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彭山,位于成都平原的岷江之滨,岷江擦城而过,处于成都至乐山高等级公路的主干线上.彭山古称武阳,秦灭蜀(公元前316年)建县至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其长寿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全国闻名的“长寿之乡”.我国上古最著名的长寿老人彭祖晚年即生活于此.伟大诗人屈原在他《楚辞·天问》中有这样一句:“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提到彭祖的名字,并称其长寿,这是有关彭祖的最早文献.据古籍记载和专家学者的考证,彭祖是商朝贤大夫,先封于彭国(今江苏徐州),后云游四方,晚年入蜀,抵武阳.盛传他独创健身养性的诸多方法,延年益寿,活了800岁余,名闻遐迩,死后葬于彭山县江口镇的仙女山.彭祖墓、彭祖祠至今犹存.那么,彭祖真的活了800岁吗?有研究认为,公元前13世纪的商代,我国已开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东方智者彭祖与孔子》(《淮海论坛》2007.4)中讨论了彭祖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彭祖与孔子的关系,中华文化的核心——和谐思想的源头。本文将讨论彭祖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彭祖与老子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基础——唯物、辩证哲学的开创。  相似文献   

3.
伏羲与古羌人有着渊源关系。伏羲的支系很多,其中一支是祝融。《国语·郑语》说祝融有八姓:已、董、彭、秃、(女云)、曹、斟、彭部落在祝融八姓中居于领导地位。彭部落的始祖叫铿,是祝融吴回之孙,陆终之子。铿因为能作大鼓,声音宏亮,鼓彭彭,便称之为彭。《国语·郑语》:“大彭,陆终第三子日,为彭姓,封于彭,谓之彭祖,后有大彭氏,”《世本》云:“彭祖氏,大鼓子孙,以号为氏。”《史记》云:“彭祖自尧时举用,历夏殷,封于大彭。”彭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相似文献   

4.
1949年12月重庆解放,渣滓洞脱险同志找到党组织后,聚集在市中区和平路一号,由雷雨田、廖伯康、余时亮三同志发起组建"脱险同志联络处",并在《大公报》头版头条用醒目的大红标题刊出:《"政治犯"来联络处报到》。我和吉庆祥、崔建国、彭祖  相似文献   

5.
刘继兴 《传承》2009,(3):64-64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有座止止庵。道教有36小洞天,武夷山被列为第16洞天,名"升真化元洞天"。武夷山的山名与彭祖、武夷君的民间传说,也有着直接关系。本来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部分学者认为,"仡僚"最早记载于黄闵《武陵记》,并有引文为证,但都未注明出处。梳理这些未注明出处的观点和引文,最早的是田曙岚先生,田先生也说他读过黄闵《武陵记》,但田先生也没有注明他读的是来自何处的黄闵《武陵记》。其他有这一主张的学者很可能是受到了田先生的影响。但仔细核对目前能找到的《武陵记》,其中并没有"仡僚"或者近音异写词,说明"仡僚"之称最早未必始于黄闵《武陵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对《路史》和吕思勉《先秦史》有关"犵獠"记载的误读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7,(20)
<正>为了突出美丑对比所产生的震撼艺术效果,雨果强化和夸张了美丑的对比,其最大的特点便是都将"美"寓于"丑"之中,来表达他对于浪漫主义新文学的特别理解。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文本的篇幅规模和流传范围来讲,是十九世纪中后期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家无法与其相比的。本文拟从《巴黎圣母院》与《笑面人》入手,对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方娟 《公民导刊》2011,(4):48-49
又到清明,我们怀念一位音乐老人。他是一位指挥家,若干音乐作品在他的"指挥"下流淌出和谐而动人的交响;他是一位作曲家,用"半生"心血打造的"重庆人自己的交响"音画系列《巴渝风情》即将正式出版,他倾力创作的《长江》交响乐奏出其生命的绝唱;他是一位音乐教育家,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诲人不倦,乐在其中,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是他辛勤付出的报偿……他,就是著名的音乐人唐福生先生。  相似文献   

10.
西汉张释之,《史记》、《汉书》均立入列传,他刚正不阿、公正执法,可谓彪炳千古。起初,他十余年原地不动,"无所知名",曾想辞职而去。幸有"知其贤,惜其去"的袁盎举荐,才调任谒者,虽只负责接引宾客和赞礼,却有了紧贴汉文帝的机会,常与文帝评说秦汉之失与得,深获赏识,逐步升迁至掌管狱刑的廷尉。学识和口才,应该说是他成为名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陈汝佳简介: 1964年2月1日出生在广州一个普通家庭, 他从小就喜欢唱歌,10岁加入广州市荔湾区少年之家合唱团,13岁加入广州市少年宫合唱团。1982年,高中毕业后在广州和深圳唱歌。1987 年,在广州举办的"龙凤杯"歌曲大赛中赢得了"最受欢迎男歌手"奖。1988年,夺得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冠军。1989年,他带着《故园之恋》走上了中央台的春节晚会。1993年,他远赴澳大利亚留学,兼与家人团聚,同时暂别歌坛。2000年,出现在广州举行的"20世纪广东流行经典金曲演唱会"上宣告复出。但人世遗憾,昔日辉煌不再。2004年1月12日,他猝死在家中。其代表作品有《弯弯的月亮》、《晚秋》、《为了爱梦一生》、《男孩看见野玫瑰》、《最怕看到你的服睛》、《爱要怎么说》等等。  相似文献   

