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从中央到地方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2013年也因此被公务员称为“禁令年”。许多公务员在“禁令”下疾呼“公务员不好当了!”对此,专家表示,公务员本来就应该不好当。  相似文献   

2.
近日媒体热议,受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多部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具体“禁令”约束,出现众多“公务员不好"-3”、“为官不易”的声音。更让人惊诧的是,在失去工资之外的隐性收入后,一些公务员考虑离职转型。2013年堪称“禁令之年”,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约束国家公职人员。一道接一道的“禁令”,不仅对为官道德规范、职业操守、工作作风、事项报告等方面作出规定,而且强调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防止“破窗效应”,以严格的制度根治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想凭公职身份另有所图,那中央禁令自然"碍事";如果想本本分分干事、清清白白为官,那严格按照禁令、规定行事就行。在禁令之下当公务员,其实应该是更简单、更理直气壮、更神清气爽。2013年被称为"禁令年",中央各项制约吃喝收礼的禁令不断。最近有媒体就"禁令对公务员的影响"发起一项调查,结果多数受访者表示"公务员不好当",个别公务员称考虑辞职。不过,也有不少人对此持不同看法,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就明确表示,"中央的规定、禁令、要求等等,不是使当官越来越难,而是使当官越来越容易了"。  相似文献   

4.
正去年,从中央到地方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2013年也因此被公务员称为"禁令年"。近日,新京报就"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北京、黑龙江、江苏、福建、陕西等省市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受访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对其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之前可以收到一些购物卡、烟酒之类的礼品,2013年后却没有收到任何礼品的受访者占到了79%。有93位受访者还表示"公务员不好当"。此外受访者中,表示工资外收入减少的公务员有92位,八成以上的公务员表示八项规定后,吃喝少了,以前部门经常出去吃饭,现在几乎没有。有些公务员表示,受"禁令"影响他们考虑离职。(《新京报》1月9日)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新京报就"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北京、黑龙江、江苏、福建、陕西等省份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受访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对其影响很大,有93位受访者还表示"公务员不好当"。有些公务员表示:受"禁令"影响,他们考虑离职。(1月9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不好当了!"有媒体围绕"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这一议题,在公务员群体中进行调查,结果有九成受访者发出此感慨。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几乎涵盖公务员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公务员觉得日子不好过了,有的甚至考虑离职。感叹"公务员不好当",足见经过一年持续不断地念"紧箍咒",各类禁令已实实在在发挥了作用。公务员单位里发的大包小包福利少了,逢年过节也鲜有人送月饼票、购物卡了,岁末外面的饭局同样少了。一件礼品、一包烟、一顿饭,处处受限;而且,瞧这态势,这样的受限并非一时一地,而是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新京报就"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北京、黑龙江、江苏、福建、陕西等省份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93位受访者表示"公务员不好当"了。而且,有些公务员已经萌生了退出的念头。说实话,看到这样的答案,真的是既可笑又可气还可恨。公务员,一个正常的职业,如今却因"禁令"而萌生退意。真的很难想象,这些被称作"公仆"的公务员,竟然会将自己与"禁令"所限制的内容紧紧绑在一起,在不能继续吃喝收礼等以后,便认为公务员"不好当"了。  相似文献   

8.
《党建文汇》2014,(4):34-35
自中央厉行勤俭节约以来,有关公务员待遇下没有议论不绝于耳,甚至有预测“公务员热”将逐步降温。一篇“公务员工资十年未涨”的评论又引发争议,有媒体发表评论批驳该文称公务员虽然基本工资低,但同时拥有“高补贴”和“泛福利”,  相似文献   

9.
党刊文摘     
《支部生活》2005,(11):34-35
以创新机制为重点建设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继续推进国企反腐倡廉,四川面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开通意见“绿色通道”,福建发出禁令:部门清欠不力 领导不得出国,谨防干部心理早衰……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4,(5):34-34
无视组织程序,“迈过锅台上炕”;不顾中央禁令,“心里装着小九九”;明明有政治要求,却置若罔闻、毫无顾忌,甚至丧失理想、丢掉信仰……一些党员干部种种我行我素、阳奉阴违的行为,本质上是政治纪律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朱昌俊 《理论导报》2014,(2):35-35,48
正刚刚过去的2013年,可谓公务员的"禁令"之年。2013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纪委等中央部门至少出台了14部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规定。禁令频频之下,一些官员感叹"为官不易"。这说明一系列禁令真正产生了效力,反腐反到了一些官员的"痛处",这未尝不是对反腐效果最有力的反证。但应该纠正的认知误区是,"不是公务员不好当了,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恶官不好逞凶了"。  相似文献   

12.
游宇明 《唯实》2014,(4):95-95
最近有一种说法: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各地强力推行有关廉政的纪律,公务员越来越不好当了,有人甚至担心会因此催生公务员的辞职潮。  相似文献   

13.
公务员录用考试被人们称予乍“玻璃房子里的竞争”。不过,玻璃房子里也会有少数人搞“小动作”。在2009年中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就发现有一些作弊者。对此,各有关方面已经根据规定作出了严肃处理。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惩治力度,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廉政瞭望》2010,(16):8-10
中央和地方官员任职出现“对流”新模式 8月16日起,包括外交部、教育部在内的11部委将从地方公务员系统公开遴选出30名干部到以上部委任职。这是中央首次试点从地方遴选公务员至国家部委任职。同时,各部委及中央直属机构将派出60名正局级干部到地方任职锻炼。不同以往“挂职”,此次“任职”是任实职,即任职地方副市长或副书记。  相似文献   

15.
王爱军 《当代党员》2014,(11):16-16
你有改革不适症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就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于是有部分党员干部患上了改革不适症,感叹“公务员不好做”“官不好当”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4,(1):12-12
“禁公款贺卡”第一年,中央禁令立竿见影。让公众疑惑的是,已淡出百姓生活的纸质贺卡,为何在机关单位泛滥?  相似文献   

17.
广州珠江公园的红酒吧、磨碟沙公园的文化会所近日因“高档”关停、“高档”一词也经常出现在中央和地方纪检部门的禁令中。那么,纪委都如何认定“高档”呢?  相似文献   

18.
瓜田 《前线》2008,(12):66-66
近年报考公务员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今年更是盛况空前。据说,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超过4000:1。原来说高考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比起当下挤公务员的“天下第一考”,真“小巫”见“大巫”也。从中央单位到省市县部门,不同位置的公务员分别被比喻为金、银、铜、铁四种“饭碗”。参加这种“抢饭碗”考试的。被称为“考碗族”。这种考试热。自然也就是考“碗”热了。  相似文献   

19.
又到年底,这本是各地高星级酒店的繁忙时刻,今年却上演了“反转剧”。在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成慑”下,不少高星级酒店“不约而同”地出现人气急剧缩水的现象。来自政府部门团拜会、答谢会的“退单”接二连三。  相似文献   

20.
刘显东 《廉政瞭望》2003,(12):17-18
今年3月,吉林省榆树市1339名干部离开原工作岗位,在“保留身份、保留职务、保留待遇”的优厚条件下,“带薪下海”;7月,湖北省武汉市提出意见,鼓励党政机关干部“下海”,辞职可领8年基本工资;湖南省人事厅公布:公务员可辞职带薪到民营企业工作,辞职者照样享受国企待遇,可以领取最高5年的基本工资补偿。8月lO日《中国青年报》再次报道河南省公务员可“下海”,干部身份、工资等三年不变的新闻。然而,根据《公务员暂行条例》和有关中央文件,政法、军队、机关等部门不许办企业,公务员也不许经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