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狼和小羊”的故事,恐怕是一个普及得不能再普及的寓言故事了。狼要吃羊,先要包装一下自己,披上羊皮,然后花言巧语去迷惑欺骗善良的小羊,待小羊完全丧失警惕后,便乖乖地成了牺牲品。在古代许多神话故事中,妖魔鬼怪要吃人肉,喝人血,总要扮成人的样子,与你交朋友,套近乎,待你真把他当作同类的时候,他就会一口把人吃掉。 臭名昭著的法轮功邪教头目李洪志,正是一只披着“神皮”的狼。不管这只“狼”说得多么好听,在光天化日之下“吃人”的事实,是掩盖不住的。 一个是花季少女,一个是12岁的孩子,就因为迷失在法轮功的邪说中…  相似文献   

2.
隔壁张君是我以前的同学,两年前升任县农机局长。昨晚一回家,便与夫人发生一场小论战。因为天热,大家开着窗,所以我这边倒也听得一清二楚。 “论战”好像是围绕前任局长的二儿子,亦即现今局里的一个办事员的提升问题而起。这中间的苦衷,他给我说起过一二。你听,这又是了—— 夫人:小二子真的就够格提干? 张君:比他更合格的人还有,但他情况有点特殊嘛。 夫人:什么“特殊”!再特殊也得讲原则。 张君:唉,小二子他妈找上门好几次要“多多关照”,再说小二子他爸生前确实待我不薄嘛。 夫人:这就可以迁就他了? 张君:也没有大迁就,就是留了个小尾巴,准备提小二子当个退休职工管理小组副组长…… 我从来不爱管闲事。但这一回听过张君  相似文献   

3.
朝圣     
正瑞金,是我们全家人心中的圣地。之前,我去过两次。小弟刘孟泽也去过,但大哥刘孟概、大弟刘竞文没有去,都想找个机会一起去看看。2009年10月5日,我同大弟、小弟、堂侄等人开车从兴国县城出发经于都江口直奔瑞金。父亲刘孔权很早就告诉我们,他年轻的时候在瑞金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木材公司工作过,毛泽东主席还送他到瑞金县城读了一年免费的苏维埃学校。这是父亲的光荣,也是我们全家的光荣。大概因为父亲会锯木板(两个人把原木锯成有用的木板,用于做房子之类),到瑞金时领导就叫他去中央政府木材公司,直接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因为还未成年,毛主席把他当作红小鬼。父  相似文献   

4.
杨玉钊 《新湘评论》2009,(12):38-38
去年上学期开学的时候,我担任初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开学不久,我就发现班上金星同学有点与众不同,因为我每次上课,他都不做笔记,也不跟着同学们一起回答问题,我感到有点奇怪。  相似文献   

5.
写春联     
<正>又到过春节了,又有很多人找到我,让我帮着写春联,我很乐意地书写着一幅幅。每当帮助别人写春联的时候,我便会想起了父亲母亲,我把帮助别人写春联,当作对父亲母亲的一种怀念,也是对那些过春节记忆的一种怀旧。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写得一手好字。因此,每逢过年,谁家孩子结婚,都会请他写对联。父亲也是乐此不疲,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6.
王菲 《学习导报》2013,(19):25-25
曾经我一直惊奇,那些院子里长得奇奇怪怪的野草,奶奶都能分别叫出它们的名字,这个叫婆婆丁,那个是苦麻子,还有苣荬菜,年幼的我很不解,不识字的奶奶怎么会知道那么多野菜。后来,奶奶告诉我,过去缺少粮食时,他们常常把野菜当作饭吃,曾一度连野菜也没得吃。为了活命,人们就吃米糠、树皮、烂薯秧子……因为饥饿,只要是能吃的都直接往嘴里送。对于他们而言,苦难的记忆让餐桌上的一点一滴都弥足珍贵,就连儿孙辈也知道把掉在饭桌上的米粒捡起来吃掉。  相似文献   

7.
正他把忠诚注入灵魂,他把为民融入血脉,他把公正当作追求,他把清廉视为生命。即使猝然倒下,却把丰碑在人们的心中高高树起。2017年12月1日清晨,吕建江因病去世的消息刷爆了石家庄的微信朋友圈,我更是无比震惊、悲痛不已。就在前一天,他还在微信中回答了我的咨询,转眼间天人永隔。追悼会那天,我高举着他生前的照片,与上千名群众一起含泪为  相似文献   

8.
生命之光     
安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像父亲的大手,把他拥抱得很紧很紧。在我五岁的时候,重病一场。我的父母感到恐慌,甚至连医生也束手无策。最后诊断出来了,我得的是脑脊膜炎。那个时候,对这种病了解得还不多,只有市中心的一家医院可以接收我。因为这种病高传染率和高死亡率,医院的传染  相似文献   

9.
正10多年前北漂时,认识一个经商的朋友。虽然他每次都是西装革履,饭桌上侃侃而谈,但说心里话,我并不怎么瞧得上。因为感觉他有点"硬撑",口袋里和肚子里其实空荡得很。有一次,他无意间谈到自己喜欢长跑,说有一天因心情不好,从早上太阳初升,竟然跑到太阳落山,就像向日葵那样,跟着太阳一直转。  相似文献   

10.
还是加把锁好伍岩有个熟悉的朋友做了领导。因为熟,便经常去走动走动。当然,这走动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我们在一起就是下下棋,说些我们感兴趣的书。一天,我刚看完《白夜》,想找他说说,就去了他家。他没有在,他夫接待我。在等他的过程中,夫人和我攀谈起来。好大...  相似文献   

