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闽西是一个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闽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许多胜利,许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抗日战争爆发后,闽西人民在中共闽粤赣边省委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和民主运动,实现了“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2.
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在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内,于1935年4月成立了中共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闽西的红八团、红九团、明光独立营等红军游击队,坚持三年不屈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的“清剿”终于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个时期,即称为闽西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西具有报刊活动的良好基础。即使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极为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党刊党报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坚持活动,并在反“清剿”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战后期美国与中共合作的基础是脆弱的刘德喜抗日战争爆发以前,美国与中国共产党一直势不两立。但是,在抗战后期,双方之间却发生了合作。那时,美国派出记者和军事观察组来到中共边区政府延安访问,寻求与中共联系及合作。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后,中国共产党也正式决定...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拯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抗日救亡的重任。按照党中央的指示,中共鞍山地方党组织和中共党员在鞍山地区积极开展工作,为赢得抗战的胜利,解放全中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共台辽中心县委的建立及其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5.
正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不仅派遣大批党员干部、进步人士打入国统区的各种报刊,积极占领舆论阵地,而且在海外着力发展中共的报刊事业,建立了新闻界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香港发行的中共报刊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上海文化界、新闻界的部分进步人士组成国际宣  相似文献   

6.
“七·七”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闽粤赣边区省委成立,统一领导闽西南、粤东潮梅地区和部分赣南党的组织。1938年春,边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省委改称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书记方方,直属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同年冬,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消长江局,成立南方局,周恩来为书记。1939年1月起,闽粤赣边区的党组织,就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至1946年5月,她经历了继续发展、巩固、停止组织活动和恢复发展组织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7.
陈永红 《广东党史》2007,(6):F0003-F0003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组织得到逐步恢复与发展壮大。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派张文彬到广东工作。同年10月,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张文彬为书记,薛尚实负责组织,饶彰风负责宣传,梁广任委员,领导广东、广西和香港的党组织。同月,成立中共闽粤赣边委员会,直属中央领导。1938年4月,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中国共产党与美国一直势不两立。但是,在抗战后期,双方却有过一段合作。那时,美国派出记者和军事观察组来到延安访问,寻求与中共的联系及合作。美军观察组到延安后,中国共产党也正式决定与美国进行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合作。双方在抗战后期的联系及合作,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中共与美国在抗战后期确立的相互联系及合作政策的思想基础却有很大不同。 当时,美国确立与中共联系及合作的政策并不是要实行主义上的合作,而是要实行主义上的排斥。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的当权者认为,只要中国共产党放弃了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前后,中共在福建创办了众多抗日救亡报刊,这些报刊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以这些报刊为载体进行的抗战文化宣传,形成了以永安为中心、向全省辐射的舆论阵地。这不仅吹响了福建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号角,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而且维系和巩固了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群众基础与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从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到抗战胜利,国共对陕甘宁边区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若干轮的谈判论争。抗战爆发前夕和初期,出于合作抗日的需要,两党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协,陕甘宁边区得以成立;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谈判中提出苛刻的条件,意图限制甚至撤销边区,进而削弱共产党,中共随之对国民党采取强硬态度,提高了谈判条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给发动内战做充分准备,邀请中共谈判,中共为了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答应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这就注定了两党不可能就边区(亦即解放区)的任何问题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一、抗战胜利后福州进步报刊的初步中兴福州历为福建省的文化中心,报刊作为文化活动的一种方式,在其发展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然因抗战爆发后省会被迫迁往内地永安,其间又曾两度遭到沦陷,而使当地早先蓬勃旺盛的报刊活动在总体上“陷入一片沉寂,迥异于战前”①,尽管尚有少量报刊仍在坚持战斗,但总是萧条了7年之久。于是福州报刊活动,才有了抗战胜利后再度中兴的艰巨任务。但是,抗战胜利之初福州报刊业的复兴却有着良好的条件。首先是随省会迁回了一大批编辑及印刷力量,提供了人力及物资的必备条件。其次,国民党当局在策划内战阴谋的同  相似文献   

12.
位于山东胶东半岛的招远是中国著名的"金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武装占领招远,之后大肆掠夺该地的黄金,胶东中共党组织及八路军则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黄金争夺战。八年抗战中,胶东军民共向中央"贡献"了13万两黄金,这成为保障中共抗战事业的一个重要经费来源。日寇叫嚣:"宁失招远城,勿失玲珑矿"招远自古就以盛产黄金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玲珑金矿。抗日战争爆发前,招远已经是亚洲最大的金矿产地。1939年2月27日,日军侵占招远城,第二天,他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整个世界大的范围内考察,明确提出"抗战的外交"的思想.在实践上,则联合苏联,争取英美,团结各反法西斯国家和民族,在抗日斗争中相互合作和支持,争取和团结一切国际友好人士对敌后抗战的支持,推动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建立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的延伸,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自青年时期起,直至1942年病故四川江津,虽命运坎坷,道路曲折,但无时无刻不热爱祖国,反对外国侵略,自始至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他以民族利益为重,抛弃前嫌,积极宣传全民族抗战思想,投身抗战洪流,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 出狱伊始 投入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共和全国人民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15.
辛锐,这位抗日战争中的著名女英烈,她的英雄事迹在山东有口皆碑,广为传诵。可知否,她就是著名革命烈士陈明的妻子,她是龙岩老区人民的好媳妇! 辛锐,1918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畔一资本家家庭。父亲辛葭舟,是一位思想进步的银行家。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他的家庭成了中共的地下联络点。后来,他带领儿子、女儿  相似文献   

16.
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庆之抗日战争结束后,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和主观条年。在中共80年的征程中,抗日战争是一个非常重件的限制,中共在较大范围内开展抗战全过程史的要的时期。经过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由一个不能在研究在较长时间内未能全面展开。50年代至70年全国公开合法地活动,党员人数只有4万的政党,发代末期,由于中美对立和中苏冲突,美帝侵华史和沙展成为拥有口0万党员和多块根据地、组织严密、思俄侵华史均极为史学界所重视,而整个抗日战争史想统一、政治成熟、在国内外都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的研究包括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5,(9)
1、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 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七七事变 2、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是( )。 A、九一八后东北义勇军抗日 B、一二九运动 C、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抗日 D、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日 3、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是( )。 A、晋绥根据地 B、晋鲁豫根据地 C、苏南根据地 D、晋察冀根据地 4、下列不属于新四军在安徽建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是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并执行了一条全面抗战路线,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一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钢铁般的人民武装。 抗战爆发时,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在血与火的磨难中走过了近十个年头。此时的人民军队已经不是武装割据时期的农民武装,而是一支有着稳固的战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中共为了争取抗战宣传战的胜利,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了广泛宣传,中共报刊便是宣传途径之一。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中共报刊作所作的抗战动员宣传工作以及取得的宣传效果作了梳理与简析。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22日召开洛川会议,发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纲领确定要“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随着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中共适应抗战新形势,按照根据地情况,制定颁布惩治贪污条例,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严惩贪污分子,在巩固根据地政权、推动抗战胜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