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请您评刊     
1964年,我国首次核试验前夕,周恩来总理在紫光阁的总理会议室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站了起来,向周总理告假,说今晚外交部安排了一个外事活动,要提前告退。  相似文献   

2.
驭曦 《新湘评论》2011,(8):12-13
对妻子:"她就不知道我们要搞核试验,我从不对她讲" 1964年,我国首次核试验前夕,周恩来在紫光阁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站了起来,向周总理告假,说今晚外交部安排了一个外事活动,要提前告退。就在张爱萍站起身来,刚准备离去时,周恩来突然从沙发上站起来,堵住了张爱萍的去路,关切地说:“爱萍,你带核试验的...  相似文献   

3.
1964年,我国首次核试验前夕,周恩来在紫光阁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向周总理告假,说今晚外交部安排了一个外事活动,要提前告退。周恩来从沙发上站起来,堵住了张爱萍的去路,关切地问:“爱萍,你带核试验的文件了吗?保密无小事啊!你邓大姐是老党员、中央委员,她就不知道我们要搞核试验,我从不对她讲.”  相似文献   

4.
驭曦 《学习导报》2011,(8):12-13
对妻子:"她就不知道我们要搞核试验,我从不对她讲" 1964年,我国首次核试验前夕,周恩来在紫光阁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站了起来,向周总理告假,说今晚外交部安排了一个外事活动,要提前告退。就在张爱萍站起身来,刚准备离去时,周恩来突然从沙发上站起来,堵住了张爱萍的去路,关切地说:“爱萍,你带核试验的文件了吗?”  相似文献   

5.
1964年的9月,离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9月23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集贺龙、陈毅、罗瑞卿、张爱萍等开会,传达了他与毛泽东、刘少厅研究的决定,并对首次核试验作了如下部署:由陈毅组织外交部做好对国外工作的准备;张爱萍、刘西光赴试验现场组织指挥……周恩来请贺龙转告杨成武,下达防御任务,要求部署全面戒备,严防敌人破坏。周恩来还强调参加这次会议的人要注意保密,他说:“保密非同小可,捅出去了人家来炸我们就要坏大事。希望你们回家后也不说,不要一高兴就说出去,我老婆是老党员、中央委员,不该说的我就…  相似文献   

6.
张秋兵 《湘潮》2018,(1):21-21
张爱萍将军多才多艺,擅书法、好摄影、工诗词,尤其诗词成就最高,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是“闲情自得好打油”.1991年出版的《神剑之歌-张爱萍诗词、书法、摄影选集》就选收诗词260多首.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珍藏着张爱萍1996年书写的一幅行草《满江红?痛悼周恩来总理》.  相似文献   

7.
1964年 7月,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为了加强对试爆工作的领导, 8月 23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共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共和国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工办副主任张爱萍被任命为书记,刘西尧为副书记。不久,中央军委又批准成立首次核试验委员会,由 68人组成,张爱萍任主任委员。这样,张爱萍实际上就成为中国首次核试验的总指挥。   预演中,突然刮起了暴风。张爱萍对正在铁塔上安装调试仿真原子弹的技术人员说:“要沉住气,我们的铁塔能抗住这样的大风 !” …  相似文献   

8.
试验时机,两手准备 早在1962年11月,为了加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领导,经毛泽东批准成立了中共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由周恩来任主任委员.周恩来遵照毛泽东批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的精神,从两个方面推进原子能事业的工作:一是抓紧核燃料建设生产和核武器研制;二是抓紧核试验基地建设和核武器试验准备. 1964年4月11日,周恩来主持中央专委第八次会议,根据原子弹研制的进展情况,要求二机部和国防科委在当年9月10日以前做好首次核试验的一切准备工作.会议还决定在核试验基地成立核试验总指挥部,由张爱萍担任总指挥,刘西尧担任副总指挥.  相似文献   

