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依法治国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中国入世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尽快出台劳教工作立法,既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国际人权斗争的客观要求。西方法律体系中的保安处分有着几百年历史,是一个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它所具有的矫正、感化、教育、改善和防卫社会的功能与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所起的作用很类似。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将保安处分与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进  相似文献   

2.
敦宁 《法商研究》2015,(2):93-102
我国传统的刑事制裁体系具有制裁范围较为狭窄、制裁方法以重刑为主导、制裁程序以繁为主的特征。随着劳动教养制度被废除,我国传统的刑事制裁体系在制裁范围、制裁方法和制裁程序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我国应适时对刑事制裁体系进行完善。其基本进路是:实现从政策调控到法律主导的战略转型,确保多种价值目标的有效和统一实现,坚持系统化的改革思路。最终目标是构建双轨制与层次化的刑事制裁体系。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养制度创设至今已经近 50 年。劳教制度的存在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但是,劳教制度本身又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性缺陷。劳教制度的改革应该坚持依法治国的方向,走刑事司法改革、刑事一体化的道路。通过《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全面改革和调整,填补现行刑事司法制度中的结构性制度性缺陷,承担劳教制度的社会责任,促进司法改革的发展,实现劳教制度的自然终结。  相似文献   

4.
刘涛 《犯罪研究》2015,(2):33-38
制度废止是制度变迁中的一个阶段,制度存废之争并不因为制度法律意义上的解体而影响学术研究的价值判断。即使在制度废止后,研究者也应当以客观的态度去定义制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利弊,并抓住制度变迁中体现的基本社会关系作为研究的标尺。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对行政性羁押与公民人身权利这一基本社会关系产生调整其他正式与非正式行政性羁押与调整不同权力机关之间关系的积极影响,也产生立法废止的层级疑问与行政诉讼溯及力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舒圣祥 《政府法制》2013,(34):11-11
劳动教养,一项已存在半个多世纪、被舆论和学界广泛质疑和诟病的制度,终于寿终正寝。《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劳教制度被废除之前,治安管理处罚、劳教制度和刑罚组成了我国社会治安的三级制裁(处分)体系,即刑法规制构成犯罪的行为,劳动教养规制违法严重但又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规制一般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7.
劳教制度产生于于50年代的肃反,是我国一项特有的教育改造制度.最早关于劳教的法律,是1957年8月1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中指出设置劳教制度是为了把游手好闲、违反法纪与不务正业的人改造成自食其力的新人,以此来维护公共秩序,以便更好的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它是我国独有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改造制度.虽然从它产生以来,对于维持社会指数,预防犯罪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侵犯了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独有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改造教育制度,劳教制度的存废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虽然这一制度在社会实践中对于维护社会秩序,预防犯罪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能忽视其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为了实现制度的正义,必须用违法矫正制度取代劳教制度.  相似文献   

9.
摘要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独有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改造教育制度,劳教制度的存废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虽然这一制度在社会实践中对于维护社会秩序,预防犯罪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能忽视其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为了实现制度的正义,必须用违法矫正制度取代劳教制度。  相似文献   

