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美好的执着     
多年前夏天的那个晚上,我的脑袋几乎要钻进电视里,妈妈在沙发上急得坐不实。她不停地嚷着让我别挡着她的视线。可是我的身子却不听使唤。像中了葵花点穴手似的动弹不得。终于。我们没有失望,当“北京”从萨马兰奇的嘴里进出时,我的身体“腾”地一下从脚底板麻到了脑袋瓜顶,像个疯子似的,拼命地跳使劲地叫。当然没人会真的觉得我是个疯子,  相似文献   

2.
“报告!”随着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记者在重庆市女子监狱的办公室里见到了年仅19岁的英子(化名)。8岁被母遗弃、11岁离家出走、“女飞贼”“四进宫”……英子身上贴着许多标签,每一个标签都牢牢吸引住记者,不由得在心里勾勒着她的模样。  相似文献   

3.
点亮一盏心灯□毛秀中满城黄叶飘落的时节,一个68岁的疯老太婆去世。枯叶离开枝头,几乎无人为此叹惋。人们议论的是另一话题:“听说那疯子把攒的钱都送给了那个女警?”“手上大金戒指也撸给她啦!”风起风落,吸引来了各报记者。追随着风的脚步,笔者记下了在那无言...  相似文献   

4.
吴小莉:传递信息,增进了解邓树林吴小莉从业十年,又一次成为公众注意的人物。那是今年3月19日上午十点半,北京人民大会堂,刚刚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首次记者招待会在这里举行。招待会上,记者们提问异常活跃。朱总理对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得十分详尽,当回答到第四个...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接受了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的采访。海迪说,80年代的荣誉是属于80年代整个青年群体的,奋斗者不是她自己。她认为对于一个残疾女性,写作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6.
范思 《民主与法制》2008,(15):52-54
康金环所做的,是花上半辈子的时间照顾一个被家人抛弃在北大荒、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疯子。30个寒暑交替,一万多个日夜,水滴石穿。疯疯癫癫的知青李文魁被康金环无私的情怀感化,亲亲地称小自己一岁的她“大姐”,那么,康金环及其家人是以怎样超乎常人想象的耐心、包容和爱,让“疯弟弟”走向了幸福和安宁的呢?和谐社会,一则动人的故事在展开……  相似文献   

7.
这几天,我接连听到几个故事:其一,是一个女孩,从大二开始到毕业后参加工作,整整11年没回老家看过父母,其理由是因为当年离家时抛下的豪言——不混出个人样决不回家。她所理解的“人样”,是包括有车有房有如意郎君和好工作,说白了就是有让父母向亲戚朋友们炫耀的资本。于是,11个春节,她都是在凄清冷寂的状态下度过的。11年,她和她的父母错过了很多亲切而温暖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一把废钥匙     
每周五为县长接待日,今天已经中午十二点过了,还有一位老太太静静地坐在接待室的最后一排椅子上等着。秘书小江附在我耳边说:“她是一位疯子,最好别理她。”她两鬓斑白,颈部僵硬着坐在我对面,急切地说:“县长同志,我依理依法找政府,天天都来,却没人理我,我只好直接找您了!”我不解地望望小江,这老太太很正常嘛,怎么会是疯子?“县长同志,您评评理,中央直接给了我一套新房子,可到县上却落实不了。政府还是不是人民的政府?再不解决好,我要直接去中央……”第二天,老太太直接推开了我的办公室……第三天,老太太仍坐在我的…  相似文献   

9.
华芳 《今日上海》2009,(2):48-48
“老师,您给我写个‘家’字吧。” “行,没有问题!” 这段简短的对话发生在一老一少两人之间,年少者是一位身穿校服的女学生,她的普通话里带有明显的四川口音;年长者则是一位正在执笔挥毫的书法家,“沪式”普通话里透露出亲切。2009年春节前夕,记者在上海徐汇职业高级中学看到了刚才的一幕,而那正是在“第七届书法家下社区写春联”的活动现场。  相似文献   

10.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3,(24):14-16
直到18年后,石家庄市桥西区.留营乡孔寨村民段月珍也没有弄清自己家的永米地里当年发生的那起命案是怎么回事。在她的印象里,当4年因为这个案子她家里至少少收获300多斤玉米。她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拨儿人找她了解这起命案的情况了。“都是公安局的,一拨儿接一拨儿,太多了。最近几个月记者突然来了很多。”段月珍很疑惑。  相似文献   

