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抵押权与质押权的冲突是在动产抵押的出现而产生的。两者产生的冲突在现今我国相关立法上并没有做出较为完善的协调之规定。并且,我国《担保法》司法解释和《物权法》都是承认两者可以同时存在一物之上。基于此项相关规定,可以根据两者的冲突产所产生的效力以及物权公示的方法对两者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2.
契约中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始终贯彻契约法的发展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两者的地位并不相同,它们更多的从属于政治、经济等要求。两者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主要的民法典文本或契约法文本没有任何一个完全贯彻客观主义或主观主义。我国未来民法典也没有必要在两极之中选择一个,而是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出台后,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已明确为登记生效主义,但并没有明确具体采用德国模式还是瑞士模式。经过对大陆法系三种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法国主义、德国主义、瑞士主义的比较,本文认为瑞士主义兼取了前两者之长,弥补了前两者之短,以其结构上的优势以及对我国国情的适应性成为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和《立法法》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均作了规定,但都没有明确界定两者的范围与界线,致使两者的立法权限和关系模糊,位阶不明确,这与法制统一原则相悖。本文通过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来源、性质、范围的分析和梳理,指出两者的立法权在性质和效力上的区别,由此说明“基本法律”与“法律”在性质、内容范围及其效力等级上是不同的,并指出《立法法》将两者混为一体所产生的影响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是从苏俄犯罪构成理论“翻版”而来,是一个典型的“舶来品”,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从来就没有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犯罪构成理论.在传统的四要件构成理论即将土崩瓦解,而德日犯罪构成理论一时难以被广大学者接受之时,我们应当立足于刑事法律的具体规定以及犯罪构成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来建构属于我国自己的犯罪构成理论(即:犯罪客观方面——社会危害性——罪过).依此建构的犯罪构成是好是坏,检验的一个简便方法便是将其与精致的、备受不少学者推崇的德日三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进行比较,若两者功能吻合,则这样的犯罪构成或许是可以被接受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理论界和实务界不少人认为冲突规则的适用和外国法证明模式是因果关系的错误观点,本着为我国司法实践正本清源的目的,通过分析将两者混同的可能原因:扩大法院地法的适用和避开证明外国法的困难,进一步指出两者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更不可能等同起来。同时,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分析了实践中冲突规则应当依职权适用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量刑是刑事审判的中心任务之一,定罪是为其服务的,两者都是刑事审判中的两大基本活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在"重定罪,轻量刑"思想影响下,忽视量刑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对量刑问题的关注仅集中于实体法领域,没有将其纳入程序法的轨道。司法公正没有一个良好的程序制约,没有程序保障各类诉讼主体的有效参与,量刑只会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可能性加大,正是我国量刑实践的窘境和程序正义的理念深入,促使我对量刑程序独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探究,以求循序渐进,探索适合我国的相对独立量刑程序。  相似文献   

8.
论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的区别——从案例出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行为法中的免责事由按损害是否由被告人的行为造成而分为正当理由和外来原因两类,前者因被告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而免除或减轻被告人的责任;后者因被告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缺乏直接因果关系或者说损害不是被告人的行为造成的而免除或减轻被告的责任。关于外来原因是由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两者构成,还是不可抗力包含了意外事件,我国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同时,我国侵权法学界也是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案例出发对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作实证分析,以期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作较清晰的界定。一、我国法律和…  相似文献   

