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书法教师马明钧印象崔建军,时冰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海淀九人书法展”中,有位写“米”字的叫马明钧,字写得很清爽,可惜当时没有见到作者。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他。一个很典型的回族人,身材魁梧眉毛浓黑、平静温和的双眼隐含睿智,举止言谈都很得体。...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小幽默市长题字李市长被邀请来参加全市书法比赛开幕式的剪彩仪式,他在签到簿上洋洋洒洒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市书法协会主席见了,啧啧赞叹:“市长的字真是太漂亮了,请您也题几个字,为书法大赛增增光。”在场的人都随声附和,并立即拿过纸和笔。“写点什么呢?”“写...  相似文献   

3.
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第一个走访的知名人士,就是全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沈尹默。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20多岁时,能写出好诗,字却写得不好。  相似文献   

4.
“拆”     
“拆”陈建功白粉画了一个大大的圈,那圈,大约一人来高。圈里的字,也是白粉写的,没有更多的废话,只一个字:“拆!”有的,写在山墙上,有的,写在后墙上,也有的,写在影壁上。若说触目皆是,或许有些夸张。不过,一条胡同,走进来时,发现了赫然的一个“拆”,走到...  相似文献   

5.
我国选举法第7章在对代表候选人的提出的规定里,把经过选民或代表反复酝酿讨论协商后确定下来的、符合该法第30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的代表候选人,称为“正式代表候选人”,以区别于初步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笔者认为,这里的“正式”二字值得斟酌。称这些代表候选人为“正式”的,则意味着那些被酝酿协商下来的或被预选淘汰掉的代表候选人是“非正式代表候选人”,因为从逻辑上来讲,“正式代表候选人”与“非正式代表候选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本来是汉字的艺术化和个性化。汉字的结体规范、妥贴、谐和、悦目,用笔抑扬顿挫,有粗细大小、节奏,章法有起承转合、错落有致、有韵律,则产生美感,故被纳入艺术的范畴;书法之外另加“艺术”二字而称为“书法艺术”明显累赘,因为“书法”二字已含了艺术的成分。正如一个人之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真正的艺术作品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是它的个性。惟其如此,真正的书法作品必是极具有个性的,况且,自古就有“书者、心画也”、“书如其人”之说。 然而书法又确是汉字,而汉字又是中华汉语言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信服他     
我们队长是山东人,姓宋,现年二十八岁,未婚。性格随和,于书法、绘画及各种棋类,无不精通。我们都信服他。象棋是我们保安队唯一的娱乐工具。我经常从队长那里讨得一招半式,然后去同其他队员对阵,每每都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夏天的时候,队长画了一支梅,下面又写上一个大大的“冬”字。我问他怎么想起要画梅了?他说:“古人望‘梅’而止渴,我是望‘梅’而祛热呵。”其时队长正研习养生气功,大概已到了心静自然凉的境界了罢。队长热爱毛泽东诗词,常用仿宋体在白纸上写好了,贴于墙上,反复吟诵。队长曾写了“多味斋”三字,贴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的魅力在于字体丰富,同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如大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称为书体,而不同的人的书体又姿态各异,即一个字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人写同一个字又写出不同的字样,而且,同一个人,不同场合、不同心境、不同年龄,写出的字又有不同。我国历史几千年,书家辈  相似文献   

9.
王宜峻 《人大研究》2003,(11):36-36
有消息说 ,某地乡镇人代会选举时 ,组织提名推荐的副乡长正式候选人意外地落选了 ,却从票箱里“跳出”一个“另选人” ,且得了超过半数的选票 ,令会议的组织者非常难堪。由于我们一些人的潜意识里不愿意非组织意图的人当选 ,所以也就坚决反对代表搞非组织活动(姑且不论非组织是否非法 ) ,对候选人的宣传介绍 ,历来都由组织部门统一安排 ,不提倡甚而反对或阻止候选人进行自我宣传推介 ,更不允许非正式候选人私下活动拉选票 (这可能是违法的 ) ,以免由于非组织、无序地竞争 ,导致组织意图无法实现。可以肯定 ,组织、团体向大会推荐的候选人 ,…  相似文献   

10.
吴心 《黄埔》2006,(4):48-49
中国书法的魅力在于字体丰富,同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如大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称为书体,而不同的人的书体又姿态各异,即一个字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人写同一个字又写出不同的字样,而且,同一个人,不同场合、不同心境、不同年龄,写出的字又有不同。我国历史几千年,书家辈出,名作不断涌现,作品丰盈,实为世界文化史大观。  相似文献   

