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我国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里,仅就“要素”参与分配,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并不否认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参与分配主要指的是生产要素所有者通过在经济活动中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成果中获得相应的回报。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分析了这一分配原则、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价值源泉、财富源泉等问题上的区别,进一步深化了对十六大确立的分配理论正确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能否确定劳动以外的资本、技术、管理也同样创造财富?能否确定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能否确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不等同于剥削,与合法的劳动收入同样能依法得到承认、尊重和保护?能否确认让一切形态的劳动者有用武之地,能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能否确定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发挥外来资本、民间资本的作用?怎样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各类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分配制度,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对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涉及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新问题,社会各方迫切需要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回答和科学结论。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后,在我国理论界内外形成新的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热潮。 集中全党智慧的十六大报告对上述问题的论述,充满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论断;特别是把尊重劳动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强调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这些新认识突破了传统劳动价值理论的局限,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发展,也是重要的政策创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的高度尊崇。 党的十六大之后,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深刻领会和落实这一论述的精神,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重要意义。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具有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处时代的背景1科学技术发…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江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于我们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代表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它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思想,具有划时代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初所创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曾为推动人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所面对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科学知识、经济管理和先进技术等在给生产力所带来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不仅是马克  相似文献   

7.
陈惠珍 《学理论》2012,(23):86-87
排放交易制度已从理论走向实践并开始应用在温室气体减排领域。作为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工具,排放交易制度的理论框架应当包括环境目标设定、交易配额确定与初始分配、排放交易市场运作、监管与执法等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8.
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波 《理论导刊》2001,(6):44-45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在两种迥然不同理论下的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包容按生产要素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理论显得尤为重要。正确认识和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原因,对贯彻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和充分发挥这一分配制度的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百年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观与社会具体实践的四次结合过程中对收入分配问题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对现阶段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新时代对共同富裕路径的探索中,收入分配理论未来着力点在于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公正共享,协调法律制度促进社会分配格局合理化,构建可循环分配体系。据此,建议修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电子商务法,提高试用期工资、最低工资和养老金的最低限制,提高劳动质量,提升劳动过程中被社会认可的有效劳动;再分配注重内需,协调法律制度确保社会分配关系公平化,建议制定“社会保障法”,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法、预算法,及契税法的第6条第3款,真正推动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平衡内需结构进而畅通国内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2,(50)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这个前提的基础上,绝大多数被采访者认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首先要重新定义“劳动”的概念和重新审视“分配”。 劳动是认识整个劳动价值理论的起点和关键,深化研究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与劳动者的特点。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大量国企职工下岗,社会保障不到位,  相似文献   

11.
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标和永恒追求;劳动解放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初心使命,是无产阶级政党长期不懈奋斗的价值情怀。中国共产党全面地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解放的理论基调,经过100年来的不懈努力,从“劳工神圣”“劳工万岁”到“改善劳动组织”,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再到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托起中国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解放理论中国化的新内涵和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夺取革命胜利和中国道路成功的制胜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解放的崭新诠释。  相似文献   

12.
在繁忙工作之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同志撰写了《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并惠赐本刊发表。文章见解独到,论述系统全面深刻,充分体现了作者治学严谨、善于理论结合实际的学风和在理论探索中不断与时俱进的精神。 李铁映:《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文章指出,自马克思《资本论》发表100多年来,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三大变化,即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这三大变化,又使劳动形态和商品形式、财富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科技等生产要素与财富和价值创造的关系,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科技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等问题,均被尖锐地提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面前,都要求我们在深入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回答。文章围绕以上问题作了充分证论和理论探究,提出了十分精僻的理论见解。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是我国理论界的神圣使命和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3.
卞秋华 《学理论》2013,(16):67-68
劳动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对于劳动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本质论、劳动价值论以及劳动解放论,这三大观点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领域,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相似文献   

14.
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需要数据产权制度的健全。传统民事产权难以适用于数据要素,亟待制度革新以适应数字经济的生产方式。数字劳动是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型生产方式,包括劳动者的有酬劳动和消费者的免费劳动,其创造的数据价值需通过产权制度完善以公平分配给全体人民。我国数据产权分置改革是产权制度的创新,但在权利类型和具体内容等方面仍有待健全。在总体思路上,进一步加强数据产权制度建设,聚焦数据开放利用和价值共享;在体系建构方面,将收益权纳入产权体系,并借助“共票”(Coken)促进数据的有序流动及其收益的公平分配;在规则设计层面,细化各项产权的具体内容,为激励多元主体创造数据价值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拴民 《学理论》2009,(5):125-126
社会保障觎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减震阀”和“安全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和模武选择,格须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分配正义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在模式选择上应该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上坚持与时俱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述论断第一次将劳动纳入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范畴,来贯彻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无疑是收入分配理论继党的十五大所提出的“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之后的又一次理论创新,从此打破了产权关系长期以来分配只局限在物质资本的范畴,开辟了产权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产权理论的内容,为劳动力产权的确立与保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是靠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在引入人力资本前的按要素分配主要包括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和按信息要素分配 ;人力资本范畴的引入使劳动者不仅可以获得劳动力价值补偿收入和劳动业绩收入 ,而且可以凭借自身人力资本的投入 ,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参与到企业利润分配中。按人力资本要素分配巳成为联接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尺度或标准问题,是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但在现实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收入分配的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收入分配尺度思想。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尺度主要是生产要素的占有与不同占有者的实力。在共产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的尺度是劳动与需要。从这些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四种分配尺度,即生产要素、实力、劳动与需要。客观考察各种分配尺度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效用,对解决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召开的“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术讨论会于不久前在包钢举行。与会者以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为指导,从哲学上探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问题。 1、关于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这一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鉴于近年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变化,与会者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就不可能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作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繁荣和发展。面对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哲学工作者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更加自觉地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挫败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图谋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效戬 《学理论》2010,(4):79-79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这样的分配制度下,分析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根源;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必然性,是理论研究的重点。笔者就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中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做了浅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