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致公党中央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议政献计,在建言质量和成果实效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形成专题调研报告20份,提出政协大会发言和提案近50件,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心系华侨农场归难侨从50年代起,党和政府为安置回国定居的归难侨,先后在全国兴办了84个华侨农场,安置了22万归难侨。几十年来,通过归难侨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艰苦创业,华侨农场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富侨兴场”新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富侨兴场”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华侨农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了华侨农场要走我国农村改革的道路,要彻底改变现行农场的经济体制,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扩大生产经营者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特别是归难侨的积极性,促进华侨农场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确实提高归难侨的生活水平。中央有关部门对华侨农场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中央“五侨”部门,十分关心华侨农场的改革发展和归难侨生活的改善,并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多次深入华侨农场调研,制订一系列有利于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国家计委“十五”期间将继续支持华侨农场的基本建设项目;财政部“十五”期间除在华侨事业费方面对华侨农场继续予以支持外,还增加了对华侨农场困难职工的生活补助,对华侨农场归难侨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定额补助,以保证按月足额发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国侨办积极帮助解决华侨农场职工退休养老保险问题。仅20...  相似文献   

3.
梁姣 《八桂侨刊》2006,(1):55-58
华侨农场是建国以来我国安置以东南亚归难侨为的重要基地。本文试图站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嬗变的历史背景下,以广西最大的华侨农场—武鸣华侨农场为个案,通过回顾武鸣华侨农场建场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安置归难侨工作进行研究、探讨,以期对华侨农林场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林金章 《政协天地》2010,(12):14-15
散居社会归难侨与集中安置在华侨农场的归难侨,均为上世纪50至70年代因马来西亚、印尼、缅甸和越南等国家排华而被迫回国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崇左市召开广西安置归难侨农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现场会议。广西有关单位负责人、华侨农林场所在市分管领导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崇左市华侨农林场所在县(区)分管领导,46个安置归难侨农林场场长等13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还到宁明县天西华侨农场和崇左市江州区新和华侨农场等危旧房改造现场实地参观。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种政策性、社会性原因的影响,广西华侨农场经济发展缓慢,广大归难侨的生活水平较低,华侨农场出路的探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1,(20)
正广东是全国华侨农场数量和安置归难侨(即归侨和难侨)人数最多的省份。改制前,分布于全省14个地级以上市的23个华侨农场,犹如"母亲的臂膀",将8.4万名归难侨"揽入怀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意识形态以及战争等原因,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侨华人在当地的生存与发展受到限制,许多华侨华人甚至遭到迫害与驱赶,被迫逃难回到中国,或者逃亡到欧美以及世界各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70年代东南亚国家多次排华,新中国政府本着高度负责态度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创立以华侨农场为主的"集中安置"模式,接待安置数十万归难侨。本文将基于粤档文献来回顾与总结中国建国三十年归难侨安置政策,以期对新阶段侨务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回归与融入: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历史(广西卷)》是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郑一省教授及其团队的口述史专著,为近年来侨乡文化研究的力作。该著作还是广西高校人文社科“2011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广西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史研究”的成果,历经六载春秋,终成此佳作。全书以广西典型的华侨农(林)场如百色华侨农场、武鸣华侨农场、来宾华侨农场、柳城华侨农场、宁明华侨农场为田野对象,抢救式地对华侨农场里的归侨展开口述史访谈与调查,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印尼、越南归难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杨峥嵘 《政协天地》2010,(10):18-18,30
散居社会贫困归难侨生活保障问题、侨捐资产的管理保护问题和华侨农场改革发展问题是当前我省侨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省政协将其列为重点提案,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省政协主席梁绮萍等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一家4口人住这么大的房子,简直像在做梦。”今年37岁的越 南归侨罗氏香走进宽敞明亮、100多平方米的新套房,手指掐了掐胳膊, 她笑了。 福建宁德东湖塘华侨农场14栋楼房 的华侨新村645套新居一套套落实到户, 2700多位归难侨迎来一个温暖的冬天。 福建省政府投资近7000万元建设宁 德华侨新村,这仅是轰轰烈烈的全国华 侨农场安置归难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八桂侨刊》2009,(4):F0003-F0003
中国侨联副主席王永乐,副主席、秘书长乔卫分别于2009年9月22日和11月17日到广西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考察调研。中国侨联领导在广西侨联副主席王永朗陪同下,参观了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规划沙盘,实地考察了开发区侨资企业和归难侨危旧房改造项目,与经济开发区负责人举行座谈。对经济开区能够从华侨农场的基础上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3.
在广西的最西面,云贵高原最南缘,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早已名闻遐迩。然而,位居右江河谷西北部.距百色市东南郊15公里的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百侨)却鲜为人知。这个开发区1960年为百色华侨农场,占地2.3万亩,1999年改制为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安置印尼、越南归难侨及百色澄碧河水库移民2700多人的生产生活基地,7200亩耕地成了这里移居者生存为继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侨办:为了规范和加强华侨事业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归难侨基本生活条件,促进华侨农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财政部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联合制定了《华侨事业费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5.
信息短波     
<正>全国人大华侨委来闽调研本刊讯(通讯员杨陈翔)5月21日至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副主任委员令狐安一行,到我省调研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调研组一行先后赴福州、厦门、泉州、宁德等地,深入华侨农场、华侨社区、华侨大学实地考察,与当地涉侨部门、归侨侨眷代表座谈,了解侨法贯彻实施情况以及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和贫困归难侨帮扶济困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月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率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国务院侨办、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致公党中央、中国侨联组成的中央“五侨”慰问团,在广西政府副主席刘新文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桃城华侨农场慰问归侨侨眷并看望特困归难侨。当看到侨眷农慧莲一家三口住上了250多平方米的住房时,罗豪才副主席十分高兴,对该农场实施侨居工程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启动侨居工程改善侨居条件桃城华侨农场前身为国营桃城农场,座落在场侨居工程江滨住宅中越边境线上的大新县北郊,始建于1956年。1978年5月,该场先后接待安置越南难…  相似文献   

