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登政府执政一年多来,提出并践行“美国回来”的国际战略。“美国回来”是对特朗普“美国优先”战略的调整,旨在重返国际社会,巩固美国的领导地位。然而,“美国回来”的国际战略调整受到了美国国内态势和国际格局变化的制约。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回来”相比“美国优先”战略虽有所变化,但其维护美国霸权的核心目标不变,遏制中国的图谋不变,美国利益至上的实质不变。不仅要看到拜登政府“美国回来”的国际战略之“变”,更要看到其“不变”。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国之一,美国问题研究对中国各界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经过长期筹备,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推出美国研究系列著作,有《美国蓝皮书》、《美国研究丛书》、《美国研究译丛》和《当代美国丛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美国著名东亚问题专家、两度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的傅高义给本刊的独家专稿。作者在文中认为,与中国保持广泛的接触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美国也应鼓励中日采取更积极的步骤,改善两国的关系。作者认为,美国的单边主义丧失了许多公众对美国的同情。如果美国要与东亚国家的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就必须得到公众的支持。所以为了美国的长远利益,美国要更加注意维护东亚民众对美国的友好态度。  相似文献   

4.
雷墨 《南风窗》2016,(5):66-68
正尽管美国有与中国竞争"争取"越南的意图,但从越南的角度看,与美国在外交上的接近,与其说是在战略上"转向"美国,不如说是向美国"延伸"。2月15日~16日在美国加州登场的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距离上届在吉隆坡举行的美国-东盟峰会仅隔3个月。在峰  相似文献   

5.
美国虽不是亚洲国家,但其注意力从19世纪末起就“不可抗拒地”被吸引到亚太地区。美国的力量和利益已经深入亚洲的各个角落,并有庞大的驻军。但美国朝野有人警告说,美国自“9.11”以后在全球范围大打反恐战争,却忽视了亚洲,美国需要重新审视亚洲地区可能对美国形成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出现“重返亚洲”的呼声。  相似文献   

6.
世界反美主义及其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的国际形象越来越差,世界各国害怕和厌恶美国对外政策的情绪明显加强。为此,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美国已经步入反美主义时代,如何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反美主义已经成为美国外交的一大难题。本文在词源考察和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反美主义的确切含义和判断标准,认为当今世界并没有步入反美主义时代。对反美主义的历史考察表明,反美主义在本质上不过是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并非反对美国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反美主义与全球化的客观历史趋势、美国的普遍主义政治理念以及霸权主义的外交混合在一起。因此,决定反美主义走向的关键是美国自身,只要美国不改变其政治理念和霸权作风,反美主义今后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美国左派曾经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有过辉煌历史,但由于自身战略失策等原因使其逐渐丧失了在美国社会中的话语权。美国左派一直想努力重振当年的辉煌,但由于所有的努力根本就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而最终都流于破产。当前,美国又有一些左派组织想通过确立左派谱系、批判自身等方式来重建美国左派。这些组织立足于美国社会的新特点,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美国左派自身,提出了新的战略和策略。然而,当它们一味强调社会解放而回避阶级斗争时,却犯了美国左派惯有的教条主义错误,使其当前的重建行动依然是停留在书斋中的少数精英知识分子的智力游戏,无助于改变自身的历史地位和美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论美国的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很早就制定了自己的全球战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全球战略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尽管如此,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没有像在今天这样备受关注。特别是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已不仅仅停留在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著作中,而是广泛存在于政党和政府的各类文件,以至广大民众的日常语汇中。在今日世界,人们在不同场合所说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其中的涵义是不同的。本文从解释美国全球战略的涵义入手,系统阐述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演变,(小)布什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继承及其在“9·11”事件后对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最后简要说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华战略:战略临界点与限制性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战略界认为中美关系已经出现了战略临界点。其原因在于,中美实力对比出现了巨大变化,实力对比的变化也导致了美国对华认知的改变,美国认为中国军力超越了美国在亚太的传统优势,中国经济崛起动摇了美国霸权的基础,而且认为中国正在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对此,美国对华战略正试图寻求调整。在战争、遏制、接触等单一战略均难以奏效的前提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很可能采取限制性竞争的对华战略。美国将会试图通过贸易战、金融战、网络战等手段打压和限制中国,"印太战略"也属于对中国的限制性竞争战略。对此,中国应强化战略制衡,加速战略转型,继续推进合作,并以整体战略化解美国的限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0.
双周人物     
《南风窗》2004,(4)
国台办主任再做美国工作2月2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开始访问美国。这是过去3年里陈云林第二次访问美国,据凤凰卫视报道,在美期间,陈云林到白宫会晤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以及前不久访华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其他一些重要官员。阿米蒂奇在今年1月底的访华中明确提出,台湾提出的公投确实引起人们质疑那些公投推动者的动机。台湾也有官员随后计划到美国游说,但被美国拒之境外。这些已经可以向大陆交代,不过美国态度仍然模糊,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美国全球反恐战略的实施,非洲对于美国的战略相关性提升。南非作为非洲最具实力的地区大国,是美国全球战略中非洲事务的主要关注点和依托。美国与南非的关系是,互有所求,各有所持。美国在非洲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与南非的合作是美国实现这些利益的重要策略。南非新政府重视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与安全,并有利于南非在非洲发挥领导作用。但是,美国的强权政治和干预政策,不时受到南非的抵制。  相似文献   

