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历史上,执政者有时会采用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方式转移民众视线以应对合法性危机.但此方法会增加民众的民族主义诉求,当执政者可能无法满足相关诉求时,民众就会产生新的不满.在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时,执政者必然要把握尺度,不断通过评估—调整的调控方式将民众不满情绪稳定于最低水平.通过数学建模分析可以发现,此种调控方式有趋于失序、趋于均衡两种结果,函数弹性差值是调控成败的关键.函数弹性差值决定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社会祛魅程度和执政者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上,许多国家执政者有时会采用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方式转移民众视线以应对合法性危机。但此方法会同时增加民众的民族主义诉求,当执政者可能无法满足相关诉求时,民众即会产生新的不满。在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时,执政者必然要把握尺度,不断通过评估-调整的调控方式将民众不满情绪稳定于最低水平。通过数学建模分析可发现,此调控方式有趋于失序、趋于均衡两种结果,函数弹性差值是调控成败的关键。函数弹性差值决定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社会祛魅程度和执政者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上,执政者有时会采用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方式转移民众视线以应对合法性危机。但此方法会同时增加民众的民族主义诉求,当执政者可能无法满足相关诉求时,民众即会产生新的不满。在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时,执政者必然要把握尺度,不断通过评估~调整的调控方式将民众不满情绪稳定于最低水平。通过数学建模分析可发现,此调控方式有趋于失序、趋于均衡两种结果,函数弹性差值是调控成败的关键。函数弹性差值决定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社会祛魅程度和执政者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族主义的勃兴,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其他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的。它借助网络技术,通过言语行为表达民族主义情绪;它不但以崭新形态备受关注,而且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已经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尤其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外交评论》2016,(1):104-125
民族主义在近现代史上扮演的角色一直备受争议。尽管越来越多的经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实证分析,对民族主义伦理问题的思考却始终徘徊在学科研究的边缘。避而不谈规范性问题事实上导致了国际社会对民族主义的错误认知和立场。本文试图将"民族主义问题"置于"特殊主义"与"普世主义"这一哲学分野中进行考量。现代性的"道德贫瘠"致使现代伦理在强调独特性和寻求普遍性之间游移不定,而民族主义和自由国际主义是这两种不同取向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反映。其实,以人权政治与全球化为代表的普世主义与强调多样性的民族主义之间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在现阶段,普世主义想要全面推动人类进步还需要民族主义的协作和补充。民族主义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作为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它在传播和演进的过程中曾成功地吸纳截然不同的政治原则,在应对"进步"和"变化"方面具备出色的能力。静态地或者狭义地理解民族主义,不仅会严重削弱国际社会认识和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能力,甚至还会加剧现行国际秩序业已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廉政思想,这些思想包括:"以不贪为宝"的理念,认为贿赂者、受贿者是各失其宝,两败俱伤,受贿者更得不偿失;"以民为天"的卓识,认为老百姓大如天,要充分认识到民众的智慧、力量,执政要符合民心民意;"正人先正己"的思想,认识到执政者的言行有示范和导向的作用,要求执政者正人先正己;以"德"为"国之宝"的观念,认为国之宝不在于险固的江山,而在于执政者的高尚品德,执政者高尚的品德是国家太平、社会稳定的保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充分挖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来,源于领土争端的民族主义浪潮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兴起。各国之间激烈竞争,不仅是为了在领土、资源或历史等问题上获得利益和公正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国家尊严和国际地位。中国崛起引起的地区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国政府与民众互动关系的变化,是激发这一波东亚民族主义的国际和国内原因。从国际上看,美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中渔利,但美国并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确实在加深,同时对美国也心存疑虑。从各国国内看,日本和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政治精英的煽动,越南和中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民众的自发情绪,韩国的民族主义则同时受到大众和精英的推动。在东亚地区,民众的力量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因而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将是大众民族主义对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冲击。中国要妥善应对周边关系中的民族主义因素,对内应该培养开明的国家利益观和冷静、理性的外交观,对外应该提倡建立互利、互敬的地区秩序。  相似文献   

8.
日本民族主义是典型的保守型民族主义。美国在日本保守型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双重角色,既是日本保守型民族主义目标阻碍者,同时也是保守型民族主义的推动者,然而日本民族主义中的反美情绪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除国际环境因素和美国的政策外,日本政府的导向作用大大降低了日本民族主义情绪走向反美道路的可能性。但是日本保守型民族主义中蕴含着的反美因素,势必会释放出来,因此美国当前纵容日本的行为势必会背离美国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青年意见领袖要在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起引导作用,必须具有高度的、充分的参与与分享意识,善于搜集信息;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挖掘社会信息,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在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引领中,善于通过一种平等参与的双向互动关系影响民众的思想与行为.  相似文献   

