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际互助是中国家庭的重要传统,在"二孩生育"问题上,父代能否承担孙子女照料是决定子代家庭生育二孩的重要条件。基于当下隔代照料类型的差异,论文提出了"候鸟型照料"和"留守型照料"两种过渡形态的照料模式,前一种照料模式以老年流动为前提;后一种照料模式是以儿童留守为前提。两种照料模式都是基于节约家庭抚育成本的策略安排。论文利用2015年北京市青年人口发展状况调查数据研究表明,"候鸟型"照料模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青年夫妇生育二孩的意愿,但其强度和稳定性低于"长期共居型"的照料。而"留守型"照料对二孩生育意愿产生了逆向的作用,采取留守型照料的青年夫妇相对排斥生育二孩,城市化过程中弱势群体在生育行为上越来越趋于保守。论文认为逐渐完善"候鸟型"老年群体的福利安排,对于二孩生育问题也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玉婷  张璇 《法制与社会》2010,(12):188-190
随着我国空巢家庭数量的不断攀升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的趋势,高龄空巢家庭的护理照料问题日益凸现。运用融入优势视角形成的以优势为本的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方法,能为家庭或社区提供重要的社会福利服务援助技术,能够积极有效地帮助高龄空巢家庭自立自强、获取所需资源,同时也更加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3.
报载,新修订的老年法将单独成立“社会照料”一章,该章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这意味着今后子女不“常回家看看”.老人可以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4.
李欣 《河北法学》2011,29(8):111-119
在"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过程中,在"家庭养老"形式多元化,发展方式社会化的趋势下,既要重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等养老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又要意识到"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注重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等对老人的赡养和监护义务。亲属法缺乏对"家庭养老"的制度性保障。需要完善老年人赡养制度,调整抚养权利人顺位,将配偶方父母纳入被赡养人范围,增加"精神赡养"义务,改进赡养费的执行与收取模式;需要构建高龄老人监护制度,包括监护人的选任与监护人职责的明确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单位养老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的需要,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区养老老服务的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我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雪 《法庭内外》2021,(2):39-41
不幸遭遇事故,构成残疾的,该如何计算残疾赔偿金?尤其对于高龄老人来说,是否以实际生存年限为限?  相似文献   

7.
"下面公布2021年合肥市蜀山区荷叶地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得票情况:绿怡居社区食堂建设得票74票,金荷社区孙大郢空地硬化增设健身器材得票51票……"当听到自己参与提出的绿怡居社区食堂建设高票入选2021年街道民生实事项目时,洪厚柱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绿怡居社区高龄老人比较多,急需社区食堂解决‘吃饭难’问题。我们来投票,就是希望能够把老百姓最迫切需要的民生实事选出来。"  相似文献   

8.
“留守老人”这个群体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留守老人”这个现象给我国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就业形势日益多样化,如何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留守老人们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健康状况,精神状况及生活照料等各方面都比较差劲,这就需要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健全法律法规,不断地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农村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养老的话题突然热了起来,先是安徽有一位85岁的老人在儿子死后无人照料,活活饿死了。村民指责村干部没有救助老人,村干部回答说:谁让他没有儿子?村干部的说法明显不正确,因为  相似文献   

10.
尽管法律强化了"老有所养"的规定,但是近年来,高龄、孱弱的老人起诉儿女不赡养的官司在基层法院仍然屡见不鲜。当现代的成年子女以各种看似合理甚至合情的理由拒绝赡养时,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法律常识——赡养老人是法律赋予子女的义务,无论什么原因都不是子女对抗法律的借口,哪怕父母存在过错。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家庭养老照料研究主要包括家庭在养老照料中的作用、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养老照料的影响、家庭养老照料的现实困境、支持体系等方面。现有研究的文献数量快速增长,重点关注家庭养老照料的现实压力,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为主,体现了家庭变迁与文化传统,研究结论既有共识也有分歧。现有研究对家庭养老照料的需求识别、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照料意愿、照料能力、支持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家庭养老照料研究: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结合,不同机构与团队相结合,被照料者与照料者研究相结合,理论、实践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学科方法相结合,宏观、中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积极探求家庭养老照料的中国方案与中国策略。  相似文献   