10.
单位作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对其规制的制裁正义也尤为重要。我国法律格局经历了诸法合体到部门法分立,形成了对单位违法犯罪行为的民事法、行政法、刑事法三部门的制裁体系。然而,这种部门化制裁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制裁外溢与法律属性的矛盾、严厉性与法律效果的失衡、制裁竞合与法律适用的混乱、认定标准与法律救济的失当等碎片化问题。从顺应公法与私法分立下融合的趋势出发,妥当把握私法公法化与公法私法化的限度,我国单位主体制裁碎片化修复的具体路径可以从建构一体化的单位主体制裁体系、明确单位主体制裁在不同程序中的竞合适用、提升单位主体制裁的认定标准、促进单位主体制裁与非制裁性法律责任的联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卢建平 《清华法学》2013,7(3):108-125
本文扼要介绍了法国违警罪的由来、定罪量刑以及审理机构与程序,以期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本文认为,借鉴包括法国在内的法治发达国家对于违警罪的治理经验,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进行法治化或司法化的改造,扩大司法权对于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有效限缩行政权的干预空间,规范行政权的行使,符合完善法治、保障人权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2.
赵毅 《中国司法》2007,(9):36-37
1957年8月,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8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养制度正式诞生。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全国劳教系统广大人民警察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造了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3.
劳教聆询制度,是指在公安机关对劳动教养案件进行审批中,由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派员出席,对劳动教养案件的审批进行聆询,接受被劳动教养人的控告申诉,保证劳动教养案件审批的合法性的一项制度。本文对劳教聆询制度进行了法律溯源,对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该制度在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以期使该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2012,(36):8-8
网易评论发表了一篇何三畏的评论文章,文章如下: 中国的劳教制度,到今天已经天怒人怨。说它应该存在的,甚至对它“一分为二”的,非常少见。我感觉,这很像十年前“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时的气氛。已经有不少人,包括官方媒体的人士,在网络上呼吁“废除劳教制度”了。  相似文献   

15.
未经法律授权即可对公民实施包括限制人身自由在内的强制措施,这是劳教制度最大的制度软肋,也是致其最终被废止的根本原因。劳教制度废止后的制度设计应当引以为戒,尽量避免"劳教制度已死,劳教式管理模式还在"的尴尬局面。遵循理念先导、制度跟进的规律,未来的制度设计必先契合法治理念。而于刑事法治理念而言,不遵循刑法宽容理念的制度设计必定依然难逃窠臼。故而在改革中除了要关注基本制度的构建和刑事政策的贯彻之外,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刑法宽容理念的培养和倡导。  相似文献   

16.
黄风 《法学》2012,(4):123-130
金融制裁从一定意义上讲属于最为严厉的经济制裁形态,美国的金融制裁制度具有非常浓重的单边主义色彩,是其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在全球推行其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为保护我国境外巨额资产的安全,国家外交、国防、金融、商务等领域主管机关应当建立必要的危机预警机制,把境外的资产保全作为处置危机的重要步骤和考虑因素之一。同时,金融监管机关须加强对金融制裁的研究与合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如何选择替代性治理方案成为当下我国刑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经过不断争论,用刑法替代劳动教养制度的观点逐渐成为我国刑法学界较具代表性的观点。通过对两种法律制度的要素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用刑法替代劳动教养制度混淆了两种法律制度的逻辑前提和价值目标,易导致出现高成本和低效益的社会治理困境,并且会导致刑法的制度功能出现严重的偏差。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不能简单地用刑法替代,而应引入社会治理的观念,坚持运用刑罚的不得已原则,采取多元化的治理机制,发挥社会自洁功能,利用乡规民约等社会自生规则,完善对越轨行为的分类矫正治疗机制,科学划定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围,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实体性规定,改革剥夺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程序等,从而完善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人机结合技术的进步,其中的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迅速,人们看到了意念控制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不需要身体力行的从事具体工作,只需动动脑就可以完成复杂的工作.这便导致人的行为的内涵与外延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犯罪行为学关于行为的定义也应随之变化,人机行为应当区别于传统的行为被刑法学所界定.  相似文献   

19.
刘花 《中国司法》2006,(8):27-29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是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侵入人体后发生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劳教所由于收容的劳教人员性质特殊、人员集中、艾滋病预防控制方面的客观不确定因素较多,极易成为艾滋病的高发和高流行区域。当前,劳教场所艾滋病防控实践工作的现状表现为“三高三低”。一是各级重视程度高,总体防控水平低。从上到下的各级单位和领导对艾滋病的防控工作都非常重视,但劳教场所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二是系统协调要求高,运行模式效能低。劳教场所艾滋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劳教制度的发展历程,梳理其废除派、改革派联盟各自的主要观点,并作相应地深入分析,得出我国劳教制度废改之争的最核心问题是维持社会治安与尊重和保障人权,而问题又表现为效率与公平何者优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