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全面封锁禁运手段,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建设和政权巩固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共中央巧妙利用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新兴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存在的矛盾,另辟蹊径、重点突破,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反封锁禁运的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化解了新中国面临的外部风险。这一成功案例也为当前我国应对外部风险,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史诚 《党员文摘》2006,(9):12-13
新中国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一直对中国进行封锁和禁运。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政府仍在高科技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封锁。美国人也许忘了,早在18世纪末,中国曾经帮助他们突破西方国家的贸易禁运。  相似文献   

3.
龚其云 《共产党人》2008,(17):95-96
自上世纪50年代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以来,其“和平演变”的手段颇多,包括利用新闻媒介对社会主义国家搞“攻心战”,利用“人员往来”和书报影视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以经济援助为名,实施“鼓励改革”的策略,力图将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大力扶持亲西方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50—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作为世界格局中的一支崭新力量,其存在本身就构成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威胁。作为旧世界的对立物,社会主义制度为全世界大多数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所向往,它已成为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政治自由和社会平等的战斗旗帜。那个时候,仅仅“社会主义”这个名词,就足以成为各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的力量源泉,也足以引起资产阶级统治者们的恐惧。与之相反,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则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工人罢工,持续不断;抗议浪潮,此起彼伏。内外交困的资本主义阵营不得不在总体战略上处于守势,他们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周围处处设防,用经济禁运、  相似文献   

5.
《党史文汇》2001,(10):F002-F002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中,美国一直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不但在政治上搞“两上中国”,“一中一台”,长期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且纠集其他国家一起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海上禁运,并出动军事力量侵入我台湾海峡,直接干涉我国内政,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妄图孤立并扼杀新中国。在帝国主义的高压面前,社会主义新中国巍然挺立,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当古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时,国际局势发生了急剧而重大的变化:先是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滑向资本主义轨道,随后是1991年震惊世界的苏联解体。这场政治地震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空前的低谷,更使与美国相隔咫尺的古巴受到“双重打击”: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与古巴经贸合作的中断,使古巴国内粮食、能源、原材料、资金等奇缺,国内经济几近崩溃,人民生活水平极端困苦,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另一方面,与“社会主义大家庭”战略关系的彻底终结,使古巴同时失去了重要的战略依托。国内极少数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失去信心,反对古巴共产党(以下简称“古共”)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言行甚嚣尘上。与此同时,美国对古巴加强封锁和“制裁”,妄图“以压促变”、一举颠覆古巴社会主义政权。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改革是按照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现代化模式”进行的,这是为什么在同一时代,东欧和前苏联改革纷纷失败,而中国却“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中国的奇迹 和东欧、俄罗斯等国的经济转轨相比,中国的经济改革要成功得多。东欧国家从50年代末开始局部改革试验。60年代,前苏联东欧的大部分国家都先后走上了局部改革的道路。改革前的中国和所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是相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计划配置制度和没有自主权的国有企业制度。由于这些国家在80年代末采用了“休克疗法”,“…  相似文献   

8.
仝山 《新湘评论》2010,(14):18-1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多个国家共产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资本主义世界一片“马克思主义失败”的喧嚣。进入新世纪,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通过引领社会的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执政地位日益坚固。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曾经指出,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恩格斯写下这些话的时间距今已一百多年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和亚洲先后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五六十年代以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改革的道路。西方有的未来学家称,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正在走向“趋同”。而在社会主义运动内部,正有人在寻找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空想成份”,有人甚至或明或暗地主张改革实际上就是走向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严格说来,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正在…  相似文献   

10.
向志强 《唯实》2003,(1):75-78
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悄然兴起了一场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教育体制改革 ,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冲击波”。教育改革“市场化”取向在中国 ,赞同者和反对者各持己见。通过学术研讨正确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改变我国目前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众所周知 ,在 2 0世纪 80年代之前 ,绝大多数国家都视教育为公共产品 ,对教育全面管制是政府天经地义的职责 ,即使是在高度市场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然而进入到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掀起了一场…  相似文献   

11.
柴尚金 《党建》2009,(9):13-14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多个国家共产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资本主义世界一片“马克思主义失败”的喧嚣。进入新世纪,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通过引领社会的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执政地位日益坚固。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西方之间陷入冷战局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开始对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实施“封锁”、“禁运”,东西方经济联系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禁运”,促进东西方经济合作,在苏联政府的支持下,由东西方国家的一些民间组织和进步人士发起,1952年4月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经济会议。新中国派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议上极大地拓展了对西方国家的贸易渠道。一、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的发起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是由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倡议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在1951年2月柏林会议上决定,应在苏联举行…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之交,世界发生了二战以来的最大变化———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政权垮台,共产党遭解散,甚至国家解体。顿时,世界力量的天平发生严重倾斜,资本主义阵营欢欣鼓舞,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力量受到严重挫折。美国人彼得L·伯杰在1991年毫不掩饰地表白,自己作为“西方知识分子中这个亲资本主义派别的一员,这一身份在过去20年里并非总是令人舒服的,因此现在有机会在幸灾乐祸的心情中陶醉片刻,倒也不错。”①现在,时间又过去了10余年,已有一个半世纪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怎么样了呢?资本主义“不战而胜”的梦幻还能陶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使资本主义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感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就成为帝国主义势力既定的战略。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他们在武装干涉的一手失败以后,就把政策重点转向“和平演变”,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暂时困难和实行改革的机会,进行渗透,施加影响。中国作为社会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述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私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既有助于全面理解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也有利于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私营经济的方针。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论断  “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是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结论中提出的一…  相似文献   

16.
张渝政 《求实》2000,(3):11-1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打破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统天下 ,开始在世界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同时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在武装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失败后 ,开始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因此 ,防止“和平演变”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三代领导人共同关注的大事。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 ,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一在我党历史上 ,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早在夺取全国胜利前 ,毛泽东就对执政党还会有腐败变质的危险提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关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思想及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私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 ,提出利用私人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的思想。今天 ,重温他的这一思想 ,既有助于全面理解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也有利于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从国情出发 ,阐明中国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中国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利用和限制”、“改造和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使资本主义绝种”等四个阶段。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毛泽东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亦有国际因素的影响,还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生产力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相矛盾的思想根源。理清这些问题,会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胡绳以很大的精力关注和研究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很有理论深度的论文。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些简要述评。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上应反对民粹主义,正确予以处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用民粹主义的思想还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处理,是中国革命诸多问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胡绳列举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几种有影响的看法。一种看法是,中国可以从农业国家跳过资本主义(跳过工业化)直接到达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南斯拉夫曾是社会主义大国,但是中国和南斯拉夫两国领导人在对斯大林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认识上出现过分歧。结果,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泽东曾四次批判了铁托,最终认为铁托在南斯拉夫复辟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