12.
《法制与社会》2011,(5):35-37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并且每年都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保持着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导致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如何养老成为国内城乡发展中日趋严峻的问题。更为突出的是,如今的国内家庭规模也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本报讯“多亏了公证处.是他们帮俺俩解了后顾之忧。”日前.年愈70高龄的孟老与新娘高某牵手来到胶南市公证处,对为其办理婚前财产公证,帮助早日成婚的公证员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14.
陈如超 《现代法学》2012,34(1):176-185
1996年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确立的"抗辩式"庭审制度,因被告方庭前取证难、阅卷难,导致审判时举证、质证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若仅仅强调法官的消极、形式中立,难以使被告认同最终判决。故有必要赋予法官庭审时对被告的客观照料义务,不仅履行其对被告的消极尊重,尚需实现其对被告的积极照料。且法官对被告适当的客观照料,并不会导致其中立地位的丧失,反而能实现积极与实质中立。其客观照料义务体现在对人证进行补充询问,引出有利被告的证据信息;依职权或申请调取有利被告的新证据;并在特殊条件下,庭外保全、调取、核实有利被告的证据,从而确保控辩双方庭审时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5.
何遥 《刑警与科技》2014,(10):44-47
智慧养老是必然趋势 目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5%,预计2020年将接近11.7%,达到1.7亿。未来10年独居老人数量也将呈爆发性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服务需求逐渐发生改变,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家政服务和生活照料,高质量的护理保健成为发展趋势。“智慧养老”的概念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6.
廖新生 《政府法制》2010,(18):51-51
如果你问一个法国人:"一个人年岁大了,但体力还行,想再发挥点余热,那他该去干点什么呢?"法国人想一想,可能会说:"他可以去当市长。"法国有许多高龄市长,七十开外的很正常,八十以外的也不稀罕。  相似文献   

17.
王也 《法学评论》2024,(2):53-64
在农村经济模式和人口结构变迁中,照料劳动日益成为中老年女性的家庭任务。然而,在承担繁重照料劳动责任的同时,农村中老年女性群体面临着严重的相对贫困及权利保障困境。造成此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的女性权益保障法体系主要以“社会劳动”为切口展开,但忽视了照料劳动对农村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束缚。这一缺陷导致农村女性在“照料惩罚”效应作用下,难以获得实质性就业平等,并在农村家庭转型的冲击下面临进一步的权益减损。因此,相关法律制度的改进需要考虑农村女性面临的全周期交叉弱势,在充分认知“农村——女性——老年”交叉弱势危害的基础上,将照料劳动纳入法律保护与调控的范畴。这需要法律制度在承认照料劳动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手段优化照料劳动的分配机制,以保障照料劳动提供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轮养是目前农村多子女老年人家庭养老的一种形式.轮养最突出的特点是老年人居所的不固定性,这受.养儿防老"思想和现实中存在的照料需求和供给条件的影响.对于子女而言,轮流赡养使养老的照料负担减轻;但对于老年父母而言,却带来了归属感的缺乏.因此,人们应该加强自我养老的意识,同时发扬尊老爱老养老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9.
重阳节前夕,壶梯山下一片欢声笑语,四面八方的人群沿着弯曲的山路朝着壶梯山下一个小山村流动。人群中有的开着私家车,有的骑着摩托车、三轮车、自行车。我们从人群中得知澄城县创新教育集团董事长雷民孝在重阳节期间要为周边高龄老人请(唱)大戏、发躺椅。我们顺着人群来到澄城最北边一个小山村一冯原镇山头村,眼前看到高大雄伟的彩门,上边写着"山头村人民欢迎您"。水泥路面两旁插着彩旗,迎风飘扬。村中央搭建了一个临时舞台,欢呼的人群,载歌载舞,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8日母亲节这天,已83岁高龄的黄桂菊在孙女金媛媛(化名)的陪同下,出现在了湖北省襄樊监狱内,探视在此服刑的儿子金胜强。老人用颤巍巍的双手“抚摸”着玻璃那边的儿子,心中焦虑地想,“我这台陈旧的机器,还能否运转到儿子出狱的那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