9.
针对理论界和实务界不少人认为冲突规则的适用和外国法证明模式是因果关系的错误观点,本着为我国司法实践正本清源的目的,通过分析将两者混同的可能原因:扩大法院地法的适用和避开证明外国法的困难,进一步指出两者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更不可能等同起来。同时,从正面和反面两个角度分析了实践中冲突规则应当依职权适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是有联系的,两者都是人民法院作出的否定当事人的诉权的司法行为,没有起诉权是绝对没有要求法院满足其诉讼请求的权利的。但两者又是有区别的,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正确理解和适用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以正确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反避税法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一般认为,税收协定优于国内税法;但是,为了防止纳税人滥用税收协定进行避税,该原则也不应绝对化。受控外国公司税制作为一种重要的反避税措施,也产生了与税收协定的兼容性问题。从欧盟国家的实践来看,观点并不一致。但2003年OECD范本注释明确规定,两者是兼容的。由于我国在新的企业所得税中规定了该项税制,因此,解决两者的兼容性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在《宪法》没有对条约在国内法中地位进行规定之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58条应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不当得利制度和英美法的unjust enrichment制度都具有矫正欠缺法律原因的财产转移与保护财产归属的基本功能,加之在我国没有与英文的法律名词和术语相对应的确切词语,因此很多翻译者都将英美法中的unjust enrichment翻译为"不当得利"。其实这并不合适,事实上,英美法的unjust enrichment与我国的不当得利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对两者的区别加以分析,试对不当得利制度有作一个比较法上的考察,同时看清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的欠缺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自助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私力救济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民事法律关系领域广泛存在,但是我国民法中至今没有确立自助行为制度.本文主要从人权角度对自助行为和人权两者的发展、演进过程作了对比分析,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契合关系,提出我国应当遵循自助行为发展规律,在合理规制的基础上尽早建立民法上的自助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两者含义基本相同,且可以通用、互换,但实际上两者的内涵并非等同,不能简单地将两者作为相同概念混用。虽然分析哲学有这样的箴言:词没有固定不变的含义,它的含义取决于具体语境的上下文对它的具体委托是什么。但是作为法律术语,若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方能确定其含义,难免会在学术讨论中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甚至会在写作中因断章引用他人词句而导致己文辞不达意。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对证明责任及其相关概念争议的分析,探究证明责任的具体含义,并反思我国民事证明标准的界定。  相似文献   

15.
李建光 《证据科学》2006,13(3):195-198
侵权行为法中的免责事由按损害是否由被告人的行为造成而分为正当理由和外来原因两类,前者因被告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而免除或减轻被告人的责任:后者因被告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缺乏直接因果关系或者说损害不是被告人的行为造成的而免除或减轻被告的责任。关于外来原因是由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两者构成,还是不可抗力包含了意外事件。我国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同时.我国侵权法学界也是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案例出发对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作实证分析.以期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作较清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房屋和土地是房地产的两大基本构成要素,对于两者关系,我国立法采房地一体原则。该原则强调两者自然属性上的不可分性,具有方便房地产的统一管理,减少因两者分离处分导致的纠纷等优点,但因两者在价值形态和法律形态上的可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了许多冲突,显示了很多弊端。正确认识其利弊,对完善我国的房地产立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略论律师的证言特免权-从刑事诉讼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在执业活动中发现当事人有隐瞒罪行,是否应当向司法机关作不利于其的指控,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对此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本文首先介绍了英美法中“律师-当事人”特免权的概念、意义、主体和范围,然后分析了为确保发现真实与证言所涉利益两者间的平衡,我国应赋予律师证言特免权的依据。文章最后指出,在我国立法赋予律师证言特免权的同时,还要兼顾律师证言特免权的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18.
张尚 《法制与社会》2010,(3):115-115
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很大的,这都是许多地方和企业积极努力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失误,有些失误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国际贸易的法律问题而出现的。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们必然要做的事情,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运用好国际贸易的法律,从而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良好的导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灾害对人类危害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制定完善的法律,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规范性才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现阶段,我国防灾减灾法治工作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如何规制行政主体的权力、保障公民的权利问题,要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就需要对行政主体的防灾减灾义务进行全方位的法律构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立法中并没有对民事合伙与商事合伙的明确区分,但是理论界的探讨却一直未停止。本文将简要的介绍民事合伙与商事舍伙各自的含义与特征以及两种舍伙的区别,得出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组织性程度不同,并引入“利润再投资理论”来释民事合伙非营利性之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