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缅甸国内改革进程推进,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加强与缅接触,并借助多种手段施加影响。域外势力更深介入缅甸背后,不乏遏制中国在缅影响力的企图,对中缅关系发展造成一定程度干扰。但事实上,域外势力难以动摇中缅传统友谊,更无法将中国"挤出"缅甸。合作共赢仍将是中缅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缅甸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国家,也是中国重要的周边邻国。2020年初,习近平主席开年首访缅甸,明确提出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缅传统友谊是中缅新老政治家精心培育的结果,是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基础;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是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利益交汇点;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支持是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道义基础。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中缅守望相助、深化合作,生动诠释了两国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特殊关系。以"胞波"情谊为标志的中缅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9年8月29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缅外交政策新趋势与中缅关系新发展"年度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上述两家研究机构的1 4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集中讨论了三个主要议题,分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缅关系"、"缅甸与主要大国间关系的新发展"以及"缅甸在东盟与东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缅关系曾被誉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2011年启动的缅甸政治转型对中缅此前20余年的特殊关系构成了重大的冲击,导致缅甸民间对华不满情绪急剧上升、知华友华力量遭到削弱、中缅经贸合作趋于停滞、双边关系发展的变数增加。在全面和深入反思中缅关系所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中国也从推动中缅不同规模国家间关系构建的角度作出了重大政策调整,特别是加大与缅甸民间交往的图谋、督促中国企业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创造性地介入缅北民地武与缅政府之间的和谈以及加强与反对党民盟和昂山素季的沟通。着眼于构建中国周边不同规模国家间关系的典范,中国下一阶段的对缅外交应进一步调整心态和思路,加强顶层设计、机制建设和政策的执行力,倾力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积极推进务实有效的经济合作,加强各种外交策略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克钦冲突引起国际社会对缅甸国内形势的关注,担心"民地武"问题自此走向失控。从根本看,冲突发生的原因是"民地武"与中央政府在地区经济利益分配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难以调解。这种情况对中缅关系,特别是双边经贸合作发展带来冲击。而近年来随着缅"民主化"进程推进,西方对缅投入增加并  相似文献   

6.
杜继锋 《当代世界》2016,(10):42-45
正2016年9月中旬,缅甸国务资政兼外长昂山素季访问美国,此访除了对奥巴马总统及美国各界对缅甸民主事业的长期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外,更重要的是寻求美国结束对缅甸实行了长达20年的经济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昂山素季的"感恩之旅"送上厚礼,承诺美国不久将终止针对缅甸的国家紧急状态,撤销所有基于行政命令对缅甸实施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并重新给予缅甸贸易普惠制待遇。美缅关系也由此迈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在发现缅甸执政当局想借选举改善国家形象之后,美国希望在其2010年大选之前找到影响未来高层领导人的机会。而昂山素季也配合美国的政策转变,表示愿意与军政府合作推动解除制裁。加上果敢战事后绝大部分的少数民族武装都愿意与缅政府谈判接受改编,缅甸的内政外交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和解时期,而这对于中国在缅投资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尹鸿伟 《南风窗》2007,(18):53-58
"关于与缅甸的合作,中国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中国政府从来不允许中国公民越境到缅甸从事非法伐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2007年5月31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缅两国政府加强边境管理,打击包括非法伐木在内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在提出"巧实力"的同时,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女权外交"。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任期内任命了负责全球性别平等事务的无任所大使等重要职位,推出多个相关政策文件和行动纲领,并开展了一系列"女权外交"活动。"女权外交"在美国外交寻求突破与变化之际提出,成为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很好地诠释了"巧实力"战略中的"巧"字。  相似文献   

10.
亨凯 《南风窗》2013,(3):74-75
为了《彬龙协议》规定的民族地区"百分百"自治权,缅甸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或战或和。就在克钦独立军与缅政府战事升级时,自独立以来就处于对峙状态的缅甸第一和第二大民族实现了和解。  相似文献   

11.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09,(18)
缅甸释放被扣美国公民据缅甸国家电台报道,缅甸领导人丹瑞大将8月15日在首都内比都会见了美国参议员吉姆·韦布。韦布现任美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他是近10年来第一位访缅的美国议员。另据媒体报道,韦布办公室当天发表声明说,因私自潜入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住宅大院而被缅法院判刑7年的美国公民耶托将被释放。此外,韦布15日下午还在缅甸仰光与被软禁的昂山素季举行了会面。昂山素季8月11日被缅甸法院判处新的3年监禁,但缅甸政府同一天宣布给予其缓刑和减刑,减轻为继续软禁18个月。  相似文献   

