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提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把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尤其是儒家生态思想的丰富内涵凝炼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并用以表达现代生态文明的真谛,不仅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核心,而且明确表明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鉴于此,本文追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思想来源,考察其发展过程,尤其是深入分析朱熹以“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解孟子“仁民而爱物”的“爱物”所蕴含的生态内涵,对中国古代这一源远流长的思想作一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提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把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尤其是儒家生态思想的丰富内涵凝炼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并用以表达现代生态文明的真谛,不仅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核心,而且明确表明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鉴于此,本文追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思想来源,考察其发展过程,尤其是深入分析朱熹以“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解孟子“仁民而爱物”的“爱物”所蕴含的生态内涵,对中国古代这一源远流长的思想作一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有多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等表述,其远景十分美好,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为之奋斗,身体力行。但是如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尤其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只写在纸上,停留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4.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4,(7):53-53
《文明之光》 人类的历史,是从野蛮蒙昧一步步走向文明进步的过程。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创造出多元的文化,它们有着各自的特长。虽然今天不同的地区发达程度不同,文明历史的长短不一,国家亦有大小之分,但是文明之光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出,对人类的进步产生着影响,并且成为奠定我们今天发达世界的基石。要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终极理想,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并且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5.
刘延兵 《新视野》2002,38(3):59-60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两个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法,已为广大群众所熟识和接受。然而有必要再提出一个文明:这就是制度文明。一任何一门科学的学科,都有其自身特有的范畴。对于范畴,列宁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说。他说:“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范畴)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1]网上纽结,只是一个个的点,但却联结着四面八方的脉络,由此可见范畴的重要地位和鲜明特点。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亦然。从社会科学看,其范畴实是理论系统、理论观点的浓缩和精华。从范畴展开去,即可见学说之全貌…  相似文献   

6.
在青山环抱、绿树遍布、群鸟争鸣的深山中,坐落着一个57户、205口人的小山村——蓟县马伸桥镇大峪村。这里果园千亩,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足,村风文明和谐。了解昔日大峪村的人无不惊叹其变化之大、变化之快。问及原因,朴实的山里人会自豪地回答:“多亏我们有个团结协作、志同道合、善谋发展的好班子,带领我们山村老百姓走上了文明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的东西文化观,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东西文化相互调和的观点。他运用地理环境决定论指出,东方文明是“得太阳之恩惠多,受自然之赐予厚”的“南道文明”,西方文明是“得太阳之恩惠少,受自然之赐予啬”的“北道文明”;“南道之民族,因自然之富,物产之丰,故其生计以农业为主”,而北道则以工商业为主;东西文明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但它们各有特点、互有长短、应该互为补充,取长补短。 他从进化论的朴素辩证法出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败是历史的必然,而不是什么传统的劣根性造成的。他说,在西洋文明兴盛之前,“中国于人类进步,已尝有伟大之贡献。其古代文明,扩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明是一个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观念文明、政治体制文明等。在制度层面上,先进的政治文明包括规范、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政治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以及确保这种制度和机制理性运行的规范程序。在现实层面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三大支点,其核心是民主政治。党的领导。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运作的基础和核心。在我国,党是整个政治生活的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阶段和具体的…  相似文献   

9.
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就要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是顺天应人的务实举措,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党校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将其纳入教育培训内容,使之内化于心;将其融入党校学员生活,使之外化于行;使其进入师生研究视野,使之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0.
篆刻     
十八大报告专门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独立成篇地系统析论生态文明建设,将之跃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尤其于报告里,我党首次亮出了“美丽中国”之新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十六国时期.包括青海在内的河西内凉地区呈现出一派文明昌盛的局面。学者汇集、文教振兴。其主要原因,由于河西地当东西交通之要冲.西域的文化学术东渐,必先在河西驻足。而东汉、魏晋时期.恰是西域文化东渐的重要时期。河西大量感受到西学的清新.从而以其沃土。植彼嘉禾,取得新的文明滋养.融汇新的文明成果,东西两个方向文明汇聚的结果,形成丰富的文化沉淀,被“五凉”政权所利用.构成文明昌盛的雄厚基础。其次。五凉文化的繁荣,还应当与河西地区文化传统风尚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文明的概念是应加以区别的,是文化决定了文明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文明的冲突是文化设计、引导的结果,也是可以通过文化的设计、引导而化解的。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是具有排他性和融通性的,儒家文化也是如此。历史上的儒学正是在对道、法、佛三学的排拒中,吸取融摄了对方的合理成分,才在理论和实践上超出对方并与之共存。亨廷顿教授“东西文化冲突论”的结论有其理论上的疏漏,其对策则更是对文明发展的误导。但东西文化的对立却是事实,问题在于是由文明的对立转化为有益的竞争,还是由文化的抗衡发展为有害的冲突,这是可以预为设计的。这就应该发扬儒家文化的和合精神,使东西文化的所谓冲突,转化为有益的竞争,以促进世界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之一,与社会主义不是对立的,应该把它继承下来,使其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断及在其指导下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一块奠基之石。一、生产、分工、商品交换的辩证运动,使人类社会从野蛮步入文明文明是与蒙昧、野…  相似文献   

14.
高层声音     
《当代贵州》2009,(22):8-8
尊重文明多样性 11月7日。正在埃及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他指出,文明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必须看到各个民族、各种宗教都是多样性文明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中央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将之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实现了从“三个文明”向“四个文明”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崔海峰 《新长征》2007,(9):46-48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安已成为一座文明之花盛开、人民群众和谐生活、安居乐业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彭娜 《世纪桥》2012,(7):38-39
中西伦理差异的根本在文明源头已经奠定。在以后文明发展的漫长岁月里自觉或不自觉受之影响,追溯文明的最初形态可以发现两者的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两者的不同,对于理解中西伦理的演变和中西伦理的形成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具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它不仅致力于世界性生态危机的根源之反思、出路之谋略,而且致力于人类文明形态转型之探索。它不仅切合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而且切合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它不仅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想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为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GDP、文明消费等概念和社会实践提供学科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以"家文化·镇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创建全国文明镇的实践进行研究,总结了其通过培育"家之风""家之教""家之德""家之责""家之誉",推进文化新风进家庭;通过"镇之魂""镇之诚""镇之美""镇之韵""镇之安",提升镇文明的"5+5"主题模块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黄河金岸赋     
悠悠千古,浩浩然大浪惊涛拍岸;生生不息,荡荡乎卷云堆雪御风。黄河远上白云间,其势壮也;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势雄也。雷霆之势,奔啸千里,直下卫宁。中卫入,惠农出,凡三百九十余公里,九曲八弯,高峡平湖,玉带生烟,浪淘千寻。中卫、中宁、青铜峡、昊忠、灵武、永宁、贺兰、银川、平罗、石嘴山十城星罗棋布,傍河而居,因河而盛。塞北风情,江南气象,呜呼,黄河乳汁千年,金岸文明百代,有容百川之大志,纳万流之长谋,此宁夏平原之谓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