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我国人权保障与法制的关系人权保障同法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国家总是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来决定怎样确定和保障人权,并力图通过法制来保障人权的行使与实现。我国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国家,人权保障的实现更离不开健全的法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人权的关注程度也在日益上升.本文从人权的发展及国际人权保障谈起,进而将眼光凝聚在我国,试着论述我国在人权保障的上取得的进展,以及不足;并试对部分国外舆论对我国人权保障的无端指责进行驳斥.  相似文献   

3.
张西林 《法制与社会》2010,(24):155-156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是一份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性质的政策文件。制定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明确未来两年我国政府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将这些目标措施落实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各个领域,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和执政、行政各个环节。颁布人权行动计划的意义在于,体现政府对人权保障的重视;到强化政府保障人权的观念,规范政府的执法行为,更好地保障人权。对于提升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意识,全面推进人权事业发展,推动现代化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人权的含义、发展历史及我国发布人权行动计划的意义等方面,对人权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龙林 《法制与社会》2010,(34):378-379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条款庄严地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开创了新纪元。“尊重人权”意味看国家对基本人权有着消极的不作为义务,“保障人权”意味着国家对基本人权有着积极的作为义务,并且这种尊重和保障是人人享有的,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5.
沈慧 《法制与社会》2011,(24):131-132
罪犯人权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问所应享有的,未被法律剥夺的各种基本权利,包括罪犯的公民权利,罪犯的政治权利,罪犯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等。罪犯的人权保障对于衡量国家的文明程度,人权水平、法治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的罪犯人权保障在司法实践上存在很多缺陷,分析其根源在于我国的罪犯人权保障在立法规定、体制设置、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我国要完善罪犯人权保障机制,应从思想意识、立法细化、体制改革,强化监督等角度完善罪犯人权保障机制,以求让罪犯的人权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  相似文献   

6.
监狱人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作为羁押场所的看守所中在押人员的人权能否得到保障也是整个人权事业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因此,我国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如看守所等羁押场所的人权保障状况,让社会更加关注、更加有效地监督羁押场所的执法活动,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人权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贯尊重和保护人权。1991年我国政府发表的关于中国人权状况的白皮书,对中国人民促进和维护人权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总结,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在我国人权保障的机制中,检察监督保障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本文仅就我国人权的检察监督保障,并着重对监所检察保障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狱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保障服刑人员人权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监狱服刑人员人权的构成、保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服刑人员人权保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鹏 《法学杂志》2005,26(2):110-112
强制措施的规定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司法实践的逐步深入,强制措施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更清晰地显现出来。笔者结合《宪法修正案》中的“保护人权”规定和对世界其他国家刑事诉讼法中强制措施规定的分析,从保障人权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改变观念、提高素质、完善体系、加强监督”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人权保障与我国民诉法的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中洪 《现代法学》2004,26(3):53-61
以人权保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指导思想,既是中国民诉法现代化和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需要,也是现实中国人权保障和民诉法自身完善的需要。而在民诉法的修改完善中要全面贯穿人权保障的思想,就应当从立法规定上适当扩大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的正当行使;以及扩大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合意选择权。  相似文献   

11.
打击犯罪和人权保障结合,是一种必要,在中国也是一种探索。我们在追求实体真实的基础上,再来呼吁程序的公正严明,使二者做到最恰当的联结,是当今刑事侦查的任务。为此,我们既要确立任何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也要鼓励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并允许运用可能对供述自愿性构成轻微损害的讯问方法。①  相似文献   

12.
13.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指为确保那些与案件结局有利害关系的人的自由、生命、财产等实体权益不受非法损害,而赋予其必要的程序上的诉讼权利及其保护手段。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被追诉的诉讼主体,与案件结局有着切身利害关系,因此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使其在诉讼中受到公正的对待极为必要。八届人大修正的刑诉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加强了对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保障,尤其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较广泛的诉讼权利,以保证其处于被追诉的不利地位的情况下尽最大能力与控诉之偏差错误相抗衡,切实有效地保障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日本宪法第31条规定了在刑事程序上保障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内容。日本已加入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也就刑事程序上的人权作出了规定。日本的刑事诉讼法,就是根据这些规定的宗旨而被制定的。然而,在日本这些规定的宗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还是有疑问的。最近,一个叫做"国际人权联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模式是"超协和式"的。立法没有将国家权力作为人权的防范对象,也较为轻视刑事诉讼中的个体人权。本文认为应对我国协和式人权保障模式进行调整,确立司法审查的原则,确保国家追诉权的节制,逐步减少对被追诉人及其辩护人的权利限制,以禁止受双重危险的原则为指导改革我国的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16.
<正> 人权得到全面具体的法律保障,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法律保障主要展现为:一是立法上反映出保障人权的范围、程度,二是执法上表现出对人权保障的真正实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保障人权是我国法制的重要内容和最终归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部门法为补充,以其它法律、法规相配套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在此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一项重要的人权立法。它开创了审判权制约行政权的崭新机制,以“官”民在诉讼上的平等为支撑点拓宽了我国人权保障的法律范围,以有效制约不法行政维护合法行政,确保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法制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刘建军 《法制与社会》2012,(19):265-267
新刑诉法修改的一个最突出亮点,就是在总则当中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继宪法法律条文规定之后,我国部门法第一次有了人权保障的明文规定,直接体现了宪法精神,彰显出人权保护理念在立法层面的巨大进步.同时,在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执行和特别程序等方面,新刑诉法对人权进行全面系统的保障,充分体现出了人权保障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探讨的必要性人权,是指人的个体或群体,基于人的本性,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为了自身的自由生存、自由活动、自由发展以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必须平等具有的权利。自由是人权的内容要素,平等是人权的形式要素。①目前人权保障的重要文  相似文献   

19.
董和平 《法学》2012,(9):91-98
中国的人权保障成就巨大,人权问题也很突出。未来中国的人权保障建设,要重视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和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要建立人权保障的司法救济机制,要加强人权研究,创立人权保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模式。评价中国人权问题,要客观公正,要正视问题,要有国情意识和民主与法治的双重考量。  相似文献   

20.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全国各界都在回顾与梳理自1949年以来的历史与成就,而其中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必定是最光辉的篇章。李步云教授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权发展历程的亲历者与见证者,通过他的讲述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新中国人权发展的历史变迁,为将来人权保障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可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