11.
我从上世纪50年代到山大工作以后,就认识蒋维崧先生;但仅仅是认识而已,两人并无深交。山大文科迁曲阜期间,我看到学报封面上蒋先生写的“破与立”三字题签,俊秀挺拔,书卷气十足,使我十分钦佩。家父文化水平不高,但却终生练字,喜爱书法,我想向蒋先生求一幅字孝敬父亲。当我到蒋先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县建议提案办理处写工作总结,电脑录入时弄错一字,把“实”字误录为“空”字,于是,表意截然相反——“建议提案全部办理落空”。这一关键性错误,还上了红头文件,全县发布,后来发现,才予以收回。  相似文献   

13.
“权力骚”     
<正> 成克杰一审被判死刑前后的日子,广西南宁市一些单位把成克杰昔题的字也判处了“死刑”。初看此消,觉得写此新闻的记者倒是蛮省事,跟胡长清题字的遭遇几乎一个模脱出来。社会上无论成克杰还是胡清,谁倒台铲谁的字。但我对铲字成有点别的看法——不仅有“人‘走’凉”的感觉,更象是“人‘走’摔杯”。想当初成主席能题字,也算给足子;暗处的权钱交易,在小圈子里也算谁也没薄谁。成克杰、胡长清走鸿时,随便写几个字,肯定有一大帮搞法的叫好没商量,但为什么背运后铲之都来不及?成克杰胡长清被死,所以以前写的字就变得不好看了?  相似文献   

14.
庞中华与驻港官兵高吉全“庞中华来咱驻港部队啦!”4月9日,当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的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长庞中华带着1000套书法教材来到驻港部队时,迎接他的不光是部队领导的亲切握手,更有数不清的干部、战士发自内心的掌声。写一手好字,几乎是人人都有...  相似文献   

15.
我18岁时从部队来到公安部消防局,在公安战线工作了30多年。当时,由于年龄小,字写得比较好,一度是以抄报告为主要工作,于是我就成了一个“抄书匠”。工作之余,我挚爱书法,充分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孜孜不倦,勤奋临池,全身心地浸入黑与白的艺术中,肯学肯钻,不断追求书法艺术的真谛,终于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突如其来的练字念头1945年8月27日,我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市,当时正值抗战胜利,故得名“太平”。我六岁上学,小学六年都是用毛笔做作业,这对练活手腕、熟悉笔性是颇有益处的。现在我的字写得活,恐怕与这段经…  相似文献   

16.
苏士澍 《中国发展》2012,12(1):76-78
该文阐述了重视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还可以增加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拓宽眼界,陶冶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全面提升其素质。并提出,书法不等于写字。仅仅写好字并不一定能成为好的书法家;饱读诗文、博览群书,文化修养极高、又能写好字的人,才能成为好的书法家。  相似文献   

17.
冯铸是湖北著名书法家。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枪声打响时,她才10岁,就到武昌阅马场湖北军政府门前写字义卖,为起义军助饷,引起巨大反响,被报纸广泛报道。 冯铸是我的母亲,1901年(清光绪27年)8月生于湖北省黄陂县滠口镇东冯家塘村的一个书香之家。冯铸两岁时,她的祖父即教她读诗认字,3岁时已识字千余,并开始练习书法。习字时祖父要求甚严,每写一字,都按“永字八法”逐笔点评,因而打下了牢固的基础。7岁时冯铸就能写擘窠大字,书写中堂馈赠亲友。  相似文献   

18.
蔡礼礼作品     
《今日浙江》2016,(23):60-60
“爱女红”,“写小楷”,坚持以一种高瞻远瞩、雄视古今的审美姿态,将字外修养取意、字内修养取法的人文理想,写进今人清逸雅趣的“小楷女红”中。这是人们对蔡礼礼书法的印象。蔡礼礼,从小学女红,学书法是在从教以后。她鉴古读今,转益多师,一有机会就向各路书法家请教学习,多年来笔耕不辍、长期砥砺,终有所获,先后获得第十届国展优秀奖、全国首届手卷展优秀奖。入展全国第四届兰亭奖,2012年摘得浙江省第六届中青展最高奖“陆维钊奖”桂冠,成为浙江书坛当代中青年书家的代表性人物。  相似文献   

19.
人是最聪明、最复杂的动物,仓颉老先生在造字的时候只把“人”字造成一撇一捺。仅仅两画,够简单的了。“人”字写起来简简单单,而生活中做人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20.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3,16(2):85-85,93
鲁迅先生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里 ,以狂人之语 ,辛辣的文字 ,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封建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 ,发出了打倒吃人礼教的强烈呼声。在《狂人日记》中他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 ]这种吃人的礼教突出表现在家庭伦理关系中 ,即夫权和父权。鲁迅先生对“节”、“孝”等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孝”是封建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 ,鲁迅把被封建统治者扭曲了的所谓孝道与封建君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