11.
22、风趣而真诚的爸爸听老人们讲过这样一段往事:当年,爸爸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同战士们在一起,与他们接触,和他们谈话拉家常。他一会儿问这个战士是什么地方的人,一会儿问那个战士是什么时候参加队伍的,再问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和战士们说得贴心、打得火热。因为爸爸那时常爱穿便服,人们都觉得爸爸随和,有的战士看爸爸身材高大、魁梧、有力气,又不认识他,便认为爸爸是个老百姓,是个民伫。一次行军,他走在战士们中间,有一个战士走累了,就对爸爸说:“你帮我扛会儿枪吧”爸爸冲他笑笑答应了。把战…  相似文献   

12.
肖遥 《廉政瞭望》2014,(1):79-79
正我工作后第一次送礼,说出来好丢人,因为学历被人事部门弄错了,我去找人事科科长,他推三推四的,我表姐给我点拨:"你去他家里找找他吧,记得带些东西。"老军工厂技术员出身的爸爸就把他画了几个月的一幅山水画拿出来,那是他认为最贵重的心意。听说科长还有收集酒瓶的嗜好,我又把我爸舍不得喝的西凤酒倒出来,把酒瓶揣上,忐忑不安地来到科长家。还好,科长那天不在,我红着脸把礼物丢给他老婆,好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一样仓皇逃离,后来见到他我紧张得要死,怕礼物送得不合人家心意,怕人家拒腐蚀永不沾给我难堪。科长果然欲言又止了好几次,终于有一次忍不住了,沉着脸对我说:"我收藏的是瓷瓶,把你送的玻璃瓶拿回去。"  相似文献   

13.
正过去,一听说谁家困难他就往一边躲,为啥?唯恐有人向他借钱,因为自已穷啊!现在好了,只要人家说干的是正事,他会毫无疑问地回答:"我给你想想办法。"两年来他毫不保留地帮助汉族兄弟脱贫致富,被人们传为佳话。他就是七师一二九团十五连回族汉子马季刚。马季刚原是甘肃籍的回族小伙子,于1985年来到一二九团十五连,勤劳忠厚的他1988年与本连回族职工谢金兰结婚,婚后夫妻俩恩恩爱爱,  相似文献   

14.
《党建》1994,(4)
可贵的是个“正”字唐建平古人有把“政”字当作“正”字的,说“政者,正也。君为正,百姓从政矣。”意思是说只有掌权者自力做得正,才能把老百姓聚集在自己为周围,跟随自己,政令也才能畅通。胡富国的品格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一个“正”字。他的是非善恶观是那么分明,他...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把教书只当作是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现在,我把它当作毕生的生活方式。既然是生活,就得努力提高生活质量,以体现人生的价值。”钟宏秀如是说。 钟宏秀,今年44岁,农五师高级中学的政治教师,年级组长,女工主任,博尔塔拉州人大代表。她自1999年9月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次学校搬校区,我去食堂吃饭。当时食堂里面有很多面包车司机,还有些是搬家工人。这时有一位排在我后面的搬家工人掉过头来询问我,能否把饭卡借给他刷一下,他付现金给我。我便答应了,我把饭卡递过去,他并没有立刻接过去,而是擦了擦手再取。他憨笑着说不好意思,刚搬完东西,手上有点黑,但是来食堂之前已经洗过一遍了。  相似文献   

17.
蔡真妮 《党课》2010,(10):118-119
我当初在加拿大买一个干洗店的时候,是连店带房子一起买的,前半边是店,后半边是家。看房子的时候发现屋顶有点漏水,就要求卖主把屋顶换好了以后再成交。可他们急着出手,要我们自己换,把此项开一销在买房子的价格里扣掉。我也觉;得早接手早赚钱,就同意了。  相似文献   

18.
贪官的胃口     
人吃饱了饭,肚子就不会饿。这不是废话吗?可话还得说。因为在当今社会,有些事把人们弄得越来越糊涂了。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对我说,肚子吃得太饱,就撑得慌。而那些贪官们的胃口,咋就没个饱呢?是啊,如果贪官们的胃口和平民百姓的胃口一样,不就不叫贪官了吗?依我之见,凡称得上贪官者,大都是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在单位里是绝对的“大哥大”。无职无权的平民百姓,即使你有贪心,可谁会给你送呢?这就应验了人们常说的“行贿要有钱,受贿要有权”。贪官权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此话一点不假。当然,贪官们的胃口也不是一开始就像…  相似文献   

19.
毕诗成在12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位知名医学专家近日讲:他所在医院最近发布内部通知,以后患者看病住院"不管是谁打招呼一律排队",这不只是因为敬畏规则,更源于一种无奈--找关系打招呼的人太多了。规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杠杆,但只要有点权的、有点钱的、有点朋友的,大家就总想着"我自己是个例外",而规则是"留来管别人的"。  相似文献   

20.
吕祖荫 《前线》2012,(7):127-127
据说西班牙人有很深的“火腿情结”,吃火腿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我对西班牙火腿既未见过、更未吃过,不便插嘴说些什么。但我是云南宣威人,和大多数宣威人一样爱吃当地的一大特产——火腿。过去,在宣威农村,几乎家家养猪,家家都会腌制火腿,质量上乘。至今,农家人仍保持着养猪腌火腿的习惯。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云南为了支援首都,曾运来一批火腿,在东安市场卖,而且不要肉票,却卖不出去,因为北京人不习惯吃火腿。我当时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工作,还是单身汉,考虑到无法加工,所以也没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