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给我国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社会改革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改革中的社会心理状态,把握群众的社会心理动向,努力优化社会心理,这对目前我国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的社会心态问题及其有效疏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历了18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之后,公众的社会心态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性变迁.今天的社会心理环境,不仅相比于改革开放前夕,令人产生“换了人间”的感慨;而且相比改革的初中期,也早已是“时过境迁”,不可同日而语.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改革开放作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及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所产生的巨大经济绩效已逐步达成共识.人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大为增强,对改革的心理反应已逐步开始走向理智、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社会心态环境已风平浪静,一切都朝着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方向演进.事实上,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公众社会心态中所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已更为深刻和尖锐地暴露出来.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居安思危,积极探索缓解和消除社会心态问题的有效途径,将问题消除在萌芽或初期状态,以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它必然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引起人们社会心理的种种变化。反过来,人们社会心理的种种变化又对改革开放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研究改革开放与社会心理的辩证关系,对于改革开放能否顺利地进行和人们社会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出现的一些社会矛盾的加剧,比如,体制不完善、权力失衡、机会不均等、规则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等,导致了公众心理的失谐,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要实现我国公众心理从失谐到和谐,必须坚持改革,完善和谐社会的体制基础;贯彻机会均等的理念,形成机会均等、规则合理、公平正义的社会;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践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平衡社会利益关系,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和利益格局;加强公众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改革不仅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向纵深发展,而且已经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心理方面的许多深刻变化。但是,社会心理在社会改革中乃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想对此发表一点议论。 (一) 社会心理在历史发展和社会改革中具有  相似文献   

6.
社会心理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心理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探微林祖泉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于周围的环境及其过程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极为复杂的精神生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社会心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人格问题张挪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开放实践,使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公众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革。与之相应,在人们的道德心理机制上,也必将产生深刻的变化。重新确立与市场经济相...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众的社会心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积极方面来看,人们的自由平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有了很大增强,社会心理从整体而言日益走向成熟和理智。但同时,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滋长了一些消极、落后、颓废的社会心理,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这种消极的社会心理主要有:一、高期望心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但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欲望。这种不满足的心理,一方面能够刺激人们积极上进,努力提高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当人们的期望和要求在社会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时,会形成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期望增长只有同经济增长同步趋进,才能实现社会满足,但经济发展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满足的增速低于期望的增速时,公众期望的挫  相似文献   

9.
于忠斌  屈万日 《奋斗》2004,(7):27-27
舆论监督乃公众的言论监督,特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的监督。所谓“激浊扬清,嫉恶扬善”系舆论监督之要旨。舆论监督的目的是通过舆论的力量,破旧立新、兴利除弊,帮助政府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人们对改革发展的信心,推动社会进步。因此,作为党的喉舌的党报党刊,舆论监督更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并不断深化的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它不仅涉及到我国的经济、政治、科技、而且也波及到人们的社会意识,引起人们的社会心理的巨大变化。十年来,在改革的大潮流中,人们理解改革,支持、拥护并积极参与改革的社会心理占据主流地位。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改革的浪潮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改革的社会心理,如习惯心理、守旧心理、怀疑心理、牢骚心理等。要深化改革,就必须  相似文献   

11.
及时回应公众、媒体的一些询问和质询,体现的是政府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的态度,也是其对局势掌控能力的应有表现.然而,说来也怪,我时常有一种矛盾心理——既希望政府部门对新近发生的热点问题及早做出回应,又怕听到回应后受到二次心理伤害. 这种矛盾心理的产生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2.
校园流行语的语用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语言变体的产生都和民族心理、社会变动、人们心态休戚相关,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又忠实地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当前大量校园流行语的出现,是青年学生求新、调侃、求简、模仿、崇拜等心理对语言作用的结果,同时,校园流行语也刻上了学生这个社会群体心态的印记.是研究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标本。对校园流行语的心理探究,可以在搞清校园流行语产生和流行的心理原因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政府的行为为公众意愿所确定,政府决策如何能够满足公众的意愿,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这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而要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作用,必须保障公共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这又要求其在社会心理上有所支持。本调查从社今心理学的角度对公共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进行研究,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角度来了解和分析其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一、改革时期人们心理矛盾的主要表现 改革是一场极其深刻广泛的革命。它在迅速改变我国社会面貌的同时,也不可遏止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陈旧的心态,给人们的心理结构注入新质。但是,这种对人们心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社会物质产品日趋丰富。充裕的物质供应,琳琅满目的商品,激起了群众强烈的消费欲望,唤醒了在短缺经济条件下长期被压抑的消费意识,导致了消费方式的变化。然而,在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收入水平、年龄层次的差异,人们的消费心理是不一样的。在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内需的今天,老百姓并没有形成火爆的消费场景。原因何在?出路何在?本文就这个问题探讨一下社会改革与群众的消费心理。 一、消费心理及其特征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对消费品产生的认知、情感、兴趣等内心活动。消费心…  相似文献   

16.
社会——高校心理共振改革给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人们兴奋、激动、期待、惊愕、困惑、喟叹百感交集。市场的发育、商品经济的生长、竞争机制的出现,冲击着原有的秩序和价值观念。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动机和行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分歧和变化。这种将整个社会都卷进来的利益分化过程,又伴随着社会相同利益聚合的过程。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不同阶层和社会集团出现了利益再分配,形成了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社会利益群体便出现迅速分化和重新组合。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改革,评价改革的每一个环节,产  相似文献   

17.
桂林面对冰雪灾害应怎样锁定最小损失?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一个健康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应积极引导群众建立必要的心理防护,从多方面培育公众对抗冰灾的信心,并形成对经济前景的合理心理预期。良好的公众心理,不仅可以缩小损失的乘数效应,在经济恢复期还将形成公众积极创业的信心。第二,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应急系统进行支持。一个健康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加上一个健全的社会应急系统,不仅可以稳定产业的正常运行,还将激起受损害行业的内部自救,并成为最终战胜这场冰雪灾害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当前,心理因素在改革实施中的巨大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意识。分析人们对改革的主观感觉,端正人们对改革的态度,提高人们对改革的信心、期望水平与心理承受能力等等,是顺利进行改革的必要条件,同时,也  相似文献   

19.
增益型改革转向利益调整型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利益调整型改革必须立足于社会公正,以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优化社会结构和加快农村发展为突破点,通过保障公众合法权益、调整不合理利益和增进弱势群体利益来促成改革的成功,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1977年,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强调从整体化、社会化的观点来研究人体与疾病,既重视生物因素在致病中的重要作用,又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在致病中的影响,把病人、疾病和社会环境相互有机地联系起来,完成了医学模式的转换。新的医学模式高度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要求医务人员必须高度注重患者的思想感情、社会环境,要求正常的医患关系应以关心病人、了解病人和加强交流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