上,包括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利益评析社会思潮的主要观点,引导群众开展自我教育,深入群众中就社会思潮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科学理论,传播关于社会思潮的正确评价与判断等。同时要正确处理四种关系,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教育群众的关系,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系,教育党员干部与教育群众的关系,引导知识分子与引导普通大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蕖 《前沿》2014,(3):142-143
我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相继涌现并占据一定的市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巨大。社会思潮依据其性质来看,有正确的社会思潮和错误的社会思潮两种类型。思潮的性质决定了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因此,我们应发挥其积极方面的影响,而面对其消极方面利用各种条件坚决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所谓青年思潮,是指流行于一定时空,反映了大部分青年人的思想倾向和理想愿望的群体意识。本文试图从青年思潮的特点,青年思潮与社会思潮的关系,青年思潮的社会功能等三方面对青年思潮作一个大概的评析。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网络日益成为社会思潮传播新路径和新载体的情况下,开展社会思潮网络空间传播及其对我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影响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学界对此虽有所涉及,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对"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理论的梳理、"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在关系的把握、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现状及原因分析、社会思潮网络传播背景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战略策略构建等方面系统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图像时代,社会思潮具有开阔大学生眼界,促进其理性思考等积极作用。但图像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却格外引人注目,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凸显多重特征。面对图像时代社会思潮的凶猛来袭,我们必须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认同教育,明晰思潮甄选的价值导向;大力提升大学生的视觉素养,培育思潮研判的观察眼力;打造视觉文化传播的阳光平台,净化思潮流动的视觉空间;增强社会思潮图像信息的传播控制,强化思潮显现的视觉治理等四个方面端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7.
引领社会思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新加坡自独立以来,长期面临西方和国内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多样化思潮冲击。在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发声的复杂环境中,新加坡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社会思潮引领之路,对我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易新涛 《理论月刊》2007,(10):31-34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初级形式,是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重视社会思潮的有效引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社会思潮的性质、特征、危害是有效引导社会思潮的前提和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引导社会思潮,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微信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又一重要渠道,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途径,无论其深入度、实效性和针对性都大为增强。但是微信的"非党媒"的特殊性以及空间信息传播的隐蔽性、随意性等特点,也给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增强阵地意识,使主流媒体、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微信空间的指导地位,积极引领各种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20.
刘继强 《前沿》2014,(3):4-6
目前网络因其开放、便捷、隐匿等特性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的新领域。在改革的黄金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并存时,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获得新的传播机遇,同时又遭遇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之利,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健康发展,应坚持网络内容建设的主旋律和舆论导向的正向性,同时对不同的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又应有力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