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子恺是我国漫画界久负盛名的老前辈。也是“五四”时期著名的散文家、文艺评论家、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和翻译家。早在二、三十年代,他的漫画和散文就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国内外许多著名评论家都给予他很高的赞誉。然而,我们考察一下以往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很少有人把他的散文同他的漫画放在一起评论。实际上,只要把二者放在一起来考察,就会看出,丰子恺的散文作品充溢着浓郁的漫画意趣。这正是他区别于其他散文家的独到之处。也正源于此,才使得丰子恺真正成为现代散文史上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郭新洁 《工会论坛》2006,12(5):166-167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杨绛的散文独具特色。她善于用平实淡雅之笔描绘浮生众态,而散文家笔下最有神采,似乎不经意间绘出的人物,却恰恰是散文家本人。本文拟就杨绛散文中的“杨绛”形象作一个简单的梳理,以期在对人物形象分析的同时折射出作者的人格魅力,从而对杨绛的散文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姜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8):134+137-134,137
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一道亮丽的文学景观,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文学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繁荣的局面。我国社会文化告别了僵化、一元的格局,开创了多元化的文学观念,使得市场经济下作家的创作个性也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景观,这些民俗中蕴含着乡土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本文通过对这些民俗景观的阐述,来理出鲁迅对传统民俗痼病及心理病态的文学批判.  相似文献   

5.
“骂孔子”,是鲁迅的原话。鲁迅一登上中国现代新文坛就开始了“骂孔子”。鲁迅“骂孔子”集中于三个时间段即1918-1919年、1923-1926年、1933-1935年。鲁迅在这三个时间段写的小说与杂文中有七八十篇涉及“骂孔子”。鲁迅“骂孔子”是因“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骂的重点对象是打着倡导尊孔读经旗帜而心怀别样目的的“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的圣人”。意在“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诉求“立人”之终极关怀。重读鲁迅“骂孔子”,拟用鲁迅的批判精神,对鲁迅“骂孔子”重新加以审视,抉择出“必将保留的和不必保留的”,以提升善于传承孔学——国学人文精神的本领,汲取于今建设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所需的养分。  相似文献   

6.
跨越半个世纪的杨绛散文兼具学者散文与女性散文的优长并自成一体,成为体现当代散文文体背景与延展现代散文艺术生命的重要文体.面对历史,杨绛坚持散文叙事的个人性与日常性,显示出散文写作穿透历史宏大叙事的话语功能,在消解书写“大历史”的写作传统的同时,摆脱了进行历史释义的冲动.杨绛的怀人散文有效地避免了同类散文中常见的情感失真,追求一种基于智者心性的“同情”与“理解”.“人间情怀”既是一种写作视点,又是杨绛散文融会历史之真、人性之常与艺术之美的独特境界,并最终成为写作主体的某种精神写照,为散文文体的深层建构提供了一种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语言形式自身审美价值的关注 ,周作人对现代散文语言的理论思索是颇为独特而深刻的。与当时其他论者相比 ,周作人并不因强调白话传达现代思想意识的功能而轻视其自身的“艺术之美” ,而是认为语言是有生命、有灵魂的 ,所以 ,他提出现代散文的语言要在白话口语的基础上古今杂糅、中外互补、雅俗共赏、骈散结合 ,使现代散文在走向通俗易懂的同时 ,并不乏东方古国的神韵和灵气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一位独特的作家,是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辛亥革命后,鲁迅第一篇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开启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晚年创作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等。本人就鲁迅创作小说的艺术谈一些见解,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小说。  相似文献   

9.
试论二十世纪中国写意乡土小说的地域、风俗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乡土文学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这一时期,较为自觉地把“乡土文学’作为一种现象来讨论、倡导,从而建构起乡土文学理论的周作人。一方面,他从乡土与文学的关系人手,阐述了倡导乡土文学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他从地方色彩之于世界文学的重要性阐述了建设乡土文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这就为乡土文学的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鲁迅在创作实践方面为乡土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他的一系列乡土小说具有极强的批判精神,给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以极深的启迪和影响。显然,赛先艾、裴文中、王鲁彦等作家师承了鲁迅乡土小说的创作之风,…  相似文献   

