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食以净为先。多好的美酒佳肴,若是与“煮熟的红头大苍蝇”为伍,也会让人倒尽胃口,然而,若是豆豉不是“苍蝇”呢,饭店岂不比窦娥还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饭店不得不请“红头苍蝇”出来“献身”说法──  相似文献   

2.
一刑事诉讼法中并无妨害刑事诉讼行为这一明确概念,但是民事诉讼法第10章规定了“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其中第100条,第101条、第102条和第106条规定了13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如“违反法庭规则,扰乱法庭秩序”、“伪造、毁灭重要证据”等等。稍加对照,不难发现,诸种类似的违法行为亦不时在刑事诉讼中出现。笔者认为所谓妨害刑事诉讼行为即指故意扰乱和破坏刑事诉讼秩序,妨害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妨害刑事诉讼行为从本质而言是一种破坏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行为,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及时排除妨害刑事诉讼行为,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不是举证责任倒置吗?我告医院,该由医院负责提供证据才对啊?!”不少的患者在接到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判决书后,一脸疑惑。不少患者因“零举证”输掉了官司。对举证倒置理解有误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正式举证方式从“患者举证医院有错”变成了“医院举证自己没错”,医院如果不能提交充足证据证明自己没有不当治疗行为,就很有可能败诉。对于长期受困于“举证难”的患者来说,“举证责任倒置”新规则的实行,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举证责任倒置新规则…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某县人民法院lq93年一1996年引5近四年所判决的妨害公务犯罪进行了调查.所得结论:妨害公务犯罪不容忽视。一、现状堪忧。主要表现是“三大”:(一)案件增长幅度大。县法院的司法统计显示。1993年为零件;1994年为1案1犯:1995年为3案5犯;而1996年1—8月.已判决5案12犯,比前三年的总和还多1案6犯、呈直线上升趋势。今年1—8月该县法院判决的各类一审公诉刑事案件共55案66犯,而妨害公务犯罪5案12犯、竟占了案件总数约近9%,占了犯罪人数的18.2%.比例之大.显而易见。(二)犯罪分了胆大妄为、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对执行…  相似文献   

5.
刘少夫 《法制与社会》2012,(10):255+265
近年来,随着花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妨害公务案件程上升趋势.通过研究妨害公务案的特点和原因,应当从区别案情正确适用法律政策、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文明执法、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等方面有效打击防范妨害公务行为.  相似文献   

6.
根据民事讼法的规定,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伪造、毁灭证据的行为和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行为,是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中把上述行为统称为伪证行为。 近年来,随着公民和法人举证意识的增强,在民事诉讼中,绝大多数当事人能够主动地、真实地列举证  相似文献   

7.
论妨害公务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妨害公务犯罪是一种抽象危险犯,有其特殊的犯罪构成。本文对妨害公务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重点探讨了“公务的合法性”要件及其判断标准,“妨害公务”这一抽象危险结果及其判断方法等有争议的问题;对妨害公务罪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主要探讨了“妨害公务”这一抽象危险故意的含义。另外对妨害公务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等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正红,在担任莫铁军涉嫌犯盗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一案的辩护人时,为"打掉"当事人的两起案子,竟与犯罪嫌疑人的父亲合谋,诱使两名证人出具虚假证明和证言,却不想其行为妨害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使这名昔日知法懂法的律师,犯下了辩护人妨害作证罪.  相似文献   

9.
“埋苍蝇”的典故出自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之手。这位诗人祖上很有钱,给他留下了庄园等大量财产。可当时的政府提出一项新政策,对庄园的土地征收新税,且税款之重足以使他倾家荡产。维吉尔仔细研究税令后,发现“凡设有陵墓的土地,即可免税”的规定,他想起自己曾在一篇诗文中赞美过苍蝇,何不为死去的苍蝇做个墓?于是,他认真操办,为数百个死去的苍蝇举行葬礼,让苍蝇入土为安。这一“埋苍蝇”果然灵验,维吉尔庄园该交的税款全部免去。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令人可笑的“埋苍蝇”,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但这种“埋苍蝇”之举,在现代人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0.
信用卡犯罪认定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肖荣 《法学》2005,(11):98-102
《刑法修正案(五)》第1条实际上增加了一个新罪名,即“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在我国,对于信用卡犯罪而言,只要能认定其处于预备、中止、未遂阶段的,就可以处罚。对伪造的国际信用卡应由相应机构予以鉴定,真正的被害人可能是外国银行。“出售”、“赠送”伪卡的行为应认定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使用自己购买来的他人多余的信用卡(真卡)的行为应认定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信用卡诈骗罪。“烧卡”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罪。涉外信用卡犯罪案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于绪芬  左杰 《天津检察》2008,(5):35-35,42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在理论上称为“赃物犯罪”。赃物犯罪作为妨害司法罪的一种犯罪形态,它的社会危害性表现为“妨害司法机关顺利追缴赃物与从事刑事侦查、起诉、审判的正常活动秩序”。但是司法实践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即行为人对赃物的掩饰、隐瞒行为没有妨害到或足以妨害到司法机关正常的活动秩序,那么,这种情形应否认定为未遂呢?  相似文献   