9.
正周恩来是张爱萍衷心敬仰、终生拥戴的良师益友和卓越领导人。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疗伤后重新步入军旅直至"文革"时期身陷囹圄后多次垂询,在漫长的岁月里,张爱萍深深感念周恩来对他的真诚信赖和特别关爱。同时,在长期密切的交往中,周恩来博大的革命情怀、高超的领导艺术及严谨的自律品质,都对张爱萍产生极大影响,乃至许多人认为张爱萍身上有周恩来之风。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的亲密搭档1925年,张爱萍在家乡四川达县参加革  相似文献   

10.
接到参加核试验“绝密”任务新中国为了加强对原子能工业的生产、建设和核武器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1962年11月3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成立了中央专门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兼任主任。随后,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空军部队参加的核试验工作,空军党委分工由成钧副司令员负责组织指挥该  相似文献   

11.
关于第二颗原子弹爆炸的若干文献(一九六五年五月)张爱萍等致周恩来、罗瑞卿(一九六五年五月十日)报总理、总长并专委、军委并报中央:目前冷空气已大举进入南疆,预计五月十一日十四时起,气象(橘子)逐渐转好,五月十二日、五月十三日符合起爆(瓜熟了)的条件。今...  相似文献   

12.
老海 《党建文汇》2006,(2):25-25
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中国社会上突然广为流传开一份《周恩来总理遗言》,并且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手抄本,在亲朋好友中秘密传着。接着又流传到境外,世界上有130多个国家的电台、通讯社刊播了《周恩来总理遗言)。《周恩来总理遗言》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3.
孟红 《世纪风采》2008,(10):9-13
多少年来,反映周恩来总理的诸多影视、文学作品及回忆录,多是侧重展现周恩来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忍辱负重等品格,但有血有肉、真实全面的周恩来绝不缺少严厉的一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部长们不止一个曾说过:“我这辈子只怕两个人:怕主席的威严,怕总理的认真。”但这里所言的“怕”总理,缘于周恩来的严厉,缘于周恩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极端负责。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次空投核试验中,试验安全问题,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周恩来总理在听取核试验准备工作时,关切地问空军司令员,安全问题如何?司令员说,这事程开甲同志考虑了,请他汇报。总理用询问的目光看着程开甲同志。程开甲很有信心地表示:安全是完全可靠。这位中低个儿、浓眉毛的教授,操着浓重的苏南口音,尽量简明扼要地向周总理谈了安全和试验方案。反复询问好几次,周总理听明白了,笑着让程开甲学点儿普通话,因为他的地方口音很重。  相似文献   

15.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在求学、从事革命事业的几十年间,周恩来有过很多机会回家乡,但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周恩来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淮安。”  相似文献   

16.
正在张爱萍的革命生涯中,有较长一段时间是在彭德怀领导下工作。无论是在军事指挥上,还是在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上,以及在为人做人上,张爱萍都深受彭德怀的影响。张爱萍曾说过:"彭德怀教我做人,周恩来教我做事。"对彭德怀,张爱萍始终把他作为自己的严师诤友。对张爱萍,彭德怀也一直赏识有加。  相似文献   

17.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在求学、从事革命事业的几十年间,周恩来有过很多机会回家乡,但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周恩来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淮安。”王伏林所说的这件事发生在1959年的元月,当时驾驶员降低了飞行高度,在淮安上空盘旋了三圈。周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当时也在机上,他将总理扶回座位,总理一言未发,  相似文献   

18.
南山 《党史博览》2008,(3):4-10
以人民群众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周恩来的一贯思想。他常说,没有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在周恩来的总理生涯中,他勤政爱民,倾注民生,老百姓没有洗澡的地方,他带头捐钱给群众建澡堂;修建密云水库,他批评水库指挥部“见物不见人”;延安人民生活穷困苦熬,他流下了难过的眼泪……这一切,使得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人民总理”。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本文采撷周恩来总理生涯中倾注民生的几个片断,以纪念这位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的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一提起周恩来的名字和风范,人们都会肃然起敬、心向往之。为什么在周恩来身上具备如此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如此非凡的人格魅力?我想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四次比喻,从中不仅可以领略他的伟大风范,而且可以学习他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11,(7):52-52
有一次,周恩来做形势报告,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重要”二字圈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