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共历史问题》杂志就《二十大和二十七大之间的共产党》问题展开了讨论。在1988年第4期上刊登了两篇文章。一幅是格洛托夫撰写的《关于五十年代后半期至八十年代前半期苏共活动的某些历史经验教训》,另一篇由祖布科夫斯基撰写的《1956和1965年未完成转变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文章分析了苏共在五十年代后半期至八十年代初期的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活动。试图认识消极现象产生的原因、停滞机制形成的依据。研究这些问题对于苏联当今的改革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略析大东盟的形成及其发展中山大学东南亚所许肇琳一、"大东盟"的建立是形势发展的必然1、为因应国际形势发展的挑战八十年代以来,世界风云变幻,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经济上向区域化、集团化发展。1993...  相似文献   

3.
安德罗波夫继勃列日涅夫之后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已一年多了。在这期间,苏联国内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变化,从人事调整、经济政策、社会控制和理论动态四个侧面来谈一谈对苏联国内政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本世纪以前,俄国居民有近70%是文盲,居住在沙俄境内将近五十个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到了八十年代,1981年苏联境内拥有217个出版社,每年出版书籍八万多种,报纸八千多种,杂志五千多种。平均每分钟印书4,000册,苏联号称全世界读书最多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六十年间,出版了三百  相似文献   

5.
时间匆匆,苏联剧变已有10年。这些年来,国内外从事苏联问题研究的学者,对20世纪历史上这一最重大事件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人们苦思冥想,辛勤探索,想要悟出个究竟。特别是从1996年我国领导人一再提出要研究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之后,学者们在拓宽研究视角的同时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探索苏联剧变的主导因素问题上。我早在1989年8月,当波兰等六个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后就提出,这些国家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就是说,斯大林模式弊病太多,历次改革又遭失败,从而到后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苏联东欧国家的主要经验发展战略目标是加速经济集约化,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苏联和大部分东欧国家先后制订了1980~1990年的食品纲要。他们不仅把实施食品纲要当作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八十年代政治、经济的中心任务,而且也把它当作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及东欧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理论观点发生很大变化,现评介如下: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矛盾和问题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矛盾和问题的分析,基本上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内部矛盾关系;二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与全民所有制的矛盾关系。归纳起来有五点:  相似文献   

8.
《政治教育》1988年第17期刊载题为《苏维埃民主发展的新事物》的文章,介绍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等几个政治概念,现全文翻译,供读者参考。★★★★★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苏联国家政权的新的最高代表机构。它有权自己审理和决定有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所管辖的任何问题。预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将应该决定国家生活的最重要的立宪、政治和社会经济问题,诸如通过苏联宪法和对其进行修改;通过关于苏联组成问题的决定;在加盟共和国内确定建立新的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确定苏联的国界;确立加盟共和国之间边界的变化,决定苏联内外政策的基本方针;确定国家的远景规划和最重要  相似文献   

9.
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前都是以国家投资建房为主,从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国家先后建立属于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的多层次住宅所有制结构,并制订了专门的政策、法令以及多种经济措施,保护和鼓励集体和私人投资建房,买房,发展私有住宅。在苏联,国家所有的住宅占大多数。当前,合作社和私人建造的住宅比重在增加。八十年代前半期这种住宅比重为整个住宅数的20%。国家正试行向合作社出售由国家投资建设的住宅。整个八十年代私有住宅的比重已接近24%。  相似文献   

10.
政治期页苏共二十七大和苏联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11试论赫鲁晓夫的干部更新制度16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同西方的政治经济关系111戈尔巴乔夫的第一年:建立权力和权威(续)117苏联的政治发展和机关人员的素养122关于社会主义管理的某些特性135苏联部的职能管理局介绍131南斯拉夫现行民族政策是各族人民和睦相133 处的纽带21苏联政治体制基本特点及其改革初探28南共联盟自我完善的理论与实践212苏联社会主义人民自治的实践及前景展望216苏联等国行政法制建设及其对国家管理的220 作用论苏共在管理发展中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225 作用-苏联的检察机关2 3…  相似文献   

