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波 《学理论》2009,(9):41-4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求有一个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这就要求政治系统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利益结构变动的格局,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开辟出一条政治发展的民主化道路。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机制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益表达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利益结构。但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利益表达机制却没有发生同步的变革,以致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消极因素。遵循党的十六大精神,构建反应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阶层分化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及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波 《理论视野》2008,(6):26-28
社会阶层分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阶层分化的实质是社会各阶层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导致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所有这些都会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影响。政治体系只有主动适应而不是消极抑制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才能保证长期的政治稳定,不断获得政治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秩序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革,使得传统的一元化利益趋于瓦解,向着多样化的利益格局转变。这时,由于旧的分配体制被打破,而新的利益分配和协凋机制尚未建立,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冲突,从而给社会政治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拟在揭示当前利益分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利益多样化对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对各种利益矛盾进行协调整合以促进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政治现代化过程就是公民参与不断扩大与完善的过程,公民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我国公民参与的发展中存在着传统封建文化、公民社会不健全、公民参与成本高和动力机制不完善等阻碍政治现代 化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中国社会资本存量的利用、公民参与成本的降低、公民参与动力的提高等方面强化意识普及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因此,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与外在动力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对改革的进程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本文即着眼于此,从几个方面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政治体制改革在社会结构转型、全球化趋势和政治领导人的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下.开始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7.
结构分析法,是哲学上一种十分重要的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的视角来观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以社会结构转型作为逻辑起点的。"结构转型"的背后是"力量转移",力量转移的结果必然带来"利益博弈",利益主体各方的博弈通过思想层面表现出来就造成了"思想碰撞",继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正是在推进社会结构转型和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中国走出了一条能够引领国家发展并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道路"。"结构转型"→"力量转移"→"利益博弈"→"思想碰撞"→"国家治理"→"中国道路",这就构成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8.
内生机制是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其所是”“成其所是”,创造“两大奇迹”的核心问题。从政治牵引机制看,强大政党的科学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把控节奏,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人口支撑机制看,持续性的国民“人才化”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内生动力;从市场激励机制看,注重资本“文明面”驱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从文化导向机制看,求真务实的理性传统、自信自立的精神品格、立己达人的价值追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从制度保障机制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及其“效能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页。以下凡引自《邓小平文选》只注卷次页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要推进社会发展,改善民主,必须推行现代化。邓小平把现代化定位为中国最大的政治,明确指出是政治共同体的核心任务。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像我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已不同于业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必须依靠政治共同体来推动。邓小平同志把现代化定位为中国最大的政治,在这一前提下,他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政…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政治发展开辟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及地的变化。伴随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伴随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中国的政治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焦点。在新的世纪里,选择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这将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而且也将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切身的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理论、方法准备和现实的战略、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与西方政治发展的动力不同,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体现了自身独特的一面。作为"后发外生"的国家,其政治发展的动力不仅有国内政府主导的"至上而下"的政策驱动、体制驱动和"至下而上"市场驱动,还有来自全球化的推动。市场经济是变革利益关系、均衡政治权力、锤炼政治人格、型塑政治结构的动力源泉;同时,全球化的浪潮也被实践证明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发展,遵循的是一条以不均衡作为“发展起点”和“发展代价”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它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财富、利益、权利的分化,长此以往必将损害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政治合法性。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对不均衡发展战略及其后果的辩证否定,其思想实质是以政治上的均衡手段,保证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实现。文章认为,强化中央政府权能、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实现公共资源的制度性积累和均衡性分配,是平衡社会结构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化是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力,也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生态环境。1949年至今,中国社会在分化过程中经历了由政治强力整合形成的政治身份制结构到法定权利基础上的经济分层结构的转型,与此相适应,政治运行态势也经历了从集权型稳定到过渡型稳定的转变。随着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将逐渐发展成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将造就一个较为成熟的市民社会,推动着民主型稳定的实现。社会分化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两次较大规模调整。“强国家—强社会”模式是保持政治控制、社会结构分化和政治稳态化三者间平衡发展的最佳可能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的新阶段,多元化的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已经使中国社会出现了阶级和阶层的分化。不同阶层的价值观、态度和期望部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及时研究和把握现时国民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心态,有助于为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故此,我们针对社会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以取得社会政治心理发展变化的更详尽的资料。一、工人阶层:工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基本的主体力量,其政治心态的积极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对党的信念是衡量工人政治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深圳市区级人大代表竞选现象的政治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3年深圳市区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中,出现了一些“民荐候选人”或“自荐候选”,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民间动力和社会基础日益增强,激活了现行体制和本制度中内在的民主基因,催生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竞选制度。通过这次选举,可以看出,民主政治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利益协调机制,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必须防止金钱的腐蚀和干扰,公正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应有权利。  相似文献   

16.
刘娟娟 《学理论》2012,(11):250-251
思想政治教育是使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现代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保证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促进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并且为社会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通过创设适应社会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多种适应现代化的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公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着利益主体的权利意识缺乏、利益表达的非均衡性、利益表达体制不完善、非制度性利益表达增多等问题。解决的路径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政治生活的现代化;积极培育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加快民间组织发展,增强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意识;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拓宽表达渠道;积极推进权利平等,实现利益表达方式理性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是结构的变迁,会引起政治的不稳定。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变迁所形成的结构性压力就要求执政党具有强大的政治权威。当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正向纵深发展,这种超大社会现代化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要求执政党必须强化其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主体在开拓新的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处于转型之中的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从结构、体制到运作机制都是这场现代化的指标和参数。而在现代化的诸多层面和各项内容中,“政治思维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社会利益冲突及其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现实出发,提出的重要治国目标、治国方略和治国机制。这一重大现实命题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优化和提升为包含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视界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看来,我们所生活和所建设的社会无疑是由众多社会成员个体、组织、团体、群体、阶层、阶级等单元或要素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或有机体,这其中利益博弈是各类要素或单元之间的基本作用机制,利益关系是其基础性的关系,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构成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本专栏的五位作者从政治学角度对社会利益关系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深层次的关联进行学术层面的探讨,得出了比较新鲜和富有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