10.
张培基先生“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体现在他英译的散文中。通过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的分析,总结出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译者的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和译语表达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一座精神高峰,无论是其思想还是其艺术创作都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尤其是《野草》这部作品,非常典型和突出的体现了当时西方文学中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文学对鲁迅的濡染或日鲁迅对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等方面有意识的批判和接受,这也显著地体现了鲁迅先生在文化上极力提倡的“拿来主义”。因此将从《野草》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出发,探讨《野草》所体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表征,以期在一个新的角度和层面上认识和把握《野草》超越当时中国散文诗创作的前沿性,并试图尽一己之力为《野草》研究做出自己的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老舍散文的济南水文化是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老舍抓住济南的精髓,通过散文创作亮出济南"泉城"、"水城"水文化的招牌雅号,将读者带入极富魅力特色的都市文化语境,为济南打造了最佳广告。老舍把散文语言比作"清鲜的流水",突出语言的流畅、鲜活风格,这本身就是济南水文化的性格,表现出去污、淘滤、洁净的功能,成就多篇传世名作。老舍散文的济南水文化是现代写法,从来不用历史典故和生僻语言,以彰显文化主体健康发展,并打破了古人惯常的颂扬性传统,而体现为批判性的现代转变。因此,老舍书写济南水文化的散文有很强的创新性,具备了成为文学经典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堪称美文,语言清新隽永、简洁淡雅,语言美是他散文的特征,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本文将结合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分析他的散文语言美的具体表现:绘画美;音韵美;女性美;口语美。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文化活动是从翻译介绍法国文化开始的;鲁迅在他的一系列杂文中,联系中国现状,对法国许多文学大师进行了评价;鲁迅与法国作家又有很深的文学姻缘。鲁迅与中法文学交流是一个重要而研究尚不得深入的课题,从中可折射出法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也为全面评价这些作家提供异域的文化参照。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唐末著名文学理论家司空图的诗学理论中有关“意境”说的内容非常丰富。司空图提出的“思与境偕”说对中国古代诗学“意境”说的形成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标志着“意境”说的渐趋成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结合现代文艺学理论术语对司空图诗学理论中有关意境的思想理论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梁实秋先生曾经说:“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可见散文是极富个性的一种丈体。而一个作家的散文风格,更是他的个性的体现。对此笔者也很赞成梁实秋先生的意见:“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而这种妙处“我们读者只有感叹的份儿。竟说不出其奥妙的所以然”.那么要说清一个作家的散文风格.确实是非常困难的。笔者只想就张岱的《陶庵梦忆》和《西湖寻梦》初步地议论一下他的散文风格。在这两部散文集中,共收录了张岱的197篇散文,除了两篇文集的《自序》之外,其余的都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为主。…  相似文献   

17.
“小品文”是指受英、法随笔影响的夹叙夹议式的散文,闲适的笔调是其主要的文体特点。现代小品文适应了“五四”以还个性解放的需要,在西方essay的影响下,融入中国晚明小品、六朝散文等传统文学的质素,而生成了自己新的体式。小品文是中国现代散文主要的体式之一,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散文家的名字是与小品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学家、翻译家、评论家,他的作品不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给日本文学界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阿Q正传》作为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曾被很多日本的翻译家译成旨文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文章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异化的”藤井省三与“归化的”竹内好的日译版本进行比较,以期找到“异化”与“归化”的平衡点,提高汉译日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作为工业文学一个分支的石油文学,在当代文坛上异军崛起,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现状看,石油文学虽然还未形成一个流派,也没有推出有影响的、足以深孚众望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但是它的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油味”,仍然赢得广大石油职工的欢迎,为了张扬石油文学的旗帜,石油企业许多有识之士在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林语堂因提倡别具一格的小品文而蜚声海内外。这位“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散文家,以其对中外文化的独到见解和英汉双语创作的才能在半个多世纪中辛勤笔耕。他的哲学思想、生活态度以及文学观念无疑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幽默”和“性灵”是林氏小品文的突出特点。 1932年,为开启中国现代散文新的性灵文学,林语堂创办了《论语》半月刊。同年,又创办《人间世》半月刊。两者并辔齐进,一个主张“幽默”,一个提倡“性灵”。在《人间世》发刊词中,林语堂阐释了该刊的宗旨:“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故名为‘人间世’”。它标榜“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专门刊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