11.
一位女明星,在影片里经常演绎出完美的爱情,但在现实的感情生活中却一再受挫。有个记者在采访中提出了这一问题,她回答说:“演了这么多年的戏,没想到演自己是最辛苦、最失败的,因为演别人时可以根据剧本的情节来演出,但是演自己时,却没有写好的剧本,没有彩排,也没有“NG”(拍不好时重拍),一旦演坏了,就要承担所有的责任。”她最后感慨地说:“演别人容易,做自己难啊!”  相似文献   

12.
姜月是吉林省女子监狱里的一名囚犯,今年48岁。因杀害丈夫入狱,入狱前,她曾是吉林省某省级金融杂志副总编,入狱后,她曾经悲观、失落、彷徨……经过灵魂的洗礼,她最终战胜了自己,成为监狱女囚中的“知名记者”。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1,(4):29-29
初识魏丽惠,就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天上午小组讨论结束后,几个记者围上来要采访她。她说:“今天就到这里吧,中午的时间特别紧张,我一会儿还要赶回医院去查房,下午再回来开会。”有记者问:“‘两会’期间还要亲自去查房吗?”“有些特殊情况,医院就在附近,为什么不去看一下呢?”魏代表笑容亲切地反问到。  相似文献   

14.
叶芳 《台声》1998,(11)
自幼十分崇拜科学家的杨慧珠,在她大学毕业、留学归来,已身为博士、大学教授的今天,却一再不敢妄称自己为“科学家”O尽管她已在动力工程理论及科研领域里做出了许多为同行称道的业绩,但她仍坦诚地对记者说:“作科学家太辛苦了。”她自称只不过是教工程的老师,是只懂某一领域的“专”家,她不愿让她的朋友称呼她“杨教授”,“‘老师’就可以了”。她更希望大家直呼她的名字“杨慧珠”。虽然与杨教授接触较多,但我仍然感到,她有着太多不为一般人、包括她的朋友们所知道的东西,例如她的专业,她的研究所,她从台湾到美国的留学,她…  相似文献   

15.
日前,记者赴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计生办机构询问如何办理准生证时,工作人员爱理不理地回答记者问题。问其关于简化办理准生证“通知”的事,她说,“你是看新闻看到的,那是新闻,要到我们这儿,那就得等。”(12月11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6.
童心     
袁章 《新东方》2000,(8):13-13
“我们是七人”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次碰见一个八岁的小女孩。他问她有几个兄弟姐妹,她回答说:“我们是七个,两个在城里.两个在外国.还有两个埋在教堂的墓园里。”她每天晚上都携着点心和小碟子.到那墓园的草地上,独自地吃.独自地喝,唱给她在土堆里算着的哥、姐听。虽然墓园里永远都没有回响,但她浪漫的童心却不曾感到生死间的阻隔。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00,(4):32-32
四川省阆中市有个逢人就要钱的“疯子”郑国杰,1998年5月,他屡屡威胁敲诈运输个体户李茂润。李茂润几次向派出所求援,但民警置之不理。5月16日,郑“疯子”在派出所门口,用铁链抽打李茂润,李鲜血直流,高喊救命,两个民警袖手旁观。5月17日,李茂润又找到派出所,所长罗忠明对李茂润说:“你有钱,你拿1000元,  相似文献   

18.
沈建华  陈兵 《时事报告》2010,(10):78-79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那厚厚的几沓专利证书,记者也很难相信,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家女,在短短3年时间里竟获得了173项国家专利,还有32个自创产品专利正在申请中。她就是江苏省连云港晶狐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珍,一个人称“晶狐女”的农家女子。  相似文献   

19.
出生台湾的女科学家杨慧珠是一位务实勤奋的人,记者几次约她都因工作繁忙而未成。最后,杨慧珠带着歉意的口气对记者说,“要不,就在电话里说说吧。”就这样,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她。杨慧珠告诉记者,1991年,33岁的她携父母举家回大陆定居。之后,她在清华园一呆就是9年。  相似文献   

20.
想念朋友     
周末的午后,我和薇蓬着头发坐在她家的客厅里看电视。广告里吴小莉清新饱满的额头一闪而过,而后我们看见了余秋雨,微微发福的腰身在欧洲一块空旷的草地上闪来闪去,间或发出孩童那样天真的欢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