12.
1943—1953年间,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领导了美国地区研究创生运动。这一运动不仅致力于填补当时美国海外知识的空缺,而且着眼于对美国社会科学的总体改造,并饱含对美国文化和公共智识生活的关切和反思。美国的地区研究以"跨学科"和"全世界覆盖"为核心理念和目标,具有改造美国社会科学、对现有学术专业化格局予以深化和拓展的深远意图;而其推行和倡导的"跨文化理解"和"文化相对主义",则构成美国社会科学家和智识精英克服美国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偏狭性的自觉和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卡特琳娜”和“丽塔”飓风袭击美国,引发了美国社会的一场空前的灾害, 同时也在美国知识界引发了一场有关美国社会黑暗面的强大讨论浪潮。飓风灾害给许多美国人带来深重的痛苦,而布什政府在预防、应急和救援上的极度失败也令美国公众震惊。公众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0月美共经济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关于世界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学》的报告(主要由瓦迪·哈拉比起草,由哈拉比提供给本刊发表),对当前世界和美国资本主义做了政治经济学分析。报告认为当前威胁世界经济的五大因素即美国急剧上升的贸易赤字、美国失控的联邦预算赤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石油价格飙升和中国经济可能遭遇硬着陆都根源于美国:前三点都直接是美国的经济问题,第四点油价大涨正是美国垄断集团操作的结果,第五点也与美国有关,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本来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因素,但是在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危机的压力下,中国抵御风险的能力下降。总之,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总根源。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赵龙跃  管传靖 《国际展望》2013,(1):52-67,116,149
近几年来,美国受经济和社会问题、对外战争、新兴大国崛起等问题的困扰,国际声誉连续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种种质疑。面临内外困境,美国政界学界对于美国未来的全球战略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此次大讨论中美国自由派学者活跃,他们在批判新保守主义的基础上,以"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与"霸权合法性"为核心,形成了系统的全球战略观,认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由美国建立并主导,该秩序与美国霸权合法性相互影响,是维持美国霸权的重要基础。对美国全球战略思想这一线索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特点和实质,对我们认识和应对美国全球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瑞 《法制博览》2015,(6):271+269
180年多前法国青年托克维尔游历美国,耳闻目睹了美国初期的社情、政情,并记录成书为《论美国的民主》。抛开学术价值不说,该书也是我们研究美国早期历史的宝贵资料。笔者仅从一个视角,即美国民主产生的基础和过程的角度,来研读此经典著作。建立美国民主的基础有褚多异于全球其他地区的地方,这种民主基础的独特性,成就了美国式的民主。民主不能脱离各国的社情、民情,故民主具有其独特性,也不能随意复制。  相似文献   

17.
余光益 《南风窗》2010,(8):88-89
如果你对所谓的"右翼美国"一无所知,你就算不上真正了解美国,你对美国的很多社会现象亦无法理解。比如,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拼命捍卫持枪权、反对堕胎和同性婚姻合法化?为什么美国的大部分州都保留了死刑?为什么超过半数的美国人不相信进化论是真理?  相似文献   

18.
硬、软美国两种社会哲学,恰恰代表了美国共和和民主两党的意识形态倾向,因而与红美国和蓝美国的分野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是西方学界争论已久的议题,并引起美国社会主义和美国工人运动史研究者的关注。美国共产党的历任领袖也经常出现关于"例外论"的言论,其中,美共书记杰·洛夫斯顿还曾因发表过类似言论而被驱逐出党。事实上,洛夫斯顿并不认为美国的资本主义不存在危机,美国的工人阶级不会进行革命。他的"例外论"是在列宁帝国主义论基础上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情所进行的分析,认为当时的美国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工人阶级还不可能起来革命。从根本上说,洛夫斯顿的"例外论"是美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美国化"和"布尔什维克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美国拒绝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CRC)的行为一直为世人所诟病。事实上,美国拒绝批准CRC的主要原因在于CRC与美国例外论的政治传统、联邦主义的法律体系和美国传统家庭理念存在冲突。同时,CRC内在的权利冲突问题,基督教右派在具体的政治运作中的坚决反对和有效动员,也是导致CRC未能适用于美国的重要原因。而上述原因与美国的虚伪和霸道无关,美国拒绝批准CRC不宜受到指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