11.
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是美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左翼学者,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其著作特别是关于苏联解体的著作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4年11月23日,大卫·科兹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了有关苏联解体的教训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如下:13年前,苏联体制完全崩溃,迄今其原因还是争论不休。苏联解体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事件。1989-1991年,苏联突然分裂。他们的社会主义体制被一帮人试图用资本主义体制代替,这发生在十月革命75周年之后。从这件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苏联会走到社会主义体制的尽头?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都是有争议的。  相似文献   

12.
苏联演变、苏联解体已经过去好几个年头了。这一震惊世界的大事变对当代世界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的变化、乃至对下世纪世界格局的形成都发生了并将会发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实属必要。本文试图从宏观把握的角度上,以事件的突变性作为关节点,把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的6年中苏联国内的事态变化过程分成若干阶段进行描述,以期获得对事件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里海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其水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苏联解体前,里海沿岸国仅有两个国家:苏联和伊朗。几十年来,这两个国家根据1921年和1940年双边协定共同管理,没有发生过大的争执,里海是世界上的“平静之海”。苏联解体后,里海沿岸国家由2个变为5个,新增加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不把俄罗斯计算在内,沿岸国领土总面积是493.97万平方公里,人口共有7997.7万。90年代以后,这一原不曾被人  相似文献   

14.
苏联八十年代中期掀起的改革浪潮使“什么是社会主义”成为热门话题,特别在苏联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论。五六年来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纷纷登台亮相。讨论大致可分两个阶段,即以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前后为分野。前一个阶段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今后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可以概括为斯大林搞的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一种意见认为,所谓斯大林模式确有弊端和缺陷,他本人也有严重错误。但斯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俄国历史处于转折点已成定论。从八十年代中期俄国历史实现了迈向新时期的开端。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社会意识、政治和国家组织发生激进和革命性变化,所有制关系和社会结构开始了深刻的变动。共产主义体制和苏共的崩溃、苏联的解体、新独立国家的建  相似文献   

16.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苏联,有三十七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使伊斯兰教成为继东正教之后的第二大宗教。根据苏联一九八○年三月公布的一九七九年人口普查资料,苏联现有二亿六千二百万人,其中四千三百万人是穆斯林,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在二十年的时间中,穆斯林的人口比重从11.6%发展到16.5%,使苏联成为继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之后穆斯林人口名列世界第五位的国家,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自1966年正式推行“新经济体制”以来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六十年代中后期的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阶段,七十年代初期改革工业管理体制阶段和七十年代末开始执行的“新决议”阶段。1984年1月开始,苏联领导决定先在电机工业部、重型和运输机器制造部,白俄罗斯轻工业部、乌克兰食品工业部,立陶宛地方工业部等五个工  相似文献   

18.
慕尼黑事件发生后,贝奈斯重新思考捷克斯洛伐克在东西方之间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充当"东西方桥梁"的思想。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和英国在缔结苏英同盟条约谈判的过程中,围绕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问题展开了争论,斯大林作出了抛开分歧,未来将以武力解决的决定。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由苏联解放的前景渐趋明朗,贝奈斯从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出发,下定决心一定要同苏联签订条约。针对英国的反对意见,斯大林建议在苏捷条约中加入今后波兰加入条约的可能性的规定。苏捷条约充分体现了大国之间协调利益而决定小国命运的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根据苏共中央一九八三年七月全会决议和其后通过的《关于扩大工业生产联合公司(企业)计划和经营活动权力以及加强它们对工作成果责任的补充措施》决定,苏联从今年年初开始在五个工业部进行工业企业扩权试验。与此同时,经济学家们继续讨论与扩权有兼的种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扩大工业企业自主权的实践在经互会东欧成员国中起步较早,所以苏联很重视研究它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前不久苏联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经济研究所组织了  相似文献   

20.
对苏联的人道援助,对我来说既非必要,也是不幸的。说不必要是这种援助不符合苏联人民的实际需要。事实上苏联生产的粮食足够养活自己的人民。但是,丰产不丰收。据我们所知,苏联每年大约有20%的小麦烂在地里。相当于苏联全年进口的粮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农庄庄员按月领取工资,对收获没有兴趣。我们知道,1990年秋,由于风调雨顺,苏联土豆大丰产,但是有一半没有收上来。为了挽救这批土豆,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