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领导》2011,(2):13-13
2011年头两个月,加息步步紧逼,房产税“敲山震虎”,在“最严调控”升级的压力下,楼市步人降温通道:1月成交显著萎缩,春节楼市跌人“冰点”。新一轮调控高压下。多方期盼楼市会出现“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2.
余丰慧 《现代领导》2009,(11):11-11
今年,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其“温度”跟着季节变化。今年春天,楼市似乎出现了小阳春,夏季楼市如火热的天气不断发烧,进入秋天后,楼市成交量开始下降,购买力开始减弱.“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南京等城市成交惨淡,再次出现楼市拐点论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刘彦华 《小康》2023,(31):24-26
<正>楼市是个“政策市”,但又不单单是个“政策市”。如果说将政策取向从“防过热”转变为“防过冷”是适应楼市供求关系变化的应时举措,那么,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才是长远之计。楼市素有“金九银十”之说。今年以来,面对楼市复苏放缓这一新形势,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楼市新政,尤其是自7月末住建部明确楼市政策优化三大方向之后,8月25日,住建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文,推动落实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并将其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  相似文献   

4.
绝大部分“刚需”们还在观望。因为楼价还没回落到预期低位,也因为对政府调控楼市使“价格回落”还寄予希望。  相似文献   

5.
时空     
《新疆人大》2013,(5):2-3
3月底,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直辖市和其他一线城市按规定出台楼市调控地方版细则,加上此前广东公布的调控细则,以及国务院规划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从限购、限贷到税收、信息联网.新一轮调控政策升级为“史上最严”,有望在二季度让楼市停下上涨的脚步  相似文献   

6.
作为“楼市风向标”城市之一的上海,在已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不断加强市场监管,土地供应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双双“提速”,楼市预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13,(11):5-5
为规避楼市“国五条”的限购、税收等政策,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掀起离婚潮,其至出现排队离婚的景象.上海闵行区民政局为此还设牌警示“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有网民戏称:“离个婚,限购令、二套房统统搞定,真靠谱的婚姻一定是为了买卖房产而敢于离婚!”分析称,保守的中国人不惜以“假结婚”突破楼市调控,暴露了相关政策无总体规则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8,(1):46-47
中国楼市再次以凌厉涨势给2007年留下浓重印记。然而,在“涨”这个近年来楼市不变的主题下,在历经了数次加息、“第二套房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也许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的心态也在悄然转变。 2007年底,社会各界激烈争辩“楼市拐点是否来临”,共识难以形成。从2007年底前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有部分原来房价涨得过高的城市出现楼市成交量萎缩,价格涨幅趋缓或回调的现象。这到底是一个趋势,还是一个暂时性的现象也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9.
张颖 《现代领导》2009,(12):11-11
针对近段时间香港楼价急升,豪华住宅的楼价更是创出全球最高,十月二十七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罕有地约见地产建筑商会代表,警告地产发展商要“自律”,并指楼市若出现“不公平、不稳定、影响民生”当局会果断介入楼市。  相似文献   

10.
郭强 《今日上海》2011,(2):16-19
一段时间以来,对全国城市来说,上海“楼市风向标”正发生变化。 一方面全力建设保障房的政策频出,一方面保障房建设工程大规模启动。不少市民都注意到,在浦东世纪公园左近的繁华地段,一边是中高档商品房,一边是已立起的“青年人才宿舍”,众多媒体的报道中都这般说:“这是上海楼市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段时间香港楼价急升,豪华住宅的楼价更是创出全球最高,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罕有地约见地产建筑商会代表,警告地产发展商要“自律”,并指楼市若出现“不公平、不稳定、影响民生”,当局会果断介入楼市。受这一消息打击,香港股市地产股之后连续两天全线暴跌。  相似文献   

12.
欧阳海燕 《小康》2010,(6):46-49
对政府调控楼市有信心者不过半;认为“在新政之下,中国楼市会出现大的拐点”的比例近四成,不过有近一半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房价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相似文献   

13.
冷山 《现代领导》2008,(12):7-7
近期,面对增长预期减弱的经济走势和交易日益萎缩的房地产市场,从中西部地区到东部沿海,从二、三线城市到一线城市.处处都是地方政府忙碌的房地产“救市”身影。在迅速蔓延的“救市”中.地方政府希望通过采取税费减免、住房公积金贷款等优惠措施,促使楼市“回暖”。然而.这些已经出台的救市政策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各地房市依旧低迷,地方政府所期望出现的房市“春天”远未出现。  相似文献   

14.
李勇 《现代领导》2010,(5):10-10
4月14日和17日中国政府接连宣布的楼市政策似乎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直气势汹汹的楼价上蹿势头在政府明确无误的决心面前表现出屈服,投机商抛售开始了。英国路透社预言,“中国楼市的冰冻期山雨欲来”。  相似文献   

15.
回建强 《创造》2009,(8):83-83
7月份的数据表明,全国楼市价格上涨出现加速趋势,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楼市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豪宅楼市更加话跃了,价格普遍上涨,但普通住房成交量则开始下降;而央行货币政策要“动态微调”;税务总局要对房地产业进行税务稽查;银监会说要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8月1目开始不符合规定的二套房休想再获得利率和首付的优惠待遇……由于担心市场对央行“动态微调”的理解,央行副行长苏宁煞费苦心地向外界解释,“动态微调”并非针对货币政策本身,而是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等继续调整。央行这种解释是急切地想告诉人们,银行还会继续贷款,请大家放心。但人们的担心不会轻易消除,正应了那句话,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股市在短短两个星期内巳从3400点回落到2870点,跌幅近20%,8月17曰跌幅竟达5.78%,创下年内最大跌幅。  相似文献   

16.
郭志强 《今日广西》2010,(18):26-27
9月,楼市进入了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旺季——“金九银十”。  相似文献   

17.
任清  严薇 《现代领导》2008,(1):47-47
作为重大民生问题之一的百姓楼市,如何健康发育,值得全体市民探讨。面对“楼市房价贵,面积不实惠,结构不合理,掏空家底买不起,住房债台高筑垒”的举国反响和中央对老百姓住房难和贵的高度关切,房地产业能否理性地自我盘点,明智地反思自省,  相似文献   

18.
在接二连三的“重磅”新政冲击下,北京、杭州楼市已出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楼市总是那么令人纠结,怕它涨太快,又怕它跌太快,分寸不知如何拿捏,时机不知如何把握。这不,持续一年半多的“史上最严调控”似乎又到了一个节骨眼上。此时,楼市“降价潮”在全国逐步蔓延,“限购”政策的坚定支持者李稻葵的观点是:“房价上涨不可能,那样是政府掮自己耳光,但房价大跌也不可能,因为如果房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出现10%下降的话,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09,(3):75-81
对于僵持已久的楼市来说,去年年底一系列优惠、松绑政策的出台,包括年内5次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免契税营业税;首次购房利率7折等,以及各地方政府纷纷下“猛料”出台救市方案,包括“购房退个税”和“购房入户”等各种优惠政策,似乎让人看到了市场松动的某种可能。有人迫不及待冲了进去,要赶个大早;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等待——看房、杀价、观望,周而往复。就在这浓厚的观望气氛下,楼市迈入了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