10.
巴勒斯坦民族意识是在犹太复国主义的挑战下萌发的。在与以色列的斗争过程中,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先后兴起了三次大的思潮: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巴勒斯坦民族主义思潮和伊斯兰化民族主义思潮,这三大思潮的发展变化揭示出巴勒斯坦人在不断受挫的反对以色列、实现巴勒斯坦人建国理想的斗争中,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激进化。同时,以强巴弱的严峻现实使巴勒斯坦人的建国目标至今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民众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法治环境尤其是典型刑事司法案件等现实层面的感受往往通过刑法情绪释放出来。民众刑法情绪是衡量刑法认同和刑法信仰程度的重要心理暗示。受"杀人偿命"等传统刑法观、现代仇恨犯罪理念、刑罚效果不彰和刑事司法系统运作不力等因素影响,民众刑法情绪会流露出恶性倾向,但亦有培养民众良性刑法情绪的现实土壤。民众良性刑法情绪的养成则助益于刑事政策贯彻、刑事司法运行、刑法社会效力的彰显、理性刑罚观和犯罪论的培养和刑法情怀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效率是很重要的,一定的投入就期待相应的产出,各种生产要素都要从生产收益中得到与其相对应的份额,这就是效率的问题。但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公平。社会过于追求效率,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会破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中国人在与西方文化的对抗与融合过程中,逐渐产生了现代民族意识。20世纪上半叶,几乎所有的社会阶层和集团,面对民族危机,纷纷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整合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动员和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的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灾难。我国的恐怖主义犯罪主要是由民族主义引发的,突出表现为西藏“独立”和新疆“东突”问题。在防范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中,政治和刑法手段只能治标,而社会政策才能治本。通过完善和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经济、语言、教育、移民和宗教等社会政策,瓦解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思想基础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15.
《外交评论》2016,(5):1-30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区域合作遭到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干扰和阻挠。非政府组织干扰中国的区域合作有国内、国际双重因素。在国内层面,针对中国区域合作项目的抗争行动内嵌在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中,政府执政能力不足、资源开发中原住民的边缘化以及快速的民主化转型导致民粹主义泛滥,并与国家发展中的经济民族主义相结合,成为非政府组织赖以动员的社会、政治资源;在国际层面,部分非政府组织成为西方国家遏制和削弱中国的棋子。中国需要扭转区域合作中过度依赖政府间关系的导向,重视非政府层面的联系。同时,需要促进公共服务领域内的投资,发挥私营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的积极功能,并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消解非政府组织赖以动员底层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有它积极的影响,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消极因素。本文认为,民族主义应该提倡,但要适可而止;不要让过激的民族主义情绪干扰正常的经济生活;既要强调“国权”、“族权”也不能忽视“人权”。要让民族主义在本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正面影响,积极防范并抑制其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舆论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舆情则是民众关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而网络舆论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网络舆情就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如何加强网络的生态治理,提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对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早期社会中由于宗教势力的强大和"政教合一"体制的双重压力,宗教信仰成为民众的一个负担,这种"义务"性的活动给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权利意识的加深,在政教分离的发展过程中,宗教信仰才逐渐回复到民众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状态。  相似文献   

19.
错置的议题:西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遗憾的是,围绕这一议题所展开的激烈争论没有得到国内学界的充分回应,其主要观点也较少进入国内的政策辩论。因此,有必要通过回顾西方研究中国民族主义的路径与框架,探讨利弊,总结经验,并为今后的研究议程提出建议。西方对该议题的研究存在两个缺陷:第一,"原生主义"与"工具主义"的认识论对立,使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民族主义究竟是自下而上的民众诉求还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这一问题,导致研究框架的僵化和变量选择的局限,削弱了理论观点的完整性与说服力;第二,大量研究试图揭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性质"而不关心其具体内容与生成机制,对民族主义的理论成果也较少借鉴,不仅造成议题重心的偏离,更在客观上导致中国作为"特殊"案例孤立于世界民族主义研究的整体视野之外。只有深入认识民族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概念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国社会变革的内外动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权力限制与权力保障是一对矛盾体,因为公众一方面需要确保有足够的权力进行立法、执法活动,以维护社会秩序、创造法治社会;另一方面却害怕过于强大的权力会侵害到社会利益与人们的私有权利。而人民警察作为维护社会安定、公共安全的重要执法群体。限制其权力以保障人权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没有对这种权力的有效支持,那么在权力实施过程中也必定会导致诸多问题。如何平衡对人民警察权力的限制与保障其实施之间的矛盾,对于协调各方利益,更好的创建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