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总体上缺乏。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大学生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路径是:加强法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实施依法治教(校);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育法律信仰和树立法律权威至上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总体上缺乏。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大学生头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不仅对于我国的司法行政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我院作为司法部直属的唯一的普通高等警察院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现实路径应是:加强法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实施依法治教(校);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育法律信仰和树立法律权威至上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10月14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提出了现实要求.在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尝试借助新兴媒体指引学生科学分析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现状,创造性运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而目前在传统文化、社会环境、高校自身的教学和管理等几方面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影响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探讨这些消极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多方面培育学生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5.
法制教育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培养模式。随着我国法治理念的演变以及法治建设步伐的迈进,高校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的转变势在必行。大学生法治教育在内涵、目的和教育方式上均有别于法制教育,是法制教育顺应时代变迁所发展的趋势。法治教育主导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与维护,有利于培育社会良好法治氛围,提升国民整体法律意识,进而为我国法治国家的构建奠定法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不容乐观,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教育还存在法治教育课程中网络法治教育的内容有所缺失、法治生活中大学生的法治体验不够完整、法治教育活动的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文章认为培育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优化网络法治课程和教学内容,构建健康有序的法治生活,推动网络法治教育活动见实效。  相似文献   

7.
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对于贯彻落实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着力分析了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梳理和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找到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和法治理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张蓉  卜荣华 《法制与社会》2012,(21):226-227
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当前大学生法治信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表现为缺乏对法治的理性认知和法治价值观上的偏差.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利益感受,铸造大学生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任务在于培育大学生具有适应现代法治文明发展的法律素养,其内容包括法器物层面上的传授及法意识层面上的培养。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施要求教育主体依法治校,在教育的形式上注重养成教育,关注教育的实用价值,重视实践环节,并依托新的教育教学载体以实现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心骨,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依法办事,首先要提高国人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有赖于高校法制教育。本文指出高校法制教育应着重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根除权力至上观念、培养守法、护法与变法意识及培养用法意识五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促进我国法治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将大学生培育成为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劳动者,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的培育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依法办事,首先要提高国人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有赖于高校法制教育.本文指出高校法制教育应着重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根除权力至上观念、培养守法、护法与变法意识及培养用法意识五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促进我国法治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单忠献 《行政与法》2005,(3):51-52,55
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客观上要求高校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应成为法律主流文化的承载者。法律文化的社会化是目前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成员所必须承担的基本任务。为此,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文化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文化素养,使法治社会倡导的基本价值理念根植于受教育者心中,最终养成其法律理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于我国目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法治意识,教师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方法不当和普及法律宣传教育不够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本顺 《法制与社会》2013,(34):219-2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应侧重于爱国、道德与法律等三个维度.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内化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养成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担当者.  相似文献   

17.
构建我国公民意识生成机制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昀  王素平 《河北法学》2003,21(3):125-129
建设法治社会必须培育健全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运行机 制中,在法治目标指引下,在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员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 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 政治,承认并培育市民社会,公正立法与执法,开展公民教育,发展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大学生宪法意识既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支撑.当前,大学生宪法认知水平较低,高校要加强宪法教育,改革宪法教育的方式方法,多形式宣传宪法,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宪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高校: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法律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代大学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应该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等问题,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已经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常健 《现代法学》2005,27(6):18-24
现代性代表着一种时代意识、理性、进步观念和反思精神,现代性运动的历史变革引起了经济法及其理念的勃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引起市场经济现代性的进一步嬗变,促使了经济法理念的张扬。在市场经济现代性追求和变革的背景下推进中国经济法治进程,就要以现代经济法理念为指导,培育民众,尤其是政府的经济法治信仰,奠定经济法治形成与发展的思想基础,提高经济法律的运用水平,促进良好的经济法治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