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全面考虑,综合平衡。其中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弱势群体是社会底层的基本构成,关注其生存境况、保障其合法权益,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实现保障人权这一终极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法律上之平等与公正的重要环节、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彭振 《法制与社会》2010,(2):192-192
人民不应因其处于弱势地位而被排斥在法律保护之外。人人生而平等。同时,保护弱势群体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维护正义的必需。如何通过法律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呢?本文指出构建弱势群体立法保护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行政;以及完善司法保障制度;这些都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中国GDP达到22257亿美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发展,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战略目标。和谐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政府依法管理;社会依法运行;公民依法办事。这种愿景的实现,最主要,最根本,最基础的,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一、树立法律权威是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我国历史上从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到文革时践踏法律权威造成社会大倒退的历程,就不断地印证这句名言,彰显着社会发展兴衰与法律权威之间极为重要的关系。西方发达国…  相似文献   

4.
刘熙 《法制与社会》2012,(31):27-2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正面临转型期,弱势群体也正在不断扩大,他们不但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反而遭受着更大的不公。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并成为妨碍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巨大障碍。本文试从多个角度出发,寻求建立起保护性和发展性并存的整体机制,以此研究并帮助解决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和谐建立在平等正义的基础上,平等正义既包括政治层面上的法律地位平等与权利分配的公正,也包括经济领域中利益分配的公正;社会的和谐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法律应温情地关注弱者和弱势群体,尽量为他们提供机会优势,尽可能地消解经济上的落差所造成的社会隔膜,以达成弱强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用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来审视和分析问题,以服务发展为立足点,构建体系为关键点,执法为民为着力点,与进俱进为切入点,促进和谐,积极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名誉权的重要性在理论上已见诸多种报刊,实践中亦得到八方明证。国家也为之建立了宪法、民法、刑法三级保护系统。但是我们生活中随意损毁他人名誉的现象仍然举目可见。危害之烈,难以估量。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原因之一,司法实践中的温良色彩。由于法律不可能规定一个精确的精神损害赔偿数字,使得法官们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往往莫衷一是。为此,一些著名法学报刊相继发表文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问题日渐突出,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深入研究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和现实意义。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学角度概念分析和成因分析,对于构建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略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 ,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弱势群体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 ,亦有后天社会因素。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其利益 ,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 ,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措施 ,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 ,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最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保护弱势群体利益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更有人冠之以“新名词”称谓。新名词当然谈不上,但出现在改革中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却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务实态度和人道主义关怀;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后发国家综合考虑发展问题、努力实行持续性发展的优势和必要性。在宪法确立依法治国方针的背景下,政府决定实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立即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社会弱势群体及其问题日益凸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其处境的改善与权利的维护,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当中相对脆弱的群体。在民国社会特定的背景之下,灾荒逃民、战乱流民、失业游民及老幼病残等人构成了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堪忧,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稳定。对此,民国政府作出了必的回应,采取措施,开展立法,建立机构,与社会民众一道共同推进弱势群体保护事业,确保社会稳定发展。民国政府在开展弱势群体保护的过程中,表现出保护对象的广泛性、救济措施的主动性、政府民间的合力性等特色,值得当下的我们进一步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静 《法制与社会》2010,(24):190-190
弱势群体存在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期的一些变革,该群体的问题日渐明显,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司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分层、利益关系的结构性调整,使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浮出水面,从而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为当代中国法的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时也将社会弱势群体保护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本文指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5.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转型中,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分层的日益明显,使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法律的角度,论证了法治社会下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法律的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少英 《法学》2007,(3):33-39
中国的经济法究竟是干什么的?有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它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和社会法等法律部门是如何分工调整诸多社会经济关系的?我们组织发表的这组文稿,结合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历史任务,从经济法理论到经济法的社会实践,作了比较透彻地阐述,有一定的说服力。特推荐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法律监督都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法律监督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新任务、新挑战。本文将从和谐社会与法律监督的关系入手,论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在和谐社会中加强法律监督职能,更好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嘉兴市整体来说地处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各方面工作都不错,但也不可避免地也要面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弱势群体的概念,分类,结合嘉兴市基本情况分析了嘉兴市弱势群体的特征以及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嘉兴弱势群体保护法律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9.
试论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近一段时期,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理论界和学术界的众多专家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本文认为,要真正全面地体现社会正义,切实保护弱势群体,法律才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弱势群体的问题逐渐暴露并日益引起政府和人民的关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不仅是基本人权的要求,更是社会正义的基本要求。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和平衡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只有对弱势群体提供足够的权利保护,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基于对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本文以弱势群体法律保护为选题,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以期对实现我国弱势群体权利全面的法律保护、促进我国社会的平稳转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