17.
孙燕 《八桂侨刊》2009,(1):74-77
花都华侨农场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花都华侨农场归侨侨眷的通婚圈在过去的50多年的时间中几经变化,可以分为内部通婚占多数期、外部通婚扩大期和萎缩期三个阶段,我们先对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描述。然后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讨论。花都华侨农场归侨侨眷的通婚圈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的独特的变迁模式,这与已有的其它研究的发现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海南》2009,(12):I0004-I0004
东方华侨农场创办于1979年,原属于安置归难侨的国有企业。2007年8月,归属地方政府管理。设有15个科室、20个生产队和1个社区服务公司、1家橡胶加工厂、1家原红砖厂等。现有总人口1万多人,其中归难侨人口1339人;在职职工3024人。  相似文献   

19.
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广西国营百色华侨农场,创建于1960年10月,是广西最早建立的6个华侨农场之一。现有总人口2715人,其中归难侨1738人,占总人口的64%,在职职工1157人,离退休559人。土地面积1.5万亩,耕地8000亩。1999年下放由百色地区行署管理,同年改制为百色华侨经济开发区,同时设立百色华侨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按公司化运作。2002年以来,特别是自治区侨办提出“富侨兴桂”,区华侨企业管理局提出“富侨兴场”以后,我开发区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抓住新机遇,迈出新步伐,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着力新发展,加大企业内部改革力度,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富侨兴场新路子,从而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对实施富侨兴场发展战略作了有益的尝试。现把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概述如下。一、做法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好方案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桂侨字犤2002犦19号和桂侨企字犤2002犦9号文件下达后,我们首先在开发区党政班子中认真学习,分析理解文件的精神实质,明确文件对我们的要求,并结合开发区实际,研究如何贯彻实施富侨兴场战略,从而在决策层形成共识,做到思...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十余年的打磨,《归侨口述史·广西篇》于2022年夏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梁茂春教授和陈文教授及其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大量的走访、谈话、记录和编辑工作,为读者呈现了一本近40万字的归难侨访谈录,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民族主义等众多内容。书中42位现居广西的归难侨,曾侨居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他们以历史亲历者的角度再现其在侨居国及回国后的经历,还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时代变迁,也生动地展现了归难侨对祖国的眷念与热爱。一、历史中的“无名者”20世纪50至70年代,国内外局势急剧变化,中国接收了大批东南亚归难侨,他们被安置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东南亚归难侨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归国华侨华人组成,或因受到东南亚国家“排华”问题影响,被迫离开侨居地;或因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感召,怀揣着满腔爱国热情,辗转回国,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归难侨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特征等都与大陆其他民族和群体有着显著差异。所以,归难侨研究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