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某高校今年即将毕业的专科女生,面临求职就业问题,我产生了无限的困惑,希望能得到您的建议和帮助。情况是这样的:我来自农村,为了我能读完书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这些年来我的父母吃尽了苦头,但是今天我仍然让他们为我的工作而操心。在和我同班的很多同学中,他们都因为家里有关系而早已确定好了工作单位。并不是我的能力不如他们,在与他们一起到用人学校试讲时我留给老师们的印象比他们都好。可是他们凭家庭关系“成功”了,而我只能在背地里惋惜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是一个很自信的人,至今仍然在求职…  相似文献   

2.
我于2009年3月到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智远街道办事处从事专职干事工作。说实话,当时我是有些担心的——我的专业是应用心理学,学的是心理咨询,我真的担心自己的专业会被荒废掉!  相似文献   

3.
“马老师,happy Thanksgiving Day!我是您班里最后的一名借读生,您还有印象吗?呵呵,老师肯定不会忘记我的,我可是给您添的麻烦不少呀。感谢您给了我最后一个读书的机会,感谢  相似文献   

4.
马老师:您好!看到杂志上您的专栏,对我们大学生是很好的帮助,谢谢杂志,谢谢您!我也遇到了困惑,希望您能耐心地看完我这封有点啰嗦的长信。  相似文献   

5.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心中的苦恼一直不敢让人知道。直到有一天我从书店里买来您的心理咨询文章,才看到了希望,决定向您倾诉我的苦恼。最近几年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表现出病态。还  相似文献   

6.
保安随想     
李岩 《中国保安》2010,(2):15-15
来到北大保安队快2年了,回头想想,时光流逝。还依稀记得自己当初来时的模样,一个手提箱,一身棉服,傻乎乎地在北大南门外徘徊着,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大队部,最后只好让南门的保安送了进去……刚开始,我对自己从事保安工作一直不能释怀,当初是为了能够在北大学习和生活才来到队里的。一直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对工作不是很认同。于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我开始了在北大的保安工作。当保安时间久了,对保安工作也  相似文献   

7.
北大已经走过110年的风雨历程,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从这里走向世界。而我作为北大的校长,也非常有幸,和师生们一道,经历了北大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平稳的一段黄金时期,我校的国际声誉也不断提高。我回母校担任校长已近九年,每当毕业生离开的时候我都会代表学校,代表全校师生,给同学们祝福,给同学们提出很多希望,我希望每一个从北大走出去的年轻人,都能奋发有为,洁身自好,脚踏实地,志存高远,都能继承这所大学伟大而光荣的传统,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北大人!  相似文献   

8.
一位“才女”的心灵倾诉马老师:您好!先做一自我介绍.31岁,女,单身.3岁时就随父母来到西藏,在这里已经生活了近30年.文化程度大专,在一家公司做部门经理助理.身高1.63米,体重57公斤,相貌中上.您别误会,我不是在做征婚广告,我想说明的只是,我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在单位及周围的群体当中算是中上标准的,同事送我一个绰号“才女”.但是,我却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这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使我不能正常与人交往,不能正常展现自己!  相似文献   

9.
我的书桌上展开的是一封年轻人的来信:尊敬的马老师:您好!想了很多天,决定还是给您写信,希望得到您的帮助。我是一名中专毕业生,家人托熟人帮我找到了一家化工厂去上班。刚开始,我过的很开心。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越来越不开心了。那里的员工全是凭裙带关系进去的,我很不  相似文献   

10.
日前,“校长撑腰体”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词语,其最初来自于北大副校长的一句话:“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随着网络传播越来越广,一些网友纷纷将这句话中的学校改成了自己的母校,但无论是哪个学校的版本,其核心就是——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  相似文献   

11.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大三女孩,有许多问题想请教您.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经常想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或是以后才做的事.比如,我上午学习的时候想下午给您发邮件,尽管知道不是马上要做的事,我却无法做到安心学习,总是为这件事而分心.而且,这样分心的情况一直都有.我很担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对以后会不利.我想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现在眼看就要走上社会,所以,这让我很着急.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教育是要培养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学习是人的本性和天性,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人从小就开始学习,到学校来无非是培养怎样学得更好、学得更快。“文革”以前的高考不规定考哪些知识点,现在每年的高考都要颁发一个大纲,列出考核的知识点,把考试作为考知识,尤其是考书本知识。我觉得我们一定要真正明白教育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培养能力,在教育方法上不是现在这种老师对学生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  相似文献   

