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于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关系不同,有的具有劳动者的身份,因而享有工资和"五险一金"等劳动者的权利;有的不具有劳动者的身份,和用人单位之间只能是劳务关系,只能取得生活补助等报酬,人身受到伤害适用《侵权责任法》。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完善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法规,明确顶岗实习的法律关系,保护顶岗实习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准毕业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劳动权益如何维护迟迟未能得到解决,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也并未给准毕业生带来福音。本文肯定了准毕业生的劳动者主体资格,并通过对兼职、就业、实习的比较,初步探讨了准毕业生的法律地位和兼职的法律性质,为完善保护该群体的劳动权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实习期身份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习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大学生实习期身份的变化,由传统实习模式下单一的学习者转变为企业岗位上的工作者或者企业试用期的员工,这就使大学生可能具有劳动者的身份。本文认为实习期的大学生是否具有劳动者的身份关键在于大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是否形成了劳动关系,大学生的身份与劳动者的身份并不必然冲突。  相似文献   

4.
李佩 《法庭内外》2011,(12):33-34
大学生为了应对就业压力,同时为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常会在最后一个学年通过学校介绍或者自己联系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在读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已成为定律和常规甚至纳入学校的培养计划或方案。但是,面对准大学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实习,其身份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劳动者,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不是劳动关系,我国现在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来对此进行调整。如果界定为劳动者,享受我国《劳动法》的特殊保护;否则,只能是一种劳务关系,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前提下,依照民事法律,给予实习或就业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同等的法律保护,而实习或就业的大学生的工伤、劳动待遇(包括工资、试用期等的合法性)、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缴纳就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发展,我国已经制定颁行了以《劳动法》为基本法的一大批劳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无不体现着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学校与实习单位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权益保障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的一个重大突破是,立法上首次明确规定了兼职的合法性,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日趋成熟,兼职将会在我国大量存在。兼职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建立的关系.都属于劳动关系,且是平行的劳动关系,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其劳动权益应当受劳动法律保护,然而,兼职劳动者如何享有休假权却出现立法空白。本文以《职工带薪年休假务例》为视角,认为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单位都应当给予年休假,兼职劳动者享有双倍或多倍的年休假期,符合年休假的本质属性,既有法理基础,又有可操作性,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体现劳动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腾 《法制与社会》2010,(28):58-59,68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以其维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相对弱势方的利益而为实务界和学术界所称道,用人单位用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方式规避法律的现象的存在使得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水平大打折扣,而不同法院对法律适用的不同意见也使得实践中出现同类案件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不同的情况。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实践中针对用人单位利用补签劳动合同的方法来规避而引发的补签劳动合同效力认定。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高校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在立法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实习生的身份无法确定,劳动关系难以建立.现阶段面对着日益显著的侵害大学生实习权益现象的发生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从法律体系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更加需要我们权衡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利益、为学生设立完备的保险机制等将保护大学生实习权益的措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是一部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法律。该部法律在起草阶段,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引起  相似文献   

11.
陈俊霖 《法制与社会》2012,(20):231-232
本文源于笔者所主持的全国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在校大学生实习和兼职面临共同困境下的权益保护体系探讨》的调查报告,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对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当前在校大学生实习和兼职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何保护其合法权益成为一大难题.法律保护的缺失使得权益保护失去依据,因此迫切需要法律保护的回归,进而构建完整的权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我国劳动法律并未对劳动力的所有人"劳动者"给出明确的定义。劳动者含义和劳动关系的建立与劳动合同生效时间之间关系的模糊不清,不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备受瞩目的《劳动合同法》日前已正式出台,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被称为“我国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中的又一里程碑”的法律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变化,给劳动者维权提供了新武器。  相似文献   

14.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为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三大合同形式之一,其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这有助于调整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另一方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的限制较多,便会引发人们对合同双方当事人公平的思考,避免出现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更多的不平等。因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该劳动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行政与法》2010,(5):116-118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价值目标是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但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的抵制、规避行为,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地方政府、工会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导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不容乐观。为此,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促进企业自觉维护职工权益,并完善《劳动合同法》的相关配套制度,落实政府与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自1994年以来,我国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未定和谐的劳动法律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实践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的频繁发生,暴露了我国劳动法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指出要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就亟需针对劳动法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江淮法治》2008,(10):8-8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分别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政府部门促进就业和劳动争议涮解与仲裁作了全面规范,为保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各级工会组织要认真组织学习,全面宣传贯彻,推进法律实施。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为劳动者包括妇女维护其劳动权益带来了春风,但现实中侵犯妇女劳动权益的事件仍屡屡发生。本文在阐述我国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现状基础上,剖析了制约妇女劳动权益实现的法律原因,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妇女劳动权益法律保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邓新龙 《政法学刊》2013,30(1):47-51
劳动力派遣就是一种新型用工关系,劳动力派遣涉及到派遣机构与劳动者之间的特殊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企业、事业单位违规使用劳务派遣工,逃避劳动合同责任,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力派遣中劳动者权益如何保护,劳动力派遣关系如何进行法律规制,是促进我国劳动力派遣制度完善并切实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合同法》已经实施大半年,这部法律对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工制度,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被称为处理劳动纠纷的"宪法"。但是对《劳动合同法》的争议却越来越强烈,已经由一个法律问题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在全社会中形成了两种绝然对立的评价。本文以试用期为视角,旨在探讨《劳动合同法》对我们劳动关系的影响,就相关不足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