12.
《前进》2020,(8)
正慎到,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因其年长学高,世人尊称为慎子。慎到的生卒年不详,因而说法也很多,有说公元前350年到公元前275年,还有说公元前390年到公元前315年。就其思想特质,可以说他既是道家思想的传承者,也是法家思想的开创者。他曾经是"稷下学宫"的领袖学者,《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现存  相似文献   

13.
张艳芳  金振民 《人民论坛》2011,(11):182-183
丁文江先生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者,对地理学的贡献不可磨灭。他整理《徐霞客游记》,撰写《徐霞客先生年谱》,编制《申报》地图,编撰《爨文从刻》,使《天工开物》"陶刻本"问世。他在地理学、人类学、动物学、历史学等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是我国二十世纪初期值得重视、不可或缺的一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与一位闲聊,他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史记》里有《循吏列传》、《酷吏列传》、《佞幸列传》……太史公为何不作"廉吏列传",让那些廉洁正直之士名垂青史?我有很长时间没有翻《史记》了,一时间答不上来。及至重读《循吏列传》,细细品味,才悟出点道道。我想,司马迁不作"廉吏列传"是自有其原因的。其一,廉洁从政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用不着列传,不像如今某些人自以为不贪污受贿就立了大功似的,就看成为  相似文献   

15.
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喜欢用"比""兴"说诗,曾给《诗经》逐章标注"兴也"、"比也"、"赋也"。朱老夫子很有学问,也有文学眼光。他对"赋、比、兴"的解释,明确简约,毛泽东十分赞同并且引述。就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离骚》经他一标注,对我们阅读很有帮助。本文就因他的标注的启发,谈一谈《离骚》的结构和修辞方面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对张载哲学的研究贯穿在其两卷本《哲学史》、《简史》、《新编》三本哲学史和"贞元六书"中。冯友兰对张载宇宙论哲学的气本论的定性,性二元论,《西铭》的精神境界和宗教意义,"仇必和而解"的哲学精神,"横渠四句"的哲学家自我身份认同等等阐发,既是哲学史的研究,也是他自己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新原人》提出"觉解"后,《简史》就用此概念诠释张载的思想。冯友兰晚年反思历史,很重视和谐,对张载"太和"和"仇必和而解"的重视和阐发是他心路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5)
正连日来,不大的台湾宝岛,却又被一位所谓"风云人物"弄得"超大"。原来,已过九旬的垂暮老者李登辉,看来是要抓紧时间"一吐为快",之前在台湾大选前他有"话"说,如今大选之后、"5·20"之前,他还要有"话"说——4个月前,他刚出过书,其赤裸裸的媚日观点遭到了岛内外舆论的一致挞伐。然而,唾弃声、骂声、挞伐声还未落,他又将2014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李登辉送给日本的话》,日文翻译成中文,在台湾上市,名叫《余生:我的生命之旅与台湾民主之路》,书中又一次充斥着赤裸裸的"台独"主张、卖国言行和殖  相似文献   

18.
理论工作者千万不能用浅尝辄止的"快餐理论"去蒙蔽、去愚弄、去误导大众,也应该"走基层、转学风、改作风"记得有位哲人著过《实践论》、《矛盾论》,他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其指导革命的理论建树了得;另一位哲人虽少有宏篇巨著,但类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恰如那醒世恒言,言简意赅,其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中期川籍儒者周洪谟"居显位,有文名,而又深于经术",其《春秋》学思想主要散见于所著《疑辨录》中。周氏对《春秋》"经文文本"、"周正时月"以及"训经之传"进行了辨疑,所论多出新意。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常事不书"、"书以记异"等《春秋》书法观;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春秋》"尊王"、"崇礼"、"奉天道为政"等经世大旨。  相似文献   

20.
张持坚 《当代广西》2014,(23):60-60
正此前有关曹聚仁的报道,多是讲述他作为"两岸密使",为两岸和谈而奔波,但对其前半生的描述语焉不详。本文则重点讲述曹聚仁前50年的激昂人生。曹聚仁1900年6月生于浙江浦江县,其父是清末最后一科的秀才。曹聚仁天生聪慧,先入私塾,熟读经典。1915年,曹聚仁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时,他和宣中华、冯雪峰等领导了著名的"一师风潮"。1921年,他从一师毕业后来到上海,成为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主要撰稿人。依靠《民国日报》的圈子,他结识了许多师友,例如陈独秀、张闻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