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燕 《理论月刊》2010,(3):184-185
就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而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各有侧重,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辩证体系。  相似文献   

2.
杨豹 《桂海论丛》2010,26(6):57-61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出现了复兴。它们反对以规则为核心构建伦理学理论,认为要把德性作为伦理学的基础,规则从属于德性,进而将德性作为人的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来理解。它从实质主义而非形式主义来诠释伦理学,并重视实践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构建目标、构建内容、构建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需要发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长期占统治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处处闪烁着传统智慧的光芒,是我们无法割舍的。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儒家伦理,探寻其精神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德性的荣辱观,以善为标准,体现着主体具有的自律、自由选择能力和自我反思,又确证着人格与尊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保了"和谐社会"中人之为人的内在良知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当代我国道德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现实社会道德发展问题而提出来的,它对于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要实现我国道德价值就必须对现阶段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梳理出相应的对策,使道德真正发挥其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功能,实现道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邓云晓 《理论月刊》2007,(4):186-188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理想信念的集中表现,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整合多元价值,重申主流价值,丰富了道德观的时代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科学发展是协调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就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相协调的问题。科学发展是有良心的发展,这种良心包括热爱国家、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内容;科学发展是有伦理精神的发展,这种伦理精神包括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互助友爱等内涵。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在伦理价值上的指向就是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8.
童云芳 《今日浙江》2006,(13):47-48
一个企业要实现永续经营,建设百年企业,既要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更要树立正确的企业道德,也就是企业的“立企之德”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强调的是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大学生是青少年中优秀、先进的集合体,也是国家未来希望和建设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共产党员先进性体现,是“四有”新人根本要求的体现,所以当代大学生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我们应该从逻辑基础、价值认同基础、实践基础这三个方面,认真分析、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高校经济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益锋 《理论月刊》2006,23(7):174-177
高校经济伦理教育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文章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视野出发,阐述了开展经济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着重在五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展高校经济伦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2.
人性·德性·品性——兼评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险峰 《求索》2012,(5):164-165,119
对人性观的考察,是一切伦理哲学研究的理论起点。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观包括求知乃人之本性、人是理性动物、人是政治动物等三个重要命题,这三个命题分别从人的感性认知、理性认知和社会政治认知等三个层面对人的本质作出了哲学解释。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理性实现对人类实践的规约,理性规约的结果形成公民之"德性"、城邦之"善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论是一种以德性论为核心的道德哲学。当下,正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的使命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道德品性的培育,这是亚里士多德道德哲学的品性之思。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德性养成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德性的养成依赖于外部环境与个体心理因素的整合。当代社会开放环境、竞争环境和虚拟环境的形成与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探讨开放环境、竞争环境、虚拟环境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具体影响,将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遏制消极环境因素,发展积极的环境因素,促进大学生主体的道德判断、选择能力的发展,从而引导大学生德性的不断生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它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扬弃和升华,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伦理支撑和价值先导。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的思想文化成果,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现实意义。马克思说过,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产生的必然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质内涵。同时从意识形态的建设方面来谈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尹世尤  彭莉 《湖湘论坛》2011,24(3):40-42
民族凝聚力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认同力。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石。通过抓主流、树典型、重教育等价值引导,整合多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张光存 《前沿》2007,(3):88-90
高等学校一定要提高对在大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途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彩艳 《新东方》2008,(3):22-25
社会转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它在给社会带来进步与发展的同时,又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价值迷茫和危机。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当代价值观教育,在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血风腥雨中,帮助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人建立起一个可供选择的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便成为当前价值观教育的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缪建 《前沿》2007,(5):84-86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应该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大学生从知荣明辱、扬荣抑耻和典型示范三个层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大力推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唐鸿 《前沿》2011,(4):52-55
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基于不同的价值导向,两者各具偏执:前者强调社会道德规范之灌输而忽略对德性的终极追求,后者则注重个体德性生成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规训功能。实践表明,两者的对立与分歧皆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共融并进才是其合理路向。由分歧走向共融,架构一种介于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之间的、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基本支撑、以个体德性生成为终极目标的道德教育范式是当前道德教育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