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加强高校德育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桂平  王晓华 《传承》2007,(7):122-123
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提出"和谐德育"的新理念,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重视生活道德践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环境;建立和谐的德育评价机制;充实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到单位实习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实习单位具有企业文化、先进人物、规范管理等重要德育资源。当前存在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双方的德育和谐衔接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衔接管理机制等。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应当处理好大学德育与实习单位德育的和谐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帮胜 《人民论坛》2010,(4):191-193
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和谐的人的存在,而和谐德育教育正是以培养和谐的人为最终目的的。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建立和谐德育体系,全面系统实施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输送高品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德育过程,在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德育看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把社会主流意识转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以交往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德育则认为,它是道德及道德文化生成、构建与共享的过程,是师生为实现和发展自身本性而进行对话与理解的价值介入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构建和谐的高校德育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湖北社会科学》2007,2(8):154-157
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存在着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和谐的高校德育生态环境是由社会大生态环境、教育系统生态环境和高校德育"微生态环境"等三个部分构成的。构建和谐的高校德育生态环境要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的关系;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实现大中学校德育理论教育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德育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在构建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谐德育体系理念,坚定指导思想,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机制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余红 《理论月刊》2007,(5):174-176
当今时代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传统的德育哲学必须自我转型,应该由外在知识论转型为心灵境界论,由把受教育者视为被动接受的客体转型为视他们为主观能动的道德主体,由封闭灌输式的德育方式转型为开放渗透式的德育方式,由偏重于历史唯物主义伦理观转型为对人类各种德育思想的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8.
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德育的内容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在新的时代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堪忧 ,传统德育的理念有待转变 ,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改革和创新。在此氛围下 ,心理教育应纳入传统德育的内容之中 ,使之成为德育的延伸和补充 ,以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主体间性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的探讨,归纳出主体间性在网络文学中的四大表征网络文学的自由本性网络文本的互文性;网络写作的交互性;网络传播的在线性。对网络文学的主体间性进行研究,使文艺学理论研究视野紧密联系当下流行文学的现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丽君 《求索》2007,(3):120-121
构建和谐社会在发展问题的价值选择上有着更高的道德伦理价值取向。高校德育应增强其实效性,围绕和谐社会的三个基本亮点,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现代礼仪习惯,发展学生的主体德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总体要求与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要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其理论背景与当前高校德育语境具有话语的“互文性”,其与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当前要“内化”其为高校德育的具体要求,致力于实现青年学生的主体精神的诗性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德育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放任"式或"管制"式是误解或曲解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两种典型形式.主体群理论为缓解高校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紧张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对高校教师处理好人性化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何振波  张国泉 《传承》2008,(2):88-89
在德育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放任"式或"管制"式是误解或曲解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两种典型形式。主体群理论为缓解高校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紧张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对高校教师处理好人性化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情感冷漠、情感焦虑和情感郁结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一体化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实践中的情感问题在呼唤着情感教育.大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离不开教育。高校德育的正向效果也离不开情感教育。通过分析情感教育对德育的影响和当前高校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在德育中有效运用情感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丽璇 《理论月刊》2004,(11):126-128
社区教育与德育一体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社区教育保证了德育一体化的实施熏丰富了德育一体化的内容熏拓宽了德育一体化的渠道,从而保证了德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6.
论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湖北社会科学》2008,42(2):187-189
主体间性理论是继主体、主体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主体间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律特征以及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活动德育模式是在反思传统德育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特点在于突出了受教育者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认识的主体,更要将其培养成为实践的主体。这既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自身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德育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愈是处于善恶之间游离的情形中,教育愈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要真正使人类都具有消除厄难的自觉与责任,应该说教育是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德育始终是其得以成功的思想及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9.
巫烈光 《岭南学刊》2009,(2):121-123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时代的解放思想是对灌输论的扬弃。解放思想是再灌输,通过改变干部的传统思维方式,调动了干部的改革积极性,从而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导。  相似文献   

20.
王启明  袁祖社 《求索》2013,(9):212-214
本文从灌输性范式和主体性范式的内涵入手,审视和反思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灌输性价值观教育和主体性价值观教育的正负面价值,剖析了主体际性价值观教育范式的价值意蕴.提出了利用主体际性价值观教育实现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主张,并从价值观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思维四个方面探讨了主体际性价值观教育范式的实践转换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