12.
亨凯 《南风窗》2011,(23):84-85
缅甸民众反对现有的密松大坝项目,一是出于环保考虑,二是出于经济利益分配的考量。缅甸有关官员表示:"我们会尽己所能来保护中国的投资商。"自2010年11月首次全国大选以来,东南亚小国缅甸的变化频频亮相国际新闻。特别是最近,由于大赦了包括数百名政治犯在内的6359名囚犯,以及突然叫停缅中合资的密松水电站项目,缅甸再次被推向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就密松项目事件,缅甸副总统吴丁昂敏乌在10月21日参加于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年度博览会期间,专门向中方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中缅两同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自古互称“胞波”,缅语意为血浓于水的兄弟。近年来,中缅民间组织加强了相互交流,增进了中缅人民的相互了解,为中缅关系的发展不断助力。2012年底,笔者有幸作为翻译,先后接待了两批缅甸民间考察闭来华访问,亲身体会到了中缅民间的友好。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05,(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实施南进战略,投入4个师团(约10万人),在250架作战飞机支援下,分三路进攻缅甸,企图切断滇缅公路,阻断英、美对华军事援助,由缅甸入侵云南。当时,英军在欧洲战场接连失利,驻亚洲军事力量薄弱,在缅英军只有两个师团兵力,无力阻挡日军进攻。1942年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应驻缅英军请求,中国政府以第5、6、66三个军10万人组成中国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  相似文献   

15.
雷志华 《南风窗》2013,(13):21-21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近一年来,中国在缅甸的投资急剧下降。报道称,近年来,中缅两国关系遭到沉重打击。2011年,面对当地民众的反对,缅甸总统吴登盛叫停了一个得到中国支持、耗资37亿美元的水电大坝项目。去年11月爆发的抗议活动导致中国支持的一个铜矿项目暂停,有关修建一条连接缅甸西海岸与中国  相似文献   

16.
胡志勇 《国际展望》2012,(4):69-82,139,140
本文全面分析了奥巴马政府上台执政以来所推行的亚太政策,并重点考察了美国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新的军事战略部署,指出"重返亚太"只不过是奥巴马政府强化对该地区事务领导力与影响力的借口,亚太地区一直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全球战略关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该地区。奥巴马新军事战略实际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延续,但对中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继光 《当代世界》2014,(12):50-53
<正>2011年缅甸开始政治转型和民主改革以来,已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缅甸的政治转型引发了广泛的国际关注。但是近两年来,缅甸的政治转型似乎放慢了步伐,缅甸最著名的民主派人士昂山素季甚至认为缅甸的改革已经停滞。那么,该如何看待当前缅甸的政治转型?缅甸的政治改革不仅是政治制度的重构和调整,更是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博弈。距离2015年大选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缅甸政局处于非  相似文献   

18.
王鸣鸣 《当代世界》2014,(11):39-42
<正>2014年8月以后,面对"伊斯兰国"对中东地区和全球构成的严重威胁和挑战,美国在一个多月内通过一系列外交努力迅速组织起有近50个国家参与的反"伊斯兰国"全球联盟,其中有十国左右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空中打击行动。美国在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获得广泛支持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全球战略选择的难题和考验。过去六年,以从伊拉克撤军为抓手,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以收缩为特征的重大调整,基本  相似文献   

19.
<正>出于国内能源结构变化、全球治理进程压力和自身环境安全的需要,奥巴马在第二个总统任期的气候政策和战略继续延续其第一个任期"绿色新政"以来的核心理念,即承认全球变暖,并承诺积极应对。与第一任期相比,奥巴马当前的气候政策思路更加清晰、团队更加强大、执行更加坚决。2013年6月,奥巴马政府发布了美国历史上首份国家层面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11月,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又一次大选;2011年3月,军人正式向民选政府交权。新政府上台后,继续实行深度政治改革,并基本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认可,从而实现了以军人干政为特点的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从目前到2015年大选是缅甸从"民主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