12.
2003年9月1日,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牵出的6名被告人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伤害罪、妨害作证罪判处被告人张明军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其他5名被告人分别被以伪证罪、妨害作证罪、包庇罪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至此,这起曾一度成为“死案”的普通刑事案件,在中原区检察官们的手里不仅变活了,而且办成了一起囊括多种罪名的综合刑事案件。这是他们在侦查监督中打下的又一个漂亮仗。夜半喋血 留下一团迷雾2002年6月19日晚11时许,一胖一瘦两名男子闯入郑州市中原区朱屯西路一个居民楼的七楼,连叫:“张师傅,开门。”张师傅的儿子…  相似文献   

13.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法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刑法相比较,我国《刑法》第330条关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立法应作如下修订:第一,扩大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中“传染病”的范围,将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也纳入“传染病”的范畴;第二,将故意妨害传染病防治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的罪名,并设置独立的法定刑;第三,取消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体和行为方式的限制性规定;第四,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危险结果和实害结果设置不同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14.
钱某诉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侵犯人身权案(以下简称侵权案)因其牵涉‘冲国人的尊严到底值几个钱”而大受瞩目,然对于司法界而言,更值得关注的似乎应是一审法院责令被告对“没有逼迫钱某脱裤搜身”举证(结果当然是被告无法举证)的法律意义,因为它明显排斥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举证规则。同样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第1期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王会文诉珠海市台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期货代理纠纷案(以下简称期货案),该案也摒弃了基本举证规则而责令被告举证已按原告的指令人市交易。在上述两则判例中,法院俱采同情弱者的立…  相似文献   

15.
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特征及强制措施的意义(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特征所谓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是指在整个民事诉讼过程中,故意阻止或破坏司法工作人员正常地执行职务,妨害诉讼秩序顺利进行的行为。例如,不听从人民法院的组织、指挥,不遵守法庭纪律,扰乱司法机关的工作秩序等,都属于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为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保证民事诉讼活动能够按照法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人民法院对一切妨害诉讼秩序的行为,用强制的方法加以处理,这种依法采取的强制性的处罚手段,就是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采取的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 司法拘留作为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之一,必须以被拘留者的行为已构成妨害民事诉讼为其适用的必要条件。而传统观点认为,构成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要件有三条:一是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二是行为人主观上有实施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故意;三是  相似文献   

17.
本来这是一次极为寻常的庭审,然而,由此案引发的另一起刑事案件——梧州市首例辩护人涉嫌妨害作证案,却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8.
时评     
《中国律师》2011,(8):87-87
北海律师“伪证案”维权律师团成员遭围攻 7月18日.为“裴金德等涉嫌故意伤害罪案”、“杨在新等4名律师涉嫌妨害作证罪案”担任辩护人的杨金星等律师在北海开展工作期间,遭到大约20名不明身份人员的围攻,导致不同程度的受伤。北海警方声明,称系伤害致死抛尸案被害人家属得知外地律师为被告人辩护表示抗议引发冲突。  相似文献   

19.
这一次,轮到偏居西南的阆中一夜成名. 2016年3月16日,全国两会闭幕.就在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对政府工作报告等决议和法律草案进行表决时,阆中市人民法院在对一起妨害公务案进行公开宣判.由于此处的“公开宣判”并非法庭内允许旁听的公开宣判,而是将被告人押上一个露天广场的主席台、面对芸芸旁观者的宣判,舆论顿时为之大哗.  相似文献   

20.
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刑事制裁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民事诉讼中实施的妨害民事诉讼之行为,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也有对妨害民事诉讼之行为人定罪判刑的实例。海外的一些学者对此规定不甚理解,认为这是“刑、民不分”①由于此问题涉及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我国法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亦不很深入,在加强法治、完善诉讼制度的今天,很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二、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民事诉讼是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法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经济纠纷,保护公民、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