13.
马老师:您好!感谢您的热心。知道您是值得信赖的心理咨询师,请您一定帮助我。我是一个大一女孩,今年19岁,我感到自己好像得了“恐男症”。我常常有一种恐惧感,害怕与人接触,很少的朋友都是女生,对男生,我更感到恐惧。我只能和班上的一两个男生讲话,还是学习上的  相似文献   

14.
马老师:您好!不知道您是否能看到我的信,听听我这远方姑娘的心声?我是个大专预科生,一个19岁的女孩。我从小就经历了很多磨难。爸爸一生沉迷于喝酒,那年因为喝酒差点让汽车撞死。他的世界里只有酒,没有我们这个家。现在家里很穷,爸爸还是不知道好好做事,只知道喝酒。我们这个家  相似文献   

15.
苗恒 《时事报告》2007,(1):62-62
我是一个师范学院的学生,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在我选择这个学校与专业时,已有了自己的决定:四年后,带上自己所学,回到我出生的地方,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16.
我认识李惠薪,是在20年前。那是一个星期天,孟克约我一起去拜访李惠薪。当时孟克还不是专业作家,我也不是编辑,但我们都喜爱文学,正学着写小说,而李惠薪刚刚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澜沧江畔》,在业余作者里已颇有名气了。我深知业余创作的甘苦,去之前以为李惠薪一定利用星期天在家里写小说,却不料她正在学外语。书桌上摊放着英语课本和外文词典,桌子上,椅子上,衣柜上,甚至座钟和暖瓶上,到处贴着英文单词,这使我多少有些诧异。当时李惠薪已经是北大医院的主治医了,她如此刻苦地攻读外语,是为了医学专业呢,还是为了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一位自称“找不到幸福”署名“李志高”的年轻朋友这样诉说心中的困惑:马老师,有一个困扰了我好多年的问题想请您指点迷津。从读书的时候起,我和那么多人一样,就为了一次次考试名次而喘不过气来,没有体验过学生时代的幸福。走上社会之后,还是为一个个没完没了的奋斗目标而一路拼杀,没有体验过生活中那种惬意的幸福。眼看到了而立之年,似乎总也没弄明白人生的幸福在哪里?这样下去人生有什么意思?真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吗?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的回信这样写道:志高朋友,马老师很理解你的那种没有品尝到人生幸福的心情。可是这怪谁呢?似乎只能…  相似文献   

18.
黄健 《当代广西》2014,(23):54-56
正9月9日深夜时分,躺在床上刷微信看新闻,突然从微信群里得知汤一介先生驾鹤西去,享年87岁。还有一天就是9月10日,第30个教师节,先生没等到这一天,就离开了他心爱和钟情一生的北大,离开了朗润园,离开了他坚持编撰10年的《儒藏》。群里满是回忆和哀痛,学生们感念先生的一生,感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为了悼念汤一介先生,北京大学在人文学院1号楼108室设置了灵堂。9月12日下午,我与在北大工作的女儿,专程吊唁汤一介先生,表达敬意和缅怀。汤先生原定出席9月3日在北大举办的北  相似文献   

19.
《人民公安》2009,(21):58-59
民警来信:最近得知我最要好的一位朋友暑假进了传销组织,现在整个人都变了,为了他们所谓的"事业"可以跟家人闹翻,还要把他的好朋友也拉进去。最让我困惑的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居然能把他改变成这样,更重要的他还是大三的学生。我本人是学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20.
北大红楼而今成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已经失去’了一所大学的功能。这可能与北大迁往燕园有关。我到长沙拜谒湖南第一师范,发现这里还是一座学校,还叫“湖南第一师范”,只不过将学校改成了学院。学生们还在上课,还在锻炼,还在嬉笑打闹。毛泽东上过课的教室,就在他们的隔壁。一切都仿佛照旧,不过是换了一代又一代人。北大红楼的风声雨声读书声没有